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我沒見過好德就像好色一樣!”子曰這句話時似乎有些傷感。衛(wèi)靈公攜夫人出游,孔夫子隨車跟在后面。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政治的影響力遠(yuǎn)不及一個貌美的女人時,自尊受損,被一肚子齊家治國平天下?lián)纹饋淼淖愿咦源?,在現(xiàn)實面前瞬間坍塌?!白右娔献印辈粌H讓自己的學(xué)生哂笑,也讓他開始“直面慘淡的人生”。
其實,孔子本人也是父親“好色”的結(jié)果。他的父親70歲時才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注意,是“野合”!放在今天上戶口都很成問題。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好色,能給我們貢獻一個偉大的圣人么?
可見,好色是本性,好德是跟天性作對,所以盡管上天警告、圣人嘆息,仍擋不住夏桀喜歡妹喜、殷紂王熱愛妲己、周幽王專寵褒姒、領(lǐng)導(dǎo)愛犯“與他人通奸”的錯誤。
中國有“好色”的傳統(tǒng),自古以來,從理論到實踐都留下了豐富的“美女”遺產(chǎn),說不盡的“環(huán)肥燕瘦”,值得我們跨越數(shù)千年的煙熏火燎,一睹絕世佳人楚楚動人的身姿與風(fēng)采。
“風(fēng)騷”年代:窈窕淑女的清新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美女文化的角度而言,也是一部美女評價標(biāo)準(zhǔn)的變遷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關(guān)雎》)
“窈窕”恐怕是中國最早描寫女性體態(tài)的詞語了?!对娊?jīng)》開篇就說美女,開言就是“窈窕”,肯定是孔夫子衛(wèi)國受挫后編的。發(fā)乎情,先言后妃之“德”也;止于禮,貢獻了一個美妙的詞匯:窈窕淑女。為后世探討美人標(biāo)準(zhǔ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此后屈原、宋玉、曹植、白居易……好色勝于好德的家伙多到你數(shù)不清,實踐出真知,他們也留下大量讓人可意會、可神往、可歌可泣的“顏如玉”,讓人荷爾蒙瞬間升高。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碩人》篇,是最典型的描寫女性嬌美容貌的詩篇。它寫道: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其頎”,開篇先說身高,要求高大、修長,就像當(dāng)今選模特;后面的28字,先摩形,后傳神,成為古代美女評價的標(biāo)準(zhǔn)用語,對中國特色美女文化的形成,影響極為深遠(yuǎn)。
屈原在《楚辭·大招》中關(guān)于舞女的一段描寫,也被認(rèn)為是描寫美女的范文。其辭云:
朱唇皓齒,嫭以姱只。比德好閑,習(xí)以都只。豐肉微骨,調(diào)以娛只。魂乎歸徠!安以舒只。嫮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則秀雅,稚朱顏只?;旰鯕w徠!靜以安只。姱脩滂浩,麗以佳只。曾頰倚耳,曲眉規(guī)只。滂心綽態(tài),姣麗施只。小腰秀頸,若鮮卑只。魂乎歸徠!思怨移只。易中利心,以動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旰鯕w徠!以娛昔只。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靨輔奇牙,宜笑嘕只。豐肉微骨,體便娟只。魂乎歸徠!恣所便只。
從《大招》中不難發(fā)現(xiàn),屈原在描寫舞女的美姿美態(tài)時,關(guān)注的焦點主要在形與神兩個方面。形體上,屈原關(guān)注的是美女潔白的牙齒、柔曼的娥眉、紅艷的嘴唇、紅潤的臉龐、細(xì)膩嫩白的皮膚、豐滿婀娜的體態(tài)、亭亭玉立的身材等。神態(tài)上,屈原突出強調(diào)的是美女溫順善良的性格,優(yōu)雅大方的儀容舉止和談吐,如“娥眉曼只” “容則秀雅” “小腰秀頸” “豐肉微骨”等。
屈原之后,宋玉也是一位審美專家。在《神女賦》中,宋玉借襄王之口盛贊高唐神女的美貌道:
