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中西醫(yī)治療概況*

      2015-01-25 02:44:49馮文濤蔡文君沙圓圓錢義明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5年9期
      關鍵詞:胃腸功能膿毒癥胃腸道

      馮文濤 蔡文君 沙圓圓 錢義明△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岳陽臨床醫(yī)學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曙光臨床醫(yī)學院,上海201203;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200437)

      ·綜述·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中西醫(yī)治療概況*

      馮文濤1蔡文君2沙圓圓3錢義明3△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岳陽臨床醫(yī)學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曙光臨床醫(yī)學院,上海201203;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200437)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中醫(yī)藥中西醫(yī)結合

      膿毒癥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損害性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嚴重者可導致急性器官功能障礙(MODS),誘發(fā)膿毒癥休克(Septic shock)[1]。據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每年嚴重膿毒癥患者的發(fā)病率超過1800萬例次,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死亡率達到或超過了25%,世界每年因治療膿毒癥患者的費用高達167億美元之多[2]。膿毒癥目前已成為急診病房和重癥監(jiān)護室(ICU)中危重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發(fā)病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在膿毒癥損傷的多臟器系統(tǒng)中,胃腸道系統(tǒng)往往是膿毒癥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腸道在膿毒癥發(fā)生發(fā)展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被認為是MODS的“啟動器官”和急危重病應激的“中心器官”,有效防治胃腸功能紊亂是減少膿毒癥患者病死率的關鍵之一[3-5]。李晶菁等[6]研究結果表明,胃腸道黏膜屏障是防治全身炎癥反應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響到膿毒癥患者的預后,一般情況下,胃腸道功能障礙越重,提示病情越重或預后越差。筆者將從西醫(yī)、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3個方面對近十年膿毒癥胃腸功能紊亂的治療進行綜述。

      1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的西醫(yī)治療概況

      膿毒癥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胃腸蠕動減慢,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排便排氣困難[7-8]。早期西醫(yī)治療膿毒癥主要圍繞發(fā)病機制給予早期的抗感染,液體復蘇,機械通氣,營養(yǎng)支持,抑酸,皮質醇激素,免疫調節(jié),對癥處理等[9]。但效果并不理想,據我國2005年全國11省37家三級甲等醫(yī)院關于1087例MODS患者的病歷資料分析結果[10]顯示,即使在危重病監(jiān)測和臟器功能支持技術及基礎常規(guī)治療(早期積極地抗感染、液體復蘇等)的前提下,上述患者胃腸功能損傷的發(fā)生率為78.8%,病死率達到了61.7%。其中入住ICU患者的28 d病死率為58.9%。并且最新實驗研究[11-12]表明,早期使用第3代頭孢菌素存在引發(fā)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紊亂的風險。為此西醫(yī)在近幾年在基礎治療方面上加強了胃腸道系統(tǒng)的治療,其治法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1改善胃腸內的pH值,保護腸黏膜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涉及感染、免疫、炎性反應、凝血及組織損害等多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反映了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與宿主免疫應答的相互作用。隨著其生理病理、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進展,其發(fā)病機制又出現(xiàn)了基因多態(tài)性,細胞冬眠,炎癥反應失控,細菌/內毒素移位,腸道動力障礙,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微生態(tài)紊亂等新理論,其中胃腸道細菌的多個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s)中的脂多糖/內毒素(LPS)參與膿毒癥的發(fā)生已被證實[7]。文獻報道[10]胃腸道黏膜屏障包括:機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化學屏障四道屏障。任何一道屏障的破壞或損傷所致的內毒素/細菌移位都有可能引起膿毒癥病情而加重甚至死亡。研究[6]結果表明,胃腸道黏膜屏障是防治全身炎癥反應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響到膿毒癥患者預后。廣譜蛋白酶抑制劑烏司他丁[13-15]作為抗炎藥物不但可以降低膿毒癥患者血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水平,升高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減輕炎癥反應,而且還可改善動物胃黏膜pH值及早期氧代謝指標,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和實質細胞的氧攝取能力,改善組織氧的利用,緩解膿毒癥休克。臨床研究證實[16-17],丙氨酸-谷氨酰胺(Aln-Gln)能顯著提高血漿谷氨酰胺(Gln)濃度,降低血漿LPS和THF-α水平,促進損傷腸道的黏膜修復,改善危重癥患者預后。因此,保護胃腸黏膜,改善胃腸的pH值,有助于危重患者的預后。

      1.2提供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EN)膿毒癥及危重癥患者,胃腸道常處于休眠或麻痹狀態(tài)[7]。胃腸動力減弱導致腸內細菌過度繁殖和大量死亡,腸道內毒素/細菌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生內毒素/細菌移位,使SIES加劇甚至失控,誘發(fā)MODS。臨床研究證實[18],提供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消化道蠕動,改善門靜脈循環(huán),使代謝更加符合生理過程,同時還能維持腸道的生物、機械、免疫屏障功能,減少感染發(fā)生率,對維持機體正常細胞、器官功能及代謝,降低危重癥患者病死率。因而,在充分復蘇及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盡早開始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已得到危重癥醫(yī)學界的廣泛共識。

