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若素
前不久,我發(fā)現(xiàn)八歲的女兒總拿著一堆小卡片躲在臥室里傻笑,有時還趴在床上寫字。趁她不注意,我偷偷翻出一看,才知道卡片盒子正面寫著“高壓群專用”,背面則介紹了卡片的功能:“可緩解不開心情緒,刺激創(chuàng)造靈感,徹底毀三觀,掉節(jié)操無下限……”
原來,這堆讓女兒獨自偷樂的東西叫“校園詛咒卡”,她在上面寫的全是詛咒同學(xué)的話,如“我希望某某數(shù)學(xué)考零分”“但愿某某長大了跟最丑的人結(jié)婚”,語言幼稚,令人啼笑皆非。
我問女兒為什么玩這種游戲,她說:“有人得罪我了唄!偷偷‘詛咒一下他們,心里會很舒服。這游戲在我們班可火爆啦,每人都有幾盒?!睆呐畠嚎谥?,我了解到,他們詛咒同學(xué)通常都只為些小事。我覺得孩子玩這種卡片不好,但說不出個所以然,便請教從事學(xué)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嫂子。嫂子說:“不可小覷游戲的教育功效,家長如果引導(dǎo)得好,孩子從中受到的啟發(fā)遠比其他形式來得更深刻更直接?,F(xiàn)在的孩子待人接物大都缺乏愛心與寬容,不大善于跟人友好相處。如果再長期玩這種‘虛擬詛咒游戲,那心理只會越來越扭曲?!?/p>
嫂子的話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仔細一想,我發(fā)現(xiàn)女兒確實有了“公主病”:跟同學(xué)相處不好且不說,前幾天還跟三歲的表弟搶東西吃、搶玩具玩呢!看來,我真得從“游戲”入手,好好教育她怎樣去愛,怎樣去寬容別人了。
于是,我挑出女兒詛咒同學(xué)的那些卡片,跟她開始了場景再現(xiàn)的表演。
北林被詛咒的原因是沒借給她鉛筆。于是,在表演中,我讓女兒扮演北林,我扮演成她。角色一變,女兒立即意識到:北林可能確實因只有一支鉛筆而不能借給她!
玩了幾次游戲,女兒似乎懂得了換位思考,明白了別人做任何事情或許都有他自己道理,更意識到不能亂詛咒同學(xué)。
之后,我給女兒買了一只貴賓犬當“兒子”。女兒非常興奮,但她很快不耐煩了:小狗尚小,會隨地大小便,她不得不捏著鼻子去處理;貴賓犬的毛發(fā)長,洗澡特?zé)?,還得用電吹風(fēng)吹干……一個星期后,小家伙就打退堂鼓,說要把小狗送人。
我趁機教育她:“這是你‘兒子,照顧好它是你的責(zé)任。如果我和爸爸怕麻煩,難道也可以不負責(zé)任地把你扔掉或者送人?”女兒羞愧地低下頭,之后照顧小狗便多了一份耐心。
我明白,讓孩子通過照顧寵物學(xué)會付出和愛肯定還不夠,因為這與跟人相處畢竟不一樣,要想讓她真正懂得接納別人,還得有孩子們的集體游戲才行。
于是,我給女兒買了軍艦?zāi)P偷姆e木。她試了幾次都不成功,我建議她把住在附近的兩個男同學(xué)叫來幫忙。女兒認定人家比自己還笨,但禁不住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勸說,她最終同意把人請來了。如我所料,男孩這方面的能力果然不錯,不一會兒就把模型拼好了!
女兒終于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別人的優(yōu)點,逐漸改變了頤指氣使的毛病,朋友多了起來。
有一天,女兒跟我發(fā)牢騷:“本來我同桌答應(yīng)把漫畫書借我的,可張月亮竟搶先拿去了!”我勸慰道:“也許他不知道你先借的呢,咱先看后看都一樣!”
“知道啦!”女兒嘟著小嘴進房間去了。透過門縫,我看見她又拿出了一張卡片寫寫畫畫。
咦?她怎么還玩這破玩意!我惱了,沖進去奪過“詛咒卡”呵斥起來:“先借誰也要你同桌愿意才行,你怪人家張月亮干嗎?”可拿起卡片一看,我呆住了。原來,這“詛咒卡”竟變成了明信片,只見上面畫了滿天星,還寫道:“張月亮,你不是成心跟我搶漫畫書,一定是擔(dān)心回家后要照顧生病的媽媽沒時間看書吧?祝阿姨身體早日康復(fù)!”
女兒終于有了一顆肯體諒他人的玻璃心!看著那充滿稚氣的圖文,我豎起了大拇指,說:“寶貝,好樣的,媽媽為你驕傲!”
編輯/祝海霞
4278370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