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環(huán)姿瑋態(tài),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并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
在宋玉的生花妙筆下,神女豐滿靚麗,完美無瑕。她瑰麗奇?zhèn)?,姿態(tài)萬千。剛見她時,但覺光彩耀目,如旭日初升,光照屋梁;當(dāng)她稍走近些,則皎潔映人,如明月瀉地,晶瑩閃光。她絢爛似鮮花,溫潤如美玉,光彩四溢,動人心魄。
宋玉借襄王的一雙慧眼形容神女的盛飾之美:
振繡衣,披褂裳,秾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云翔。
在詩人眼里,高唐神女“集天地陰陽的濃艷之美于一身,仿佛翠鳥振翅高飛,舉世秀色無法比擬。
《登徒子好色賦并序》中,宋玉夸飾“東鄰之子”時寫道: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宋玉的《神女賦》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有關(guān)中國美女的“僅有的珍貴資料”,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細(xì)膩地描繪女性外貌、形體和情態(tài)之美的先河。《登徒子好色賦》里的“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成為后世歷代美女評價經(jīng)常引用的標(biāo)準(zhǔn)用語。
兩漢時期:輕盈飄逸的纖秀
從戰(zhàn)國到秦漢,源于楚國的細(xì)腰文化成為中國審美文化的主流。身材纖瘦輕巧的細(xì)腰美女備受人們的青睞,這種改變的過程,反映的正是審美文化的時代變遷。
成語“環(huán)肥燕瘦”中“燕瘦”特指的漢代舞蹈家趙飛燕,傳說她“能作掌上舞”,充分體現(xiàn)出秦漢時代女性身體輕盈飄逸的纖秀型審美傾向。
這一時期由于上層社會以不勞動為榮,這樣女性的自然人體美就逐漸和健壯的功利對立起來。束胸、裹腳、櫻桃小口,楊柳腰,一步三搖,身輕如燕,掌上輕舞,再也不是“容修態(tài)、碩大且卷”了。
當(dāng)女性一直以附屬的藤蔓糾纏于社會主體的大墻時,她們掙扎的喘息終于變成田園式的吟唱,飄揚在秦磚漢瓦搭建的上空,同樣承載著經(jīng)濟義務(wù)的女人,在林蔭下編織著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夢想。
漢樂府《陌上?!防镒邅硗熘缮;@的少女羅敷,梳著倚向一側(cè)的倭墮髻,耳上掛著明月珠。上穿紫紅綾子短襖,下著杏黃色羅裙。她的容貌如何呢,作者巧妙地用不同年齡的旁觀者下意識的動作表達了他們的心馳神往: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從眾人的失魂落魄來看,羅敷的美當(dāng)真難描難畫,天下無雙。
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女性修飾的風(fēng)氣逐漸流行。一是借粉黛、赤丹等來增加面部的美貌;二是用約束的辦法,使身段苗條?!俺`王好細(xì)腰,國人多餓死?!敝翝h代時,由于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女性修飾之風(fēng)日盛并更加普及。“建安中,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明德皇后美發(fā),為四起大髻,尚有余,繞髻二匝?!迸痈喵購V袖長裙,已成為當(dāng)時社會的時尚。
漢末一首童謠道: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婦廣袖,四方用匹帛。
中下層婦女也競相修飾。《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是府中小史焦仲卿的妻子。你看她的打扮: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yán)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xì)步,精妙世無雙。
魏晉時期:妖艷玄迷的頹廢
