眾所周知,食品安全是消費者高度關心的問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與日俱增,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是否有新的變化?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國內有機食品生產與消費市場前景如何?
這些問題不僅事關公眾的日常生活,而且甚至涉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
從科技和食品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新鮮,但卻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
“新的食品安全問題,首先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敝袊r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吳文良對筆者表示,“公眾天天吃,人人能感受,個個都能說兩句,很難達成統(tǒng)一。就像教育一樣,誰都可以說教育部該怎樣、校長該怎樣、家長該怎樣……但問題卻不能很好地解決?!?/p>
其次是復雜化?!罢f法很多,擔心的人很多,不清楚的人很多。再加上轉基因和有機食品等新技術、新概念和經濟利益的作用,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演變成了產業(yè)安全問題、社會問題、政策問題甚至政治問題,進而上升到公共安全、國家安全問題的討論?!?/p>
“但大家又坐不到一起來理性、坦誠而開放地交流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眳俏牧颊f,因此可能會忽視一些顯而易見的嚴重問題,也可能“無故大驚小怪,甚至混淆視聽,影響公眾的正常判斷與選擇”。
食品安全問題引起普遍關注,總體來說是好事,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就社會輿論而言,從負面來說,食品安全問題曝光,可能使農業(yè)和食品行業(yè)面臨信譽危機的嚴峻挑戰(zhàn)。但從正面來說,實際上是公眾意識的提高和轉變:人人重視、關注食品安全,這正是澄清很多非科學的、乃至全盤否定的認識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的大好時機?!眳俏牧急硎?。
公眾食品安全觀念的進步還源于購買力和消費能力的整體提高?!疤貏e是在城市,恩格爾系數下降非常明顯,到一定程度普通食
品消費支出基本就穩(wěn)定了,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一般也會更重視食品安全而不僅僅限于營養(yǎng)和口感。”吳文良說。
基于法制和誠信的全產業(yè)鏈體系保障
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國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立體的措施。
“從行政管理、立法執(zhí)法、機構建設,到整個保障體系的建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眳俏牧急硎?,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政府采取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措施,可謂“頂天立地”。
2013年12月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特別強調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同時,2013年國辦第106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強調提高基層監(jiān)管能力,促進食品安全方面的監(jiān)管重心下移。
“基層的綜合條件、能力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有很多缺陷,達到預期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眳俏牧颊f,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高發(fā)的轉型、升級階段,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是逐步完善、盡量減少的過程,需要引起全社會重視,并從管理、技術、政策等方面不斷完善。
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也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近年歐洲、我國臺灣也都有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但相比國內要好得多?!斑@些表現出來是食品安全問題,本質上是商業(yè)誠信和全產業(yè)鏈的整體監(jiān)管問題?!眳俏牧急硎?。要真正保證食品安全,政府應當是主要力量,行業(yè)協(xié)會、新聞媒體、廣大公眾、消費者也責無旁貸。
“處罰主要靠政府來做。對于明知故犯、突破底線的事件必須嚴處。特別是惡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要竭盡全力避免。就像三聚氰胺事件,這不是簡單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質量問題,而是涉及到生命安全、社會誠信和道德問題。一旦發(fā)生務必嚴懲,從整體上遏制住頻發(fā)的勢頭?!眳俏牧颊f。
“從土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體系
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需要,對現代農業(yè)生產體系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吳文良介紹,由他主持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環(huán)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農業(yè)生產服務體系研究”,主要關注如何建立既環(huán)保又安全的種植和養(yǎng)殖體系。
