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瑜
外公時常凝神靜坐。
他不是出神,似乎在醞釀一種思想,又似乎在思考一種抉擇,抑或在感慨一段時光。
我們家在吃晚飯的時候一般都會看新聞,有時也會對一些時事進行討論。每次討論,外公必定要發(fā)表一大通觀點講話,每次都要先把手舉到半空中,停頓一會兒,然后說一聲“這個”,再開始講話,感覺就像首長講話似的。我總覺得外公在裝腔作勢,把自己當成大人物、大領導,是個人英雄主義。
不光在討論國家大事上,他有如此表現(xiàn),甚至在討論兒女家事的時候也這樣。外公外婆有四個子女,小女(即我的母親)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深圳工作,后來伴隨著國企改革的浪潮,外公外婆帶著大女兒和兒子也來到深圳發(fā)展,逐漸在這里安居樂業(yè)。外公敘述完這段往事,又面色一正,腰桿一挺,手臂一抬,說:“我的這四個子女啊,在我們廠的領導子女里,算是發(fā)展得很不錯了的?!蔽野蛋狄恍Γ睦锵耄和夤媸菒郛敼?,表揚子女呢,還不忘夸夸自己當年的功績。
外公說,國家大事是他的必修課。每天從早上11:30到中午1:00,外公都要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四套的《海峽兩岸》和《中國新聞》,以及中央一套的《新聞30分》,連吃飯都要在電視機前邊看邊吃。平常,外公做家務比誰都勤快,根本閑不下來,好像一點點的灰塵都是罪過??梢坏竭@個時候,耳朵就像被棉花塞住了似的,特別是看軍情新聞,誰叫喚都不管用,這可把外婆累壞了,天天“怨天尤人”。外公,新聞和你的關系,只能用一句話形容,“我的眼里只有你。”
我總認為:外公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怎么老把自己當國家領導人啊。每當談起黨,談起主席,他總會把搖桿挺得直直的,醞釀良久,再說:“我信仰共產主義”或“是共產黨挽救了中國”抑或“毛主席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他說這些話時,似乎完全浸入他自己的紅色世界,老花鏡后的雙眼仍閃耀著青春的絢爛的光輝,那已微微發(fā)烏的口唇牽扯著枯干的老皮,是那樣的有力,我雖然完全理解不了他的紅色情感,但仍充滿敬佩。
回憶起往事,他總會沉默凝神,然后神采煥發(fā)。外公出身不好,家里省吃儉用才把他供成衛(wèi)校中專生,與外婆成婚后他去了北京當兵,在部隊醫(yī)院進修。外公勤奮能干,退伍后回到老家,當上了天門市醫(yī)療小組的副隊長,后來,為了照顧家庭,他又回到白茅湖,做白茅湖醫(yī)院的院長。隨著兒女們漸漸長大,外公自愿調到岳口醫(yī)院當院長,這樣就可以給兒女取得城鎮(zhèn)戶口,找到好工作。再后來,國企改革,外公病退,看到兒女失業(yè),就想為子女多攢點錢,于是他來到了小女兒工作的城市——深圳。他在這里先后開了4家藥店,無奈,職業(yè)證書被盜,開不了診所,他又在四星級國營酒店里當醫(yī)務經理。南下,讓他發(fā)了財,他幫兒女們買了房、車,孩子們得以在深圳幸福生活。
到現(xiàn)在,外公生病住院,從不花子女一分錢。這人稱“一把刀”的天門外科首席醫(yī)生,用雙手拯救了千千萬萬個生命,也用雙手一路保護著如小苗一般的子女,讓他們茁壯長大。
我常對外公說:“您為子女奉獻了一生,您為什么不給他們點壓力,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呢?!彼f:“為子女付出這是應該的,我平生最大的坎坷,就是從部隊回來。如果當年不是出身問題,現(xiàn)在少說也是哪個軍區(qū)的司令員,現(xiàn)在子女們也可以過得更好?!?/p>
他看軍事新聞的眼神,那樣執(zhí)著,時而露出彷徨,霎時又露出欣喜。他的執(zhí)著,是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他的彷徨,是為自己的坎坷而感慨;他的欣喜,是為了國家強大、科技發(fā)展。
外公總喜歡披著寬松的白外套,雙手插腰,站在窗邊眺望遠方的斜陽……燕鴻過后鶯歸去,漸漸地,我懂得,這也許就是“信仰”。
信仰,讓他寧愿默默無聞,也愿為此付出一生;讓他一生平平,也愿努力追求到底;讓他愿為之無私奉獻而不求回報,舍棄所有卻依然滿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