當(dāng)歷史的塵霧籠罩了戰(zhàn)鼓的蕭索,女人的妖媚在文人乖張癲狂的詩句里舞蹈,她們在被動的舞臺上粉墨登場。
三國時期,因為感傷含冤去世的皇嫂兼夢中情人甄洛,悲情王子曹植創(chuàng)作了在中國美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篇《洛神賦》。曹植筆下的洛神形象是這樣的: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遠(yuǎn)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近距離觀察,洛神的形體、容貌之美已達極致。她“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魏晉時期的美女,大多以廣袖短襦、曳地長裙為時尚。腰部往往束以“抱腰”,且以衣帶裝飾,一度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如此走起路來衣袂飄忽,環(huán)佩丁當(dāng),展示出一種溫婉嫵媚、婀娜多姿、姍姍來行的風(fēng)姿。
魏晉時代政治混亂、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頻,是歷史上分裂最長的一個時代,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極度自由和解放。
在化妝方面,流行在額前點染紅色或黃色的“花子”(花鈿)作為裝飾(與今天所見印度美女在眉心點染“美人痣”頗相類似),“花子”形狀各異,通常以樹葉、花卉為主。花木蘭榮歸故里,“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就是追求時尚的體現(xiàn)。“花黃”又稱額黃、鵝黃、鴨黃、約黃等,是把黃金色的紙剪成各式裝飾圖樣,或是在額間涂上黃色。額黃到唐朝時仍然流行,據(jù)說上官婉兒被武則天戳傷額頭之后,就是在額頭上貼花黃來掩飾的。
隋唐時期:雍容華貴的豐腴
北朝時,少數(shù)民族入住中原,審美風(fēng)氣為之一變,甚至出現(xiàn)了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形象。從北朝脫穎而出的隋唐政權(quán),自然受其影響頗深。唐朝人摒棄了美女骨感型的審美觀,崇尚雍容富態(tài)、健康自然之美,這可以視為中國美女評價標(biāo)準(zhǔn)的重大升華和突破。
典型的如唐代壁畫中的宮女形象,千姿百態(tài),生動自然,都穿著當(dāng)時最時髦的服飾。臉頰豐滿腴潤,紅暈的朱唇,青黛細(xì)長的八字眉,高聳的翠髻,肩背披著“披帛”,上身著貼身羅衫,下身穿絳裙,裙裾垂地,雙頭履露出裙外,給人一種生動、健康、活潑的美感。當(dāng)然,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像剛休完產(chǎn)假沒有腰身。其實,唐人還是很在乎“腰”的,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責(zé)任在于畫工。今日人們熟知的“小蠻腰”,就源于白居易的詩: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與唐朝美女文化豐富多彩交相輝映的是,唐代的美女也是千姿百態(tài)的。楊玉環(huán)在形體上絕不會比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胖,否則她的身材不可能如此婀娜多姿,跳起《霓裳羽衣舞》來也不會那么輕盈飄逸,跳起胡旋舞也不會那么旋轉(zhuǎn)如風(fēng)。(野史上說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也有說身高1.55米,體重120公斤的。想想看,如果是后者,那是絕對入選不了中國四大美女陣容的。)
在白居易的著名長詩《長恨歌》里,名列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是如此的媚態(tài)萬千: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所以,楊玉環(huán)的美只能是一種成熟女人的豐滿或豐腴之美。
