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凱 曹世宏 周賢梅 朱際平 魏 瑜 談 歐 王 謙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固本咳喘方治療輕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臨床研究
孫子凱 曹世宏 周賢梅 朱際平 魏 瑜 談 歐 王 謙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目的:觀察固本咳喘方對輕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穩(wěn)定期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予以固本咳喘方,對照組給予西醫(yī)規(guī)范治療,均治療6個月。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6min行走距離(6MWD)、急性加重次數(shù)、呼吸困難分級、肺功能等變化情況。結(jié)果: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胸悶、氣短、乏力、易汗、食少、畏寒、便溏等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1),在咳痰、喘息、胸悶、氣短、易汗方面治療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綜合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2組治療后6min行走距離、急性加重次數(shù)皆有明顯改善 (P<0.05,P<0.01);治療組治療后呼吸困難程度較治療前明顯減輕 (P<0.01)。治療組治療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1),而對照組肺功能指標(biāo)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EV1%下降明顯(P<0.01)。治療組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最大呼氣流速(PEF%)、PEF25%、PEF50%、PEF75%、MMEF75/25%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而對照組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PEF25%、PEF50%下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jié)論:固本咳喘方可以有效改善輕中度COPD穩(wěn)定期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急性加重次數(shù),改善6min行走距離、呼吸困難程度,改善肺通氣功能及小氣道功能,延緩病情進(jìn)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固本咳喘方 肺功能 小氣道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嚴(yán)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COPD穩(wěn)定期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改善運動耐量和改善健康狀況,防止疾病進(jìn)展,防止和治療急性加重,減少病死率[1]。本病屬于中醫(yī)“喘證”、“肺脹”范疇。近年來,我們采用固本咳喘方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進(jìn)行干預(yù),獲得了一定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患者全部來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呼吸內(nèi)科門診。參照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2011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2]中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確診為COPD并且處于穩(wěn)定期,中醫(yī)辨證符合肺、脾、腎虛證者即可納入試驗病例,并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嚴(yán)重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病患者。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6.60±7.93)歲;平均病程(4.83±2.76)年;吸煙年支數(shù)(264.5±363.6)支;COPDⅠ級4例,Ⅱ級26例。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齡(66.6±8.91)歲;平均病程(4.38±2.50)年;吸煙年支數(shù)(128.7±196.6)支;COPDⅠ級10例,Ⅱ級20例。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 予固本咳喘方,藥物組成:歸身、大熟地、法半夏、款冬花、蘇子各10g,黨參15g,生黃芪15g,紫河車、川桂枝各6g,淡干姜5g,白芍10g,五味子5g,山萸肉12g,菟絲子10g。1劑煎煮2次,得500mL,分2份早晚各服1次。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2 對照組 Ⅰ級患者予萬托林(硫酸沙丁胺醇?xì)忪F劑,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chǎn)),每撳100μg,按需使用;Ⅱ級患者予福莫特羅粉吸入劑(阿斯利康公司生產(chǎn)),常規(guī)劑量為每日1次或2次,每次4.5~9μg,早晨和(或)晚間給藥。痰多者口服鹽酸氨溴索片(常州四藥生產(chǎn))30mg,每日3次。
3.1 觀察指標(biāo) 2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統(tǒng)計癥狀積分、6min行走距離(6MWD)、惡化次數(shù)、呼吸困難分級和肺功能指標(biāo)。
3.1.1 癥狀積分 (1)咳嗽。1分:間斷咳嗽,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癥狀介于輕度及重度之間;3分: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影響工作和睡眠。(2)咳痰。1分:晝夜咳痰10~50mL,或夜間及清晨咳痰5~ 25mL;2分:晝夜咳痰51~100mL,或夜間及清晨咳痰26~50mL;3分:晝夜咳痰100mL以上,或夜間及清晨咳痰50mL以上。(3)喘息。1分:喘息偶有發(fā)作,程度輕不影響睡眠或活動;2分:介于輕度及重度之間;3分:喘息明顯,不能平臥,影響睡眠及活動。(4)胸悶。1分:偶爾有胸悶,能耐受;2分:胸悶時作,活動后較明顯;3分:胸悶頻發(fā),如窒息樣。(5)乏力。1分:稍感疲乏;2分:中度疲乏;3分:極度疲乏。(6)納呆。1分:飲食無味,食量正常;2分:食欲差;3分:無食欲。(7)氣短。1分:感氣短;2分:氣短活動加?。?分:明顯氣短,影響工作生活。(8)腹脹。1分:偶腹脹;2分:時有腹脹;3分:持續(xù)腹脹。(9)自汗。1分:偶有自汗,見于進(jìn)食時;2分:自汗陣作,身感有汗;3分:常有自汗,濕衣,動則明顯。
