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運河有效緩解長江航道壓力
連接長江中游和漢江中游的江漢運河正式通航兩個多月以來,將“長江—江漢運河—漢江”合圍,形成了810公里的千噸級黃金航道圈。
據(jù)湖北省江漢運河航道管理處介紹,江漢運河在長江進口處的龍洲垸及漢江出口處的高石碑設(shè)置了2座千噸級船閘,航道按限制性三級航道建設(shè),航道最小水深可達(dá)3.2米。船閘設(shè)計年通過能力為龍洲垸970萬噸,高石碑730萬噸,可滿足1000噸級貨船和一頂二單排雙列千噸級船隊常年通行。
江漢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開鑿的中國第一條運河,也稱“引江濟漢”工程,為全國規(guī)劃20條水運主通道之一,總投資21.4億元,全長67.22公里,2010年3月26日開工。運河將長江之水從荊州引向漢江,在潛江段與漢江連通,再流經(jīng)天門、漢川等,到達(dá)武漢的兩江交匯口,與荊州至武漢的長江段并聯(lián)成環(huán)。
9月26日,運河通航后,長江上游大型船舶繞開九曲回腸的荊江段,經(jīng)進入漢江,上可到襄陽,下可達(dá)武漢。一年分流的航運量可達(dá)700萬噸左右,有效緩解長江航道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