唐代雕塑的菩薩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唐代女性的寫真。那赤裸的上身,圓潤豐滿的乳房、背部、手臂、腿部,從那“出水”的衣裙里露出來??椈ň劽嬉氯梗p輕地覆蓋在微胖的肢體上,前胸披戴纓珞,晃得雍容華貴。
宋元時期:嫵媚與貞烈的碰撞
宋元時期,盛唐的陽剛之美讓位于宋代陰柔之美;開闊豁達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腸;體態(tài)豐滿、儀容典雅的豐碩之美,讓位于孱弱纖細(xì)的清癯之美。女性病態(tài)美日漸成為女性美的模式。
宋朝是武將受抑制而文人受到重視的時代。生活在宋朝的美女,在五官容顏等硬件方面的條件可以稍稍放寬,但于風(fēng)韻和情調(diào)的門檻則相對較高。生性浪漫的文人們追求的是一種燈下月下的朦朧美和船頭亭榭間的意境美。宋詞中的美女形象都是一幅如詩如詞的畫卷:清風(fēng)吹過菰葉,一襲素色淡淡的羅衫,細(xì)腰裊裊如楊柳,身材輕靈似浮云,神女般飄逸地走來,翩若輕云出岫,纖纖素手,翦翦雙瞳,一雙明眸似充滿了離別的眼淚,蘊藏著千古癡情……
南宋時期,纏足開始在南方流行并普及。福州出土的南宋文物,墓主是年輕的貴婦人,在其隨葬品中有六雙鞋子,鞋頭尖銳,鞋長13.3厘米~14厘米,寬4.5厘米~5厘米??梢姡纤螘r纏足已由個別現(xiàn)象向普遍化發(fā)展,逐漸形成一種風(fēng)俗。
與南宋后期正統(tǒng)的理學(xué)觀念相匹配,美女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也被打上了明顯的時代烙印。在品德方面,“女人第一是安貞”,“出嫁倘若遭不幸,不配二夫烈女名”。在穿著打扮方面,“修女容,要正經(jīng)”,“光梳頭發(fā)凈洗臉,整潔自是好儀容。衣服不必綾羅緞,梭棉衣服要干凈?!痹谛误w方面,衣著不可暴露,要削肩束胸緊身,語不高聲,笑不露齒,“三寸金蓮”受到一元化的追捧,“淫色”則被視為萬惡之首。
所以生活在宋代的美女大抵只有兩種:一種是正統(tǒng)士大夫推崇的端莊內(nèi)斂、“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節(jié)婦;一種是“淚濕羅衣脂粉滿”、“舞裙歌板盡情歡”的多情才女,這也是自宋代以后諸多美女同時兼為才女的由來。女性的心靈和外貌,都染上時代病態(tài)的憂郁癥。
在元代之前,中國婦女的貞操觀遠(yuǎn)不如西方受重視,婦女再嫁、改嫁之風(fēng)盛行,男女之間的性行為,包括通奸的處罰均不如西方嚴(yán)厲。然而,自元代開始,婦女的貞操日益受到重視,經(jīng)過明清兩代的不斷強化,其影響一直延續(xù)至現(xiàn)代社會。
明清時期:才貌俱全的妖嬈
明清時期,嬌小嫵媚的江南美女仍然是男人們的最愛,但“林黛玉”式的“病美人”也很討知識分子的喜歡,以女子小腳為美的畸形女性美觀念已經(jīng)彌漫于全社會。
明代有一位薄命高才的美少女,被紅學(xué)界某些人士認(rèn)定為林黛玉的原型之一,名叫葉小鸞(字瓊章),這位早夭的美少女給后人留下一篇《艷體連珠》,也是美女文化史上常被人提及的名篇。葉小鸞從女性的角度分別吟詠女性的發(fā)、眉、目、唇、手、腰、足和全身之美。我們來看一個美少女心目中的美女觀:
發(fā) 蓋聞光可鑒人,諒非蘭膏所澤。髻余繞匝,豈由脂沐而然。故艷陸離些,曼稱矣。不屑也,如云美焉。是以瓊樹之輕蟬,終擅魏主之寵,蜀女之委地,能回桓婦之憐。
眉 聞吳國佳人,放黛由來自美。梁家妖艷,愁妝未是天然。故獨寫春山,入錦江而望遠(yuǎn)。雙描斜月,對寶鏡而增妍。是以楚女稱其翠羽,陳王賦其聯(lián)娟。
目 蓋聞含嬌起艷,乍微略而遺光。流視揚清,若將瀾而詎滴。故李稱絕世,一顧傾城。楊著回波,六宮無色。是以詠曼于楚臣,賦美眄于衛(wèi)國。
唇 蓋聞菡萏生華,無煩的絳。櫻桃比艷,豈待加殷。故裊裊余歌,動清聲而紅綻。盈盈欲語,露皓齒而丹分。是以蘭氣難同,妙傳神女之賦。凝朱不異,獨著搗素之文。
手 蓋聞似春筍之初萌,映齊紈而無別。如秋蘭之始茁,傍荊璧而生疑。故陌上采桑,金時露。機中織素,羅袖恒持。是以秀若裁冰,撫瑤琴而上下。纖如削月,按玉管而參差。
腰 蓋聞玉佩翩珊,恍若隨風(fēng)欲折。舞裙旖旎,乍疑飄雪余香。故江女來游,逞羅衣之宜窄。明妃去國,嗟繡帶之偏長。是以楚殿爭纖,最憐巫峽。漢宮競細(xì),獨讓昭陽。
足 蓋聞步步生蓮,曳長裙而難見。纖纖玉趾,印芳塵而乍留。故素蹁躚,恒如新月。輕羅宛約,半蹙瓊鉤。是以遺襪馬嵬,明皇增悼。凌波洛浦,子建生愁。
