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輝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金溪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南充 637861)
仔豬黃白痢的診治
鄧志輝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金溪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南充 637861)
仔豬黃白痢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類疾病,尤其是黃痢,仔豬感染后死亡率極高。而白痢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是診治不及時,極容易因消瘦脫水,而轉變?yōu)槁约膊。皶r康復也會成為僵豬,影響仔豬生長發(fā)育。由此可見,仔豬黃白痢危害極大,可造成極為慘重的經濟損傷。文章就診治相關要點進行論述介紹,為今后科學防治此病提供理論和技術借鑒。
1.1 母豬飼養(yǎng)管理不善
母豬日糧供應營養(yǎng)性差、配比不科學,導致其過肥、乳汁過濃?;蛘呤悄肛i過瘦、乳汁過稀等等,都可誘發(fā)仔豬黃白痢。母豬管理不善,導致乳房炎、子宮內膜炎、腸便秘等等,都可導致乳汁變質,在哺乳變質乳汁情況下,可誘發(fā)仔豬黃白痢問題的出現(xiàn)。
1.2 仔豬機體發(fā)育不善
初生仔豬各方面生理機能發(fā)育不健全,尤其胃腺發(fā)育不完善,導致胃酸分泌能力差,對食入細菌的殺滅和抑制能力較弱。當食入細菌大量繁殖于腸胃道時,可造成消化系統(tǒng)紊亂,誘發(fā)黃白痢等腹瀉類疾病。
1.3 不良應激因素的影響
仔豬各方面調節(jié)機能尚不完善,生長發(fā)育極易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當豬舍不清潔、陰冷潮濕、賊風侵蝕、氣候劇變等問題出現(xiàn)時,均可導致仔豬黃白痢問題的出現(xiàn)。
黃痢常見于7日齡內仔豬,白痢常見于10~30日齡內仔豬。
黃痢的傳染源是帶菌母豬。病原菌隨糞便污染環(huán)境,沾污母豬皮膚及乳頭;仔豬由于吮乳及到處亂舔而感染。細菌在小腸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腹瀉。病仔豬又構成新的傳染源,致豬場疫情經久不斷。頭胎母豬發(fā)病較為普通,損失嚴重。
白痢主要是由于環(huán)境條件污穢、不潔,飼料、水源污染,豬體和頭被糞、尿沾污,母豬奶質量不好或過稀過稠,飼料質量差,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天氣變化無常,潮濕,甚至仔豬消化機能障礙、消化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當?shù)?,均可引起大腸桿菌增殖、致病,發(fā)生下痢。
黃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窩仔豬相繼發(fā)病,拉黃色糊狀或稀便,其中含小塊凝乳塊,身體虛弱,進而脫水、昏迷而死。
白痢病豬最初只是白色或灰白色、有腥臭的糊狀便,精神、食欲尚好;如不及時治療或排除發(fā)病誘因,則病程拖長,拉稀嚴重,毛焦,消瘦,行路不穩(wěn),最后衰竭并發(fā)肺炎等死亡。
尸體脫水,小腸擴張,腸壁薄,腸內有多量黃色或灰白色稀便、糊狀便,黏膜呈卡他性炎,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
根據(jù)發(fā)病特點、癥狀和病變可做初步診斷。黃痢應注意和病毒性胃腸炎,仔豬紅痢相區(qū)別,病毒性腹瀉可用電鏡檢查病毒粒子,鏡檢小腸絨毛;紅痢應檢查腸內細菌及毒素。
6.1 重視豬場飼養(yǎng)管理
誘發(fā)此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豬場飼養(yǎng)管理環(huán)境不當引起,由此預控此病的關鍵應該從重視豬場飼養(yǎng)管理、加強環(huán)境消毒管理兩方面著手進行。夏季炎熱,應該注意通風降溫,做好防暑措施;冬季寒冷,注意豬舍保溫,勤換褥草,防治賊風侵襲,避免涼風侵體,導致感冒誘發(fā)仔豬黃白痢。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及時清掃圈舍,定期組織消毒,合理控制養(yǎng)殖密度,為豬只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
注意加強仔豬護理工作,初生仔豬皮下脂肪較薄,皮毛疏稀,加上生理機能發(fā)育尚不完善,體溫調節(jié)能力較差,對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必須要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研究資料顯示:仔豬出生后1周,體溫調節(jié)功能才有所改善,之后20d接近完善。由此可見,加強仔豬護理工作,重視仔豬保暖,是提升仔豬成活率、預防黃白痢發(fā)生的關鍵措施之一。初生仔豬必須確保其盡快吃上初乳,如此可有效提升豬體疾病抵抗能力。吃初乳時,先將母豬胸、腹部清洗干凈,每個乳頭擠下幾滴初乳后,經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后,安排仔豬吮吸初乳。仔豬補食初乳期間,建議及時補充硒、鐵等微量元素,同時加補多種維生素。預防硒、鐵元素不足誘發(fā)的貧血、拉稀問題,同時有利于仔豬造血功能的完善,促進腸胃蠕動,有利于及早康復。待到仔豬3~5日齡,及時補充混入人工鹽的清潔飲水;7日齡,安排開口覓食;14日齡,開始誘導仔豬補食全價的仔豬日糧,做好向育肥期過渡。
6.2 合理開展疫苗接種預防
仔豬各生理機能有待完善,盲目接種疫苗易造成應激反應。由此,免疫接種工作開展建議對妊娠母豬在產前30d和15d接種,疫苗選擇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大腸桿菌K88、K99和987P三價滅活菌苗或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滅活苗,以通過母乳使仔豬獲得保護。
6.3 積極組織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最常見的防治措施,常用的藥物包括:(1)抗生素療法:抗生素用于仔豬黃白痢治療最為常見,但是這些年有被濫用的趨勢,導致四川本地仔豬黃白痢致病菌大腸桿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由此,建議各養(yǎng)殖場最好能夠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指導用藥,嚴禁盲目濫用抗生素治療。投喂諾氟沙星膠囊,5~6日齡仔豬每次1枚,20日齡仔豬每次2枚,再加上復方新諾明片每頭0.25 g,嗎啉胍1.5g/頭、維生素8片/頭,一并混合研磨灌服,每天1次,喂2~3d;同時,對病重仔豬用慶大霉素2萬IU交巢穴注射,每天1次,連用2~3d。處于預防仔豬脫水癥問題的出現(xiàn),同時建議灌服補液生理鹽水,更有利縮短康復療程。
(2)中草藥療法:濫用抗生素治療仔豬黃白痢,已經造成很多地方豬場用藥治療無顯著效果,反而用藥劑量是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不明顯,藥物殘留豬體的量與日俱增,藥性轉移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更是異常明顯,為臨床治愈此病帶來極大的困難。比較而言,中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的優(yōu)勢,仔豬用藥不易產生耐藥性,且能夠有效調節(jié)機體功能,提高機體抗疾病能力。目前,臨床試驗推廣用中草藥治療此病前景廣泛。
[1] 劉仁凱,遲曉明,林洪強.仔豬大腸桿菌病的防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3,(11):46-47.
[2] 趙恒章,王三虎,趙坤.中草藥注射液對仔豬大腸桿菌病治療效果研究[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53-55.
[3] 孫志良,盧向陽,董偉,等. 復方白毛藤注射劑對仔豬大腸桿菌病的療效研究[J]. 畜牧獸醫(yī)雜志,200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