      1.3調節(jié)腸道菌群數(shù)量,改善菌群環(huán)境隨著膿毒癥近MODS病理生理的基礎研究進展,新的理論[7]提出腸道微生態(tài)紊亂是誘發(fā)膿毒癥及MODS的病機之一。胃腸道作為人體內最大的“細菌庫”和“內毒素庫”[19],參與了膿毒癥及MODS的病理生理過程[3]。胃腸動力減弱導致腸內細菌過度繁殖和大量死亡,對危重患者攝入外來益生菌有調節(jié)腸道菌群組成的可能,通過調整機體腸道菌群,控制抗菌因子局部釋放,維護腸屏障的完整性,競爭上皮附著的局部免疫反應,預防細菌/內毒素移位。Spindler-Vesel等[20]用標準腸內營養(yǎng)聯(lián)合谷氨酰胺與益生菌、短肽營養(yǎng)、發(fā)酵纖維應用在復合型創(chuàng)傷患者的對比研究中,結果發(fā)現(xiàn)僅益生菌組腸黏膜的通透性檢測降低,并且益生菌組患者膿毒癥并發(fā)癥、感染比其他組患者顯著性降低。熊小偉等[21]研究表明,腸道益生菌應用于臨床創(chuàng)傷患者感染及膿毒癥具有調節(jié)腸道菌環(huán)境,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1.4清潔腸道治療目前清潔腸道治療還處于實驗研究階段,有文獻報道[19]清潔腸道治療并不能改善危重患者的預后情況,但清潔腸道治療聯(lián)合腸內中藥大黃灌腸對降低急危重癥患者病死率有一定的幫助。

      2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中醫(yī)治療概況

      中醫(yī)古籍中并沒有具體的關于膿毒癥的病名記載。這不僅和它復雜的發(fā)病機制有關,而且大多牽連患者的內臟及器官。高熱作為膿毒癥的現(xiàn)代醫(yī)學中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1],膿毒癥隸屬中醫(yī)學中“溫病”“熱病”范疇;膿毒癥休克隸屬中醫(yī)學“厥脫證”?,F(xiàn)代醫(yī)學中的胃腸道生理功能與中醫(yī)學中的脾胃學說比較接近。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危重病專家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2]依據膿毒癥證候特點將其分為3個時期:初期,極期,恢復期。初期表現(xiàn)為兩大證候,即毒熱內盛證、瘀毒內阻證;極期多表現(xiàn)虛實夾雜之證,“正衰邪盛”及“正衰邪衰”,表現(xiàn)為3大證候:氣陰耗竭證,陽氣暴脫證,內閉外脫。恢復期多表現(xiàn)為正虛邪戀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兩大證候:氣虛陰傷,邪熱內阻證;氣虛陽傷,邪熱內阻證。膿毒癥證型的確立為中醫(yī)藥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細菌廣泛耐藥,多重耐藥越來越常見,西醫(yī)抗生素治療愈加困難。諸多醫(yī)家結合膿毒癥中西醫(yī)現(xiàn)代化的機制研究,在中醫(yī)藥治療中提出從脾胃學說論治膿毒癥,在現(xiàn)代醫(yī)學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辨證治療,取得了一定療效。

      2.1通腑攻下法膿毒癥引起的腹脹,腹痛,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的腑氣不通證,該證因“陽復太過,臟病還腑”,正如《傷寒論》中所論述的“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中醫(yī)“六腑以通為用”,治療予以通腑攻下法。1)單味藥大黃:《神農本草經》中曾記載大黃“主下瘀血,破癥瘕積,蕩滌胃腸,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現(xiàn)代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證實[23],通過口服或者灌腸大黃等皆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腸道內的細菌/內毒素,抑制TNF-α、IL-6、IL-1等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提高胃腸道對胃腸營養(yǎng)的耐受性,阻斷全身炎癥反應的病理環(huán)節(jié),逆轉其病理過程。且大黃劑量越大,胃腸道功能恢復就越快,且無明顯副作用[24]。2)承氣湯類。大黃丹皮湯或大承氣湯灌腸可抑制TNF-α、IL-6、IL-10等炎癥因子的分泌[25],達到了推陳致新、通腑順氣的功效。在臨床實驗研究中已證實[26]:此類方具備的增強胃腸道平滑肌推進蠕動、改善胃腸腸道血流灌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控制腸源性感染等作用。大承氣湯口服顆粒劑在臨床危重癥患者已得到應用,并取得很好的療效[27]。

      2.2清熱解毒法現(xiàn)代醫(yī)學對膿毒癥的定義[1]是指由感染引起的SIRS,高熱作為膿毒癥的現(xiàn)代醫(yī)學中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高熱的結果使機體代謝率增加,加上此類患者大多進食困難,蛋白質消耗,進一步加重了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最終導致患者休克?!秱烈邨l辨》曾記載升降散主治溫病表里三焦大熱,其證不可名狀者。此方以僵蠶為君,因其辛苦氣薄,喜燥惡濕,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蟬蛻為臣,因其氣寒無毒,為清虛之品,故能祛風而勝濕,滌熱而解毒;姜黃為佐,因其氣味辛苦,大寒無毒,祛邪伐惡,行氣散郁,能入心脾二經,建功辟疫;大黃為使,因其大寒無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陽,非此莫抑;僵蠶、蟬蛻,升陽中之清陽;姜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F(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28]升降散可以降低膿毒癥患者血液中相關炎癥因子的濃度,對腸源性內毒素有一定的干預作用。武慧等[29]應用理脾解毒煎鼻飼(黃芩、黃連、大黃、蒼術、白術組成)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危重癥胃腸道衰竭患者,結果對預防應激性胃腸黏膜病變伴出血的有效率達到了80%。