全身 蓋聞影落池中,波警容之如畫。步來簾下,春訝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鉛華之可飾。愁容益倩,豈粉澤之能妝?是以容暈雙頤,笑生媚靨。梅飄五出,艷發(fā)含章。
身為美才女的葉小鸞所崇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秀色可餐,卻不是涂脂抹粉所能造就的;美女們的喜怒哀樂,也難以借助于化妝品來表達。
同是清初、同是江南,號稱“中華五千年第一風(fēng)流才子”的李漁,也是一位特立獨行、敢于發(fā)表不同于傳統(tǒng)美女觀的奇人。李漁著述較多,他的美女觀集中體現(xiàn)在傳世之作《閑情偶寄》一書中。該書分“聲容”、“頤養(yǎng)”、“飲饌”、“居室”、“種植”、“器玩”、“詞曲”、“演習(xí)”八部,最令人感興趣的是第一部“聲容部”。
“聲容部”共分“選姿”、“修容”、“治服”、“習(xí)技”四篇,全部都與美女文化有關(guān)。在“選姿”篇,李漁依次討論了美女評價的四個方面:
第一是肌膚。李漁認(rèn)為,在評價美女的諸標(biāo)準(zhǔn)中,肌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biāo)。肌膚要白皙,“婦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婦人本質(zhì),惟白最難?!钡诙敲佳?。就女人的身體而言,面部是最主要的部位,而眼睛又是臉面的主要部位。要識別一個人心地的善良邪惡,最重要的就是看她的眼睛。
第三是手足。女子的手足也很重要。“纖纖玉指”是手中的上品,美女的腳也不是“但求窄小”、越小越好?!澳_小而難行,動必扶墻靠壁”,“腳小而致穢,令人掩鼻攢眉”,都是煞風(fēng)景的事。
昔有人謂予曰:“宜興周相國,以千金購一麗人,名為抱小姐,因其腳小之至,寸步難移,每行必須人抱,是以得名?!庇柙唬骸肮羰?,則一泥塑美人而已矣,數(shù)錢可買,奚事千金?”
造物生人以足,欲其能行也。昔形容女子娉婷者,非曰“步步生金蓮”,即曰“行行如玉立”。皆謂其腳小能行,又復(fù)行而入畫,是以可珍可寶,如其小而不行,則與刖足者何異?
第四是“態(tài)度”,即嫵媚的姿態(tài)。女人之有媚態(tài),“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是以名為‘尤物’”?!皯B(tài)之為物,不特使美者愈美,艷者愈艷,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無情之事變?yōu)橛星?,使人暗受籠絡(luò)而不覺者?!辈贿^,神態(tài)是自然流露的,千萬不可矯揉造作,“強造之態(tài),不能飾美,止能愈增其陋?!?/p>
所謂“修容”,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梳妝打扮。“三分人才,七分妝飾?!崩顫O認(rèn)為女性人人都需要妝飾,“即有十分人才者,豈一分妝飾皆可不用乎?曰:不能也?!毙揎椬钪饕氖且皿w?!叭灰粫r風(fēng)氣所趨,往往失之過當(dāng)”,“趨而過之,致失其真之弊也?!?/p>
“治服”篇是講女子的穿戴?!傲?xí)技”則是講女子的才識。李漁不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主張女性美應(yīng)是德、色、才的統(tǒng)一,這與葉小鸞的父親葉紹袁提出的“德才色為婦人三不朽”的說法一致。李漁認(rèn)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前人憤激之辭”,是“見噎廢食之說”:吾謂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敗行;貪淫之婦,何嘗歷歷知書?
李漁主張婦女所學(xué)技藝“以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又次之”,而女工則是必修課。女子除了學(xué)會過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讀書識字,又能懂得琴棋書畫,兼通歌舞,才藝雙全,便是全才;稍懂些技藝也比一點不懂要好。主張女性要較全面的發(fā)展,這些識見,代表了普天下渴望知識女性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