主要是考慮如何對這兩個大的體系實行系統(tǒng)控制。首先是生產資料,化肥、農藥、地膜等投入品的控制,抓住源頭監(jiān)管和控制。
第二是基地的選擇,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必須要考慮。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yè)基地必須堅持“三個遠離”,即遠離城市、遠離居民區(qū)、遠離工業(yè)區(qū)。還要再加一個,即遠離交通要道,選擇相對僻靜、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基地環(huán)境質量首先要達標。
第三是生產過程的控制。什么時候打藥,該打多少,都要有一定的操作規(guī)范和規(guī)程。
“政府為什么要支持四大新型經營主體——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yè)大戶?”吳文良指出,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不僅經濟上抗風險能力差,而且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風險更大。
第四是產出要安全,產品最后必須檢測達標。
吳文良指出,國外比較強調過程,國內比較強調檢測?!皣送ǔUJ為檢測不出來就是安全的。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有些東西是檢測不出來的。監(jiān)管在明處,造假事件在暗處,而且通常會有一些防備和對策,不易被發(fā)現?!?/p>
“源頭有問題,后面很難避免;源頭沒問題,后面也難保不出問題。源頭和基地環(huán)境控制、過程控制與終端產品檢測控制應該結合起來?!眳俏牧颊f,包括物流、流通等在內的“從土地到餐桌”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考慮進來。
吳文良指出,多年來,我國采取面源污染治理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等措施來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大力推進循環(huán)經濟,重視種養(yǎng)結合、循環(huán)增值,減少秸稈、畜禽糞便的污染和浪費,發(fā)展生物產業(yè)包括沼氣工程、食用菌產業(yè)、有機肥料等,旨在讓整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循環(huán)、“流動”起來,從更大規(guī)模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安全金字塔尖的有機食品知識普及待加強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曝光的增多,有機食品因為安全等級高、環(huán)境保護功能強日益受到關注。
“我國有機食品最早主要是出口,后來遭遇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出口受阻,國內市場明顯好轉,因為有機食品安全、環(huán)保,有比較強勁的消費需求拉動?!眳俏牧贾赋?,出了這么多食品安全問題以后,也帶來了正面的影響,讓更多的人重視有機食品生產與消費。
相對其他食品,有機食品在安全水平上處于最高一級?!?001年我們研究團隊第一次提出的我國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的‘金字塔結構,即現在農業(yè)部門全面推進的‘三品一標里的三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國外一般是兩級,有機的和常規(guī)的,但常規(guī)的也比國內普通農產品安全標準高。”
吳文良說,當時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層次好像太多了。“但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以前的農業(yè)部門領導說,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就是‘吃了不倒,這很形象,但是要求相對較低。吃了不倒,就是說不能有明顯的食物中毒問題,無公害是食品安全的底線?!?/p>
相比過去,目前公眾對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
“大家肯定是越來越惜命了,所以有不少人自己去郊區(qū)種菜,也有參與會員制直產直銷的,全年20多塊錢一斤購買有機蔬菜,貴一點也認了,關鍵要保證安全?!?/p>
然而,是不是貼了有機的牌子就好呢?
“‘有機看不見摸不著。有些有機食品,比如柴雞蛋和普通雞蛋,有機草莓和普通草莓都能吃出來。但有一些可能吃不出來,甚至沒有普通產品好吃,也不如普通產品好看。”吳文良表示,這些都需要去辨別,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認證,要有標識、編碼、追溯體系等。
盡管有機食品也有假冒偽劣產品,但是隨著前幾年媒體不斷曝光,國家主管部門采取嚴厲綜合措施整治,修訂了國家有機食品標準和管理條例、整治有機認證市場、嚴厲處罰假冒偽劣生產企業(yè)。
“比較而言,我國有機食品標準和監(jiān)管力度,不比任何一個發(fā)達國家松,近幾年也大見成效?!眳俏牧颊f,有機食品絕不像有的人所謂的大部分是假的,“大部分有機食品應該是真實可信的。只是由于發(fā)展速度快、生產投入大、價格過高,讓廣大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近期調查統(tǒng)計表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71%的消費者愿意接受有機食品30%以下的溢價,只有6%的消費者愿意接受60%~100%的溢價,可接受100%以上溢價的消費者僅為2%。
“這就需要廣泛普及有機食品相關知識,生產企業(yè)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國家給予更多政策補貼,降低有機食品價格,讓更多人買得起。在這方面專家需要多做工作。很多食品專家經常在電視上講食品營養(yǎng)和健康,我覺得也應該多講安全,講怎樣種、怎樣養(yǎng)、怎樣選、怎樣吃得更安全?!眳俏牧急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