3.1.2 惡化次數(shù) (急性加重次數(shù)) 統(tǒng)計治療期6個月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如2次急性加重間隔在1周內(nèi)則算為1次急性加重,并與治療前半年內(nèi)比較。
3.1.3 呼吸困難評分 采用英國醫(yī)學(xué)研究委員會(MRC)的呼吸困難量表來評價。0分:除非劇烈活動,無明顯的呼吸困難;1分:當(dāng)快步走或上緩坡時有氣短;2分: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3分: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數(shù)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4分:明顯的呼吸困難,不能離開住所或穿脫衣服時出現(xiàn)氣短。
3.1.4 肺功能 應(yīng)用Sensor Medics Ros System肺功能儀測定用力肺活量 (FVC)、1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1秒鐘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 FVC),小氣道功能包括PEF%(最大呼氣流速)、PEF25%(用力呼氣 25%肺活量時的瞬間流量)、PEF50%(用力呼氣 50%肺活量時的瞬間流量)、PEF75%(用力呼氣 75%肺活量時的瞬間流量)、MMEF75/25%(最大呼氣中段流量)。
3.2 療效標(biāo)準(zhǔn) 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3]擬定。臨床治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70%≤療效指數(shù)<90%;好轉(zhuǎn):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后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100%。
3.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jìn)行處理,療效評定采用Ridit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3.4 治療結(jié)果
3.4.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結(jié)果見表1。治療組治療后咳嗽、咯痰、喘息、胸悶、氣短、乏力、易汗、食少、畏寒、便溏癥狀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對照組治療后咳嗽、咯痰、胸悶、乏力癥狀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治療組治療后咯痰、喘息、胸悶、氣短、易汗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2組癥狀總積分比較,治療組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s) 分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例數(shù)癥狀 組別治療組302.47±1.14 0.20±0.61**治療前 治療后咳嗽 對照組 30 2.40±1.41 0.20±0.60**治療組 30 2.47±1.14 0.47±0.86**▲咯痰 對照組 30 2.13±1.15 1.07±1.00**喘息 治療組 30 2.33±0.76 1.23±0.97**▲對照組 30 2.07±0.81 1.73±0.68治療組 30 0.97±0.18 0.33±0.48**▲胸悶 對照組 30 1.03±0.41 0.60±0.49**氣短 治療組 30 0.93±0.25 0.63±0.49**▲對照組 30 1.03±0.41 0.87±0.34治療組 30 0.87±0.35 0.15±0.36**乏力 對照組 30 0.80±0.40 0.27±0.44**易汗 治療組 30 0.47±0.51 0.03±0.18**▲對照組 30 0.43±0.5 0.23±0.42食少 治療組 30 0.30±0.47 0.03±0.18**對照組 30 0.38±0.49 0.241±0.43畏寒 治療組 30 0.47±0.51 0.034±0.19**對照組 30 0.50±0.56 0.233±0.42便溏 治療組 30 0.57±0.50 0.04±0.19**對照組 30 0.30±0.46 0.20±0.40總積分 治療組 30 11.80±2.97 3.17±2.21**▲▲對照組 30 11.00±4.0 5.60±2.60**
3.4.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3 2組患者治療前后6min行走距離、惡化(急性加重)次數(shù)、呼吸困難評分比較 見表3。2組患者6min行走距離均明顯高于治療前,惡化(急性加重)次數(shù)明顯低于治療前;治療組患者呼吸困難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
表3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6min行走距離、惡化次數(shù)、呼吸困難評分比較(±s)
表3 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6min行走距離、惡化次數(shù)、呼吸困難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6min行走距離(m)惡化次數(shù)(次)治療組治療后30 0.80±0.41**451.80±70.584**0.63±0.850**對照組 治療前 30 446.50±60.395 3.40±2.361 1.00±0.26治療后 30 456.60±56.893*0.56±0.559**0.93±0.25組別治療前30 1.07±0.45時間例數(shù) 呼吸困難評分(分)415.87±61.452 3.37±2.632
3.4.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比較 見表4、表5。治療組治療后FVC%、FEV1%、PEF%、PEF25%、PEF50%、PEF75%、MMEF75/25%均明顯高于治療前 (P<0.05,P<0.01);對照組治療后FEV1%、PEF25%、PEF50%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P<0.01)。
表4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表4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組別治療前30 63.5±9.08 FVC% FEV1%治療組治療后30 65.75±9.07 89.15±10.72**73.9±14.08**對照組 治療前 26 92.33±14.52 78.04±15.35 66.92±7.54治療后 26 88.96±14.01 73.18±14.34**65.50±8.39時間例數(shù) FEV1/FVC% 83.86±11.54 66.52±12.94
