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胃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觀察
李茜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術后的護理措施和效果。方法58例進行術后護理的胃癌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35例)給予綜合護理, 對照組(23例)選擇常規(guī)的干預措施,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實驗組患者睡眠﹑飲食﹑心理和精神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4%, 高于實驗組的2.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癌患者手術后給予綜合護理, 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出血量, 縮短治療及住院時間, 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胃癌患者;并發(fā)癥;護理效果
胃癌是一種惡性腫瘤, 近些年因為生活壓力和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 使該疾病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 危及生命, 降低生活質量。在患者的康復中, 不僅需要進行相關的切除手術, 還要在術后采取相應的康復措施, 因為癌癥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創(chuàng)傷, 還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有抑郁﹑焦慮﹑悲傷﹑絕望等不良情緒, 影響患者放療和化療, 有患者甚至因此而放棄治療[1]。一般對患者采取胃大部的切除術進行治療, 圍手術期對其進行全面的護理措施。選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進行術后護理, 采取不同措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進行術后護理的胃癌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35例)和對照組(23例)。實驗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9.31±5.17)歲。對照組中男14例, 女9例, 年齡29~75歲, 平均年齡(49.95±5.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 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當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癥后, 內心都會產生恐懼﹑悲觀﹑緊張的負面情緒, 為此護理人員要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以及治療方法。使患者以正常的心態(tài)來接受手術治療, 并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 解答患者內心的疑惑, 使其保持放松的情緒, 可以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2]。
1.2.2 術后護理 手術后對患者采用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 對生命體征進行觀察, 一旦意識上有所變化, 就要采取干預措施。針對患者的疼痛情況, 對鎮(zhèn)痛泵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 保持身體舒適。
1.2.3 飲食﹑保溫護理 將室內的溫度設定為24~26℃, 選擇保溫毯, 避免體溫的下降, 尤其患者在靜脈輸液的過程中,要采取保溫措施[3]。手術結束5 h內可以飲用少量的水, 手術結束1 d后攝入少量的流質飲食, 并叮囑患者逐漸增加每天的飲水量, 針對胃腸道的功能恢復, 給予普通飲食。
1.2.4 康復護理 要求患者選擇平臥的姿勢, 四指并攏后進行腹部按摩, 將臍部作為中心, 每天給予順時針按摩, 2次/d,堅持5 min/次, 并要求患者在床上給予功能鍛煉, 采取抬臂和舉啞鈴的方法, 使上肢和雙腿的功能得到鍛煉[4]。針對各方面恢復情況, 盡早使其在床邊和床下活動, 不能一次性活動過度, 要循序漸進, 使活動頻率和活動時間逐漸增加。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睡眠﹑飲食﹑心理﹑精神等情況,并給予評分, 并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褥瘡﹑疼痛﹑下肢靜脈血栓等不良反應。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睡眠評分為(4.75± 0.34)分, 飲食評分為(4.59±0.34)分, 精神評分為(4.56±0.24)分, 心理狀況為(4.58±0.26)分。對照組患者睡眠評分為(3.10± 0.32)分, 飲食評分為(3.14±0.66)分, 精神評分為(3.19±0.46)分,心理狀況為(3.36±0.49)分。實驗組患者睡眠﹑飲食﹑心理和精神狀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中有1例出現(xiàn)術后褥瘡, 發(fā)生率為2.9%, 對照組有2例為褥瘡, 1例術后疼痛, 1例為下肢靜脈血栓, 發(fā)生率為17.4%,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胃癌患者會有憂慮﹑緊張﹑心理狀態(tài)較差的情況, 同時在手術治療后, 身體也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不適, 因此一定要為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關心﹑愛護患者, 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懷。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的護理模式, 首先進行心理護理和安慰, 使其可以較好的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術后要對患者身體指標進行監(jiān)測, 同時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對患者進行保暖護理, 將室內溫度調整好, 避免著涼, 同時針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 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患者在手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 為避免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 要采取相應的康復鍛煉及按摩, 有助于血液流通, 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出現(xiàn)。通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患者的身體和負面情緒都得到較好的改善, 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實驗組患者的睡眠﹑飲食﹑心理和精神狀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4%, 高于實驗組的2.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胃癌患者手術后給予綜合護理, 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出血量, 縮短治療及住院時間, 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能夠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1]王秀云,郝俊秀,舒妍.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胃癌術后患者的療效觀察.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5):966-967.
[2]王桂榮.胃癌術后患者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 2011.
[3]孫秀娣, 牧人, 周有尚,等. 中國胃癌死亡率20年變化情況分析及其發(fā)展趨勢預測. 中華腫瘤雜志, 2004(26):4-9.
[4]吳艷鳳.康復護理在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的應用價值.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4(30):3407-34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43
2015-08-18]
114001 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