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宇,劉萬權(吉林省松原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療效研究
裴新宇,劉萬權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松原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DR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西醫(yī)以降血糖等對癥治療為主,中藥應用自擬糖眼寧方口服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結果 基本治愈10例,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67%。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DR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西醫(yī)結合;糖眼寧方;研究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iabetes mellitus)的主要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糖尿病病史較長的患者幾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隨著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DR的發(fā)病率及致盲率也呈上升趨勢。臨床上根據是否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為標志,將沒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稱為單純型、背景型,將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DR)。DR有明顯的視力障礙,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造成嚴重的影響,其致盲率約為8%~12%[1]。單純西醫(yī)治療本病效果欠佳,近年來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1~3期病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省松原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DR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1例,女29歲,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7.4±3.8)歲,糖尿病病程9~17年,平均病程(12.4±1.9)年,DR病程1~5年,平均病程(2.0±0.7)年,DRⅠ期19例,DRⅡ期27例,DRⅢ期14例。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2]:①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②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軟性及硬性滲出等,或出現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及視網膜新生血管等。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3]: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證:視物不清或模糊,視物變形,眼前可有黑點,面色無華,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咽干口燥,自汗出,五心煩熱,小便色黃,舌質淡暗,苔薄白,脈細澀。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連續(xù)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具體治療方案如下。
1.3.1 西醫(yī)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控制飲食、配合運動治療,戒煙限酒、保持心情舒暢,并給予以下治療:均給予胰島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以降血糖,并與降血脂、降血壓等對癥治療,再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口服,1次/d。
1.3.2 中醫(yī)治療
自擬糖眼寧方為主方,具體藥物組方如下:黃芪20 g,黨參20 g,生地黃20 g,枸杞子20 g,三七8 g,茜草20 g,丹參18 g,大薊10 g,紅花10 g,清半夏12 g,蒲黃(包煎)20 g,豬苓15 g,白及15 g,仙鶴草15 g,昆布12 g,川芎15 g,貝母15 g,菊花15 g,土茯苓20 g。水煎取汁200 m L,100 m L/次,分早晚兩次,餐后口服,1劑/d。
1.3.3 辨證加減
兼見肝腎陰虛證者,加山藥15 g、熟地15 g、澤瀉10 g、牡丹皮10 g、山茱萸20 g;陰虛內熱者,加玄參15 g、麥門冬20 g、黃精15 g;兼水腫者,加益母草15 g,澤蘭20 g;兼頭暈、目眩者,加決明子10 g、夏枯草20 g。
1.4 療效判定標準[4]
①基本治愈:臨床癥狀均消失,眼底無出血、滲出、黃斑水腫及微血管瘤等表現。②顯效:視力提高≥2行,眼底出血或滲出表現中,至少有1項明顯減輕,或玻璃體積血完全吸收。③有效:視力提高≥1行,眼底出血或滲出表現中,有1項明顯減少,或玻璃體一部分積血被吸收。④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癥狀、視力、眼底病變表現等均未見未好轉,甚至加重。
患者經治療2個療程后,基本治愈1 0例(16.67%),顯效28例(46.67%),有效20例(33.33%),無效2例(3.33%),總有效率96.67%。
依據DR的臨床表現及特點,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消渴病”、“視瞻昏渺”、“云霧移睛”等病證范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失治誤治,耗傷人體正氣,導致機體氣血陰陽失調,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日久化生瘀血,瘀血阻于眼部脈絡而發(fā)病,由此可見本病總屬本虛標實之證[5],以氣陰兩虛、肝腎陰虛為本,以脈絡瘀阻、痰濕濁毒凝滯眼底為標。故在治療上應注意以辨證為本,給予益氣養(yǎng)陰、滋補肝腎治療;而以眼局部辨證為標,給予通絡明目、活血化瘀、化痰利濕散結解毒治療。筆者在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自擬糖眼寧一方,方中以黃芪、黨參益氣健脾,生地黃、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配伍三七、茜草、蒲黃等化瘀止血;丹參、大薊涼血止血;川芎、紅花以活血化瘀,清半夏、昆布、貝母、豬苓等化痰軟堅散結;白及、仙鶴草等收斂止血;菊花、土茯苓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通絡之效,具有活血而不留瘀,使瘀血去、新血生的特點。藥理研究證實,黃芪、黨參等補氣類中藥具有調節(jié)血糖、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血脂等作用[6]。方中重要之處在于瘀久生毒,故需加用解毒藥物,而眼底病變除有瘀血外,還與痰濕密切相關,故再加用化痰利濕中藥。應用全身辨證與眼局部辨證相結合,對DR(1~3期)進行治療,標本兼治。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D R(1~3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眼底病變,提高視力,療效肯定,故值得推廣。
[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S].北京:中醫(yī)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3.
[2] 韓鳳芹.芪黃明目膠囊治療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7):178-179.
[3] 袁旭美.辨證論治治療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3):173-174.
[4] 殷志武.葛根素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2,14(2):91-92.
[5] 葉呈楓,張殷建.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研究進展[J].中醫(yī)研究,2012,25(2):70-73.
[6] 華遠鋒.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單純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39例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24(2):336-337.
本文編輯:吳宏艷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PEI Xin-yu,LIU Wan-quan
(Songyuan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Jilin Songyuan 138000,China)
R774.1
B
ISSN.2095-6681.2015.27.083.02
裴新宇(1975-),女,吉林松原人,副主任醫(yī)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西醫(yī)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