表5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表5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 PEF% 30 65.08±23.09 30 71.91±23.89**26 75.01±16.18 26 72.37±18.57 PEF25% PEF50% 43.77±18.38 29.0±12.7 50.80±22.59**36.38±19.29*53.37±17.42 40.11±14.09 47.58±16.37**34.79±13.97*PEF75% MMEF75/25% 29.46±13.50 28.6±12.18 36.46±20.16*35.5±17.58*35.26±16.01 37.69±14.13 33.1±13.70 33.30±13.72
COPD是以慢性氣道阻塞及呼氣流速下降為特征的疾病,其穩(wěn)定期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改善運動耐力,改善健康狀況,預(yù)防疾病進(jìn)展,預(yù)防和治療急性加重,降低病亡率。目前西醫(yī)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包括β受體激動劑、噻托溴銨、糖皮質(zhì)激素和長效β受體激動劑與糖皮質(zhì)激素吸入劑聯(lián)合應(yīng)用等,雖能有效緩解癥狀和并發(fā)癥,但對于阻止或逆轉(zhuǎn)病程進(jìn)展趨勢的效果卻鮮有報道。
COPD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臨床除表現(xiàn)為咳、喘、痰、胸悶、氣短外,還有乏力、納少、汗出等臨床癥狀。這些癥狀勢必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從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而這些情緒會加重患者的軀體不適感,夸大自身的呼吸癥狀,影響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COPD急性加重,使生活質(zhì)量下降,反復(fù)的急性發(fā)作是誘發(fā)COPD患者病情進(jìn)展的重要因素[4]。而在穩(wěn)定期進(jìn)行干預(yù)是減少急性發(fā)作的重要途徑,COPD全球策略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提出穩(wěn)定期干預(yù)是預(yù)防和治療COPD的重要步驟[5]。
固本咳喘方是曹鳴高教授治療慢支臨床緩解期的經(jīng)驗方,全方治脾腎為主,兼以治肺,以補養(yǎng)為主,兼以溫化,肺脾腎兼顧,而重在脾腎,諸藥共奏益氣補肺健脾、溫腎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固本咳喘方可有效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臨床癥狀,增加6min行走距離,降低急性加重次數(shù)和呼吸困難評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進(jìn)行性炎性病變,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呼氣氣流受限,是COPD病理生理改變的標(biāo)志,是疾病診斷的關(guān)鍵,主要是由氣道固定性阻塞及隨之發(fā)生的氣道阻力增加所致。FEV1%是反映氣道阻塞程度最重要、最敏感的肺功能指標(biāo)。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固本咳喘方治療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對照組肺功能指標(biāo)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EV1%下降有顯著性差異(P<0.01)。
由于小氣道病變和肺泡結(jié)構(gòu)異常,導(dǎo)致以氣流限制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fā)生。小氣道結(jié)構(gòu)與功能的變化被認(rèn)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患者氣流受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能早于臨床癥狀的出現(xiàn)。固本咳喘方治療后患者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PEF%、PEF25%、PEF50%、PEF75%、MMEF75/25%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而對照組小氣道功能指標(biāo)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COPD是一種慢性進(jìn)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治療COPD的藥物能改變其肺功能的長期下降的趨勢,其穩(wěn)定期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預(yù)防急性發(fā)作,改善日?;顒幽芰?,防治或減緩心肺功能的繼續(xù)惡化。本研究表明固本咳喘方對COPD穩(wěn)定期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對于延緩病情進(jìn)展,阻止病情發(fā)展和反復(fù)加重,改善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方面有重要價值。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擬擴(kuò)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爭取早日進(jìn)行中藥新藥開發(fā)研究。
[1] 中華醫(yī)學(xué)會呼吸病學(xué)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xu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國醫(yī)學(xué)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
[2] 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中國醫(yī)學(xué)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1):69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7
[4] Xu W,Collet J P,Shapiro S,et al.Independent effec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8(9):913
[5] Rabe K 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
R563.05
A
1672-397X(2015)05-0041-03
孫子凱(1963—),男,醫(yī)學(xué)博士,主任中醫(yī)師,主要從事肺系疾病研究。szbf63@126.com
2014-12-03
編輯:韋 杭 吳 寧
江蘇省中醫(yī)藥局資助課題(LZ 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