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岳江
你不了解的中國大閱兵
◎文/魏岳江
今年,中國將迎來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屆時,中國將根據(jù)慣例并參照各國作法,在北京舉行閱兵式,這將是新中國歷史上國慶節(jié)以外的首個國家級大閱兵。
閱兵是古今中外一種隆重的軍事儀式,起源很早。據(jù)記載,公元前的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已有閱兵的活動。18世紀以后,在西歐等國廣泛普及閱兵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盟軍統(tǒng)帥如斯大林、艾森豪威爾、丘吉爾、戴高樂等,都很重視閱兵。當時,美國將領(lǐng)巴頓接管同德軍作戰(zhàn)失利的第二軍,經(jīng)過檢閱,發(fā)現(xiàn)了該軍士氣低落、紀律松散,就著手進行整頓,使該軍提高了戰(zhàn)斗力。1945年6月24日,蘇軍曾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大檢閱,顯示了當時蘇軍的強大威力。
一般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閱兵式是指首長或貴賓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乘車、騎馬或步行,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
分列式是指受閱部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首長或貴賓的檢閱。
我國閱兵源于春秋時期,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如在齊桓公六年8月(公元前680年),曾舉行“大閱”?!按箝喺吆危块啽囈??!弊畛醯拈啽问礁F(xiàn)在大不一樣,最高統(tǒng)治者在陣前先用弓箭射獵禽獸,然后檢閱部隊。
每年的1月2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國王大道上都會舉行“共和日”閱兵儀式,并展示大量新型武器和先進的技術(shù)裝備。印度民眾要想“親密接觸”這些高新武器裝備,必須要購票才能一睹芳容。
受閱的隊伍簡直就是在大街上漫步,還有士兵離開隊伍與警戒線外的民眾握手聊天。閱兵場外的觀眾席上,更是像在看一場露天演唱會。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
1954年國慶閱兵,出現(xiàn)了傘兵部隊的方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最后一次接受檢閱。
1956年,第8次國慶閱兵。新中國前幾次大閱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閱兵。
1959年國慶閱兵,“逢十大閱”的年頭。
1984年,第12次國慶閱兵。第一次國防力量大檢閱。此次閱兵是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閱兵。
1999年,第13次閱兵。50年國慶大閱兵。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
第一次海上閱兵是1957年周總理受毛主席委托,在青島海上檢閱青島基地官兵。
首批戰(zhàn)斗機女飛行員方隊,由中國空軍首批16名戰(zhàn)斗機女飛行員組成。
首次亮相的通信裝備方隊,展現(xiàn)了通信兵作為我軍信息化建設(shè)尖兵的嶄新風(fēng)采。
首次亮相的后勤裝備方隊,展現(xiàn)了我軍信息化條件下后勤野戰(zhàn)綜合保障能力。
空降、陸戰(zhàn)等特種裝備首次展示。
特種兵方隊首次亮相。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坐的是國產(chǎn)“紅旗”牌敞篷轎車。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江澤民主席乘坐的是國產(chǎn)“紅旗”CA772TJ特種檢閱車。
2009年國慶閱兵式,胡錦濤主席乘坐的是國產(chǎn)“紅旗”牌禮賓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