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沛,蘇培剛
(1.特種作戰(zhàn)學院格斗教研室,廣東廣州510500;2.73854部隊政治處,福建泉州362000)
格斗套路創(chuàng)編的出發(fā)點是把各種實戰(zhàn)過程中有用的技術編排一起,便于格斗學習者掌握和學習。其教學本意和教學重點是對單個技術動作的運用,即如何利用某一個技術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并不在于練習者格斗動作的美觀程度和準確性。但是目前,特種部隊格斗訓練的內(nèi)容重點和考評方式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注重技術運用的本意逐漸缺失了,教學目的和重點逐漸偏移到套路的觀賞性上,教學訓練時往往把格斗的實戰(zhàn)性與武術套路的觀賞性摻雜在一起。在教學和考評時,忽視了格斗克敵制勝、簡單實用的本質(zhì),而過分注重格斗套路的美觀、“精、氣、神”的表達,過分強調(diào)肢體動作角度、幅度的準確和眼神情感的表達。在評價時往往以動作是否整齊、精神是否振奮、呼號是否響亮為標準,這顯然與軍事格斗講究簡單、有效、實用的要求相背離。在對抗性訓練時,往往是按照事前固定的配合套路進行對抗,與實戰(zhàn)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相差甚遠。在深入敵后執(zhí)行刺殺、摸哨等行動時,要求行動快速、隱蔽、有效。利用格斗技能制敵時,要求動作快、力度大、隱蔽性好,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使敵方失去反應和作戰(zhàn)能力,并不要求動作優(yōu)美,姿勢準確,更不要求有“精、氣、神”。因此,實戰(zhàn)要求應當成為教學訓練的指導思想。
目前特種部隊格斗訓練過分強調(diào)單兵格斗技巧,絕大多數(shù)的訓練內(nèi)容是以單兵格斗為基礎。在講解傳授格斗技巧時,全部是個體之間的對抗,并且對抗必定以一方制服另一方為最終結(jié)果。單個人員之間的格斗對抗是格斗教學的基礎,但是,在實戰(zhàn)過程中,一對一的格斗情況發(fā)生概率并不高。警察在執(zhí)行抓捕犯罪分子時,通常是采取幾個人同時對犯罪分子進行制服,不給對方以反抗的機會。同樣,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如果能以小組為單位執(zhí)行對敵格斗,就應盡量形成局部的對敵兵力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團隊格斗的作用。在實際行動中,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突出重圍,快速撤離戰(zhàn)場。這時需要使用團隊格斗戰(zhàn)術,擺脫對手的糾纏和包圍,盡快脫離危險境地。
目前,大多數(shù)部隊在進行格斗訓練時,都是在穿著迷彩服的情況下進行的輕裝教學,很少有全副武裝的格斗訓練。輕裝格斗與全副武裝格斗有著顯著差異:一是輕裝格斗有效打擊部位過多。輕裝格斗時,人體的頭部、心臟、腹部、兩肋、下體等部位都是攻擊的有效部位。但全副武裝格斗時,可供攻擊的有效部位大幅減少。后腦、太陽穴、眼睛、心臟、胃部、肋部都有一定程度的防護,打擊這些部位時的攻擊力度和效果都會明顯下降。二是攻擊時受束縛少。輕裝格斗時,肢體的動作受外力束縛小,動作的伸展程度和打擊力度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全副武裝格斗時,由于攜帶了大量的裝備、武器、彈藥,身體受到攜帶裝具的束縛力明顯增加,使得動作幅度減小、打擊力度減弱、動作的靈活性降低。
目前,特種部隊格斗訓練絕大多數(shù)為徒手格斗訓練。軍體拳、捕俘拳、格斗術、擒敵拳等都是以我方徒手對敵格斗 (其中有少量徒手對持械內(nèi)容)為主。持械格斗訓練內(nèi)容只有匕首術、刺殺等,內(nèi)容少,教學中重視不夠。這與作戰(zhàn)時全副武裝條件下的格斗實際相矛盾。實戰(zhàn)過程中,為了盡快達到作戰(zhàn)目的,在可以使用手中武器裝備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使用武器裝備,如由后殺敵時,采用匕首割喉的方法效果好于徒手勒脖的方法。在雙方對抗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槍械、手雷、頭盔、望遠鏡、木棍、石塊等制式器材或就地取材對敵要害部位實施打擊。但當前軍隊院校格斗訓練的理念和思路過分局限于敵對雙方的徒手格斗,長期缺少器械格斗訓練,忽視了最快速、最有效的持械格斗,這樣必將導致事倍功半的后果。
在格斗訓練中,為了提高動作掌握的速度和效果,防止受傷,部隊組訓者大多把訓練場地設置成平坦、松軟的沙質(zhì)地面,有條件的單位還專門修建了帶有軟墊的格斗館。這對格斗教學訓練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也使得格斗訓練場地過于規(guī)范化、理想化。教學中忽視了對不同地物和地貌的運用,也沒有涉及各種地形格斗時位置的選擇、身邊物件的使用。如在平坦場地格斗時,敵我雙方人員數(shù)量、分布、位置、使用器材等情況一目了然,但在叢林或城市格斗時,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地物、建筑隱蔽自己的兵力,可以采取誘敵、偷襲、圍殲等方法。這些都是在平坦訓練場上難以實現(xiàn)的場景。
部隊年度軍事訓練成績的好壞,不同單位之間的比較往往是通過可以量化的內(nèi)容進行評定。在歷次軍區(qū)、全軍性的比武競賽中,軍事理論、射擊、游泳、跑步等可以量化的內(nèi)容成為比武競賽的主要部分,而格斗項目由于其考核標準的非量化性而難以成為比賽項目。由于考核、比武等大型活動對單位年度軍事訓練起到了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使特種部隊對格斗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要推進特種部隊格斗訓練的開展,改革考核機制勢在必行。
[1]范偉.我軍格斗教學改革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30(2):91—94.
[2]吳強.以色列特種格斗術詳解 [J].世界軍事,2011(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