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成
摘要:數(shù)學是初中一門重要學科,也是廣大教師與學生普遍反映難教難學的學科。傳統(tǒng)教學枯燥無味,將學生視為被動的接受體,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所學到的只是教材上死的知識,這樣的教學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形勢與新課改要求采用合作學習更加切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課改形勢,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現(xiàn)結合研究與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合作學習;意義;應用原則;具體策略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182-01合作學習是一種人際關往,是一種信息互動。小組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合作、共同探究、協(xié)力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意義
1.1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社會學家指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不久的將來,合作較競爭更關鍵。同樣,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期間,學生們唯有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同他人分享、交流,取長補短,才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內容,體現(xiàn)知識價值。假如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合作,僅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則教學質量較低。在進行初中數(shù)學課程教學期間,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消除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質量及效率。
1.2滿足學生們的各項需求。初中數(shù)學老師利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時,可以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學習期間,各個合作小組中的成員互相尊重、互相關愛,滿足了學生們對尊重的需求;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滿足了學生們交往的需求。
2.合作教學的應用原則
2.1高效性原則。在以往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期間,因為學生們互相缺少合作觀念,造成學生極少同他人進行合作與溝通,進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及效率。所以,想要改進此種局面,教職人員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條件,讓學生們可以充分進行合作與交流,進而更好的增強教學效果,為學生以后發(fā)展夯實基礎。
2.2針對性原則。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期間,其所針對的對象不僅包含成績良好的學生,更需要針對全體學生。在課程講解期間,教職人員應增強對學生們的培養(yǎng)與教育力度,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特別給予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以關照,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可以融入合作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初中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
3.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理念和意識,增強合作技能。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中學生當前的意識還較為狹隘,成績依然成為衡量學生成功的主要標準。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在平常開展的合作學習中,存在個別學生只顧自己發(fā)高,而不能聽取其他學生的意見。學習好的學生看不起學習差的同學,兩極分化極其嚴重,因此,只有從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增強對合作意識和理念的強調,將其滲透到生活和學習中,轉化成一種習慣,這樣開展合作學習,學生之間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隊,更好地明確彼此的責任和分工,才能更好地提出問題,溝通問題,解決問題,吸取不同的意見,從而達到揚長補短,互相促進的效果。
最有效的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自發(fā)性行為,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師的要求下才進行的,因此要想在課上課后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針對課堂教學實際,依據(jù)數(shù)學知識生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與認知水平,巧妙的安排合作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的不同階段有所參與,從而體會參與樂趣,分享成功。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水平,教師要有意識的安排不同的任務,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
3.2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形式為內容服務。為了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使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多人合作學習的活動內容,且內容容量和難度要適當。教師還應該注意內容含量不宜過小,難度不要太低,如果單靠個人力量就能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大家合作的必要,使學生無須作深人的探討,缺少思維價值的合作,沒有什么意義。過難容易冷場,或者導致只有少數(shù)人真正參與,創(chuàng)作活動很難有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并深人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狀況。設計的問題要有挑戰(zhàn)性、探索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并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生積極的參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既點燃起他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又使他們享受了與別人合作獲得的成功的喜悅,這樣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才真正收到了成效。
3.3合理進行合作學習的效果評價。從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進步程度等四方面對合作小組和個人進行評分評獎,并做好記錄,填寫在各小組的學習卡里,也可以用喜訊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長報喜,激勵學生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評價可分層次進行:(1)學生的自我評價。個人有什么收獲、經(jīng)驗或教訓,都可以在小組或班上進行自我評價;(2)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個人從組員相互的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或不足,用以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3)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之間的合理競爭;(4)教師對小組或個人的評價。一般以小組評價為主,個體評價為輔;評分可以分為"達標分"和"進步分"兩種,重在發(fā)展性的評價導向,鼓勵人人達標,組組奪標成功。
總之,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fā)揮時恰當?shù)匕盐招〗M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fā)課堂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許紅梅. 數(shù)學教學的合作學習[J]. 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 2010(06) .
[2]董笑塵.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合作學習問題探析[J]. 學周刊. 2011(18) .
[3]陸金峰. 如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 新課程(教研). 2010(12).
[4]楊有成.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