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審計機關要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戰(zhàn)略方針上來,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凝聚了全黨智慧,體現(xiàn)了人民意志,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全會決定將審計監(jiān)督作為國家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必須正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忠實履行審計監(jiān)督使命,找到結合點,實現(xiàn)新突破, 以實際行動促進依法治國方略和審計監(jiān)督目標任務的實現(xiàn)。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體現(xiàn)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認識上的突破、手段的創(chuàng)新。審計機關要跳出習慣性思維、克服一般性認識,深入思索、勇于探索“如何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如何實行審計全覆蓋”、“如何強化審計機關的領導”、“如何推進審計職業(yè)化建設”這些事關審計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不但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取得突破,還要在制度建設層面取得成果。此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還提出了與審計有關的一些內容,比如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建立執(zhí)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等等,這些新的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法規(guī)制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當前,財經領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審計工作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要求審計機關必須忠實于憲法和法律,珍惜和用好審計監(jiān)督權力,依法履行審計監(jiān)督職責,嚴格按照法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進行審計;要堅持原則,依法審計,勇于擔當,真正把黨和人民賦予審計機關的權力行使好;要服務于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切實為黨委、政府正確、科學決策提供服務,維護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有所作為。
打鐵還需自身硬。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審計干部隊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能否勝任審計監(jiān)督的重任,對審計干部隊伍是一個考驗。當前,一方面要增強法治觀念,糾正審計執(zhí)法不嚴、審計程序不規(guī)范、審計過程不透明等問題,確保審計在法制化軌道運行,以實際行動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把學習和培訓作為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努力改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為適應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還要注重發(fā)現(xiàn)違法違規(guī)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對違法違紀的行為敢于碰硬、嚴肅查處,對頂風“闖紅線”的,發(fā)現(xiàn)一起、嚴處一起,共同維護法律尊嚴,促進建設和維護良好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秩序。
藍圖已繪就,人民在期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只有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風,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才能沿著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