      2.3健脾益氣法中醫(yī)傳統(tǒng)基礎理論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若能患者留得一絲“胃氣”,便有一份生機。胃氣衰敗為臨床各種危重病治療的難點,常提示預后不良。所以中醫(yī)在治療危重癥方面時刻注重顧護胃氣。膿毒癥患者常見有胃反流、胃潴留、腹脹、便秘或腹瀉等表現(xiàn),這些主要是胃腸道功能紊亂造成的。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六腑以通為用。胃失和降,發(fā)為嘔吐,脾失健運,運化無力,氣機不暢,腑氣不通,發(fā)為腹脹或便秘。臨床當中應用健脾益氣的四君子湯加減,腑氣不通,腹脹,便秘者加大黃。動物實驗研究[30]發(fā)現(xiàn),四君子湯加大黃能有效防止胃腸道細菌移位,減少腸源性感染引起的腸黏膜及其他臟器的炎性損傷,對胃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4活血化瘀法中醫(yī)學中的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在膿毒癥的發(fā)展進程中,熱毒灼傷津液,瘀毒阻絡,或氣虛無力推動血運,或氣滯不能行血,或血虛夾瘀,均可導致氣血失調、瘀血阻絡。研究顯示[31-32]膿毒癥時機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導致微血栓的形成和局部的組織微循環(huán)障礙,臟腑經絡受損,出現(xiàn)多個臟腑變證,導致多個臟器出現(xiàn)功能障礙。怎樣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西醫(yī)學主要從凝血/抗凝的角度出發(fā);而中醫(yī)學則從活血化瘀的角度出發(fā)。臨床常選用血必凈針劑或血府逐瘀湯加減,伴腑氣不通者可加大黃或選用桃核承氣湯加減。宋軼群等[33]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湯加大黃制劑口服治療嚴重膿毒癥,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2.5益氣扶正法膿毒癥后期引起的機體急性營養(yǎng)衰竭和急性免疫功能低下,屬于中醫(yī)學的急性虛證范疇,虛證可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4大類。根據中醫(yī)辨證論治選用相應的方藥治療,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得急性虛證逆轉,讓患者的免疫功能較快地恢復。姜樹民教授[34]認為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正氣不足是膿毒癥中醫(yī)病因病機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對大量的膿毒癥患者的觀察治療,治以“扶正化瘀,通腑和胃”的原則;在臨床上常用人參、黃芪、五味子之類益氣扶正健脾;赤芍、三七、丹參化瘀散結,通達經絡;苦參、連翹、茵陳蒿瀉火解毒,以助胃氣升發(fā);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2.6中醫(yī)傳統(tǒng)針灸穴位治療近幾年中醫(yī)傳統(tǒng)針灸穴位輔助治療膿毒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王晶晶等[35]臨床研究表明針刺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位可降低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腹腔壓力,改善胃液潴留,促進胃腸蠕動。蔡莉娟等[36]通過對膿毒癥患者電針針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足三里的實驗研究,證實電針干預能增加患者腸鳴音,盡快恢復腸道功能,早期實現(xiàn)目標喂養(yǎng)。但針灸并不影響患者入住ICU時間、疾病嚴重程度、機械通氣時間,亦降低28 d病死率。蘇玉杰等[37]應用如意散貼敷神闕穴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研究結果顯示,如意散貼敷神闕穴能有效地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因此,中醫(yī)傳統(tǒng)針灸穴位治療對膿毒癥胃腸道功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能降低膿毒癥患者的病死率。

      3 膿毒癥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中西結合在治療膿毒癥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方面,即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又很好地避免抗生素濫用所造成菌群失調和耐藥性,改善了患者的預后[11-12]。包括以下3個方面。1)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西醫(yī)藥物口服治療。臨床研究[38]顯示,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及莫沙比利口服聯(lián)合吳茱萸加粗鹽熱敷腹部神闕穴在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加莫沙比利口服的效果。2)中藥口服或灌腸及中藥針劑穴位注射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連永紅等[39]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效果明顯優(yōu)于西醫(yī)治療。3)中醫(yī)康復操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吳巧媚等[40]臨床研究顯示,臥式康復操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可以加快膿毒癥患者腸功能的恢復,改善病患的預后情。

      4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西醫(yī)對膿毒癥胃腸道紊亂的治療著力于調整腸道的內環(huán)境,而中醫(yī)的治療更偏重于根據全身癥狀進行辨證論治,這也符合兩種醫(yī)學對疾病認識的區(qū)別。而在治療的具體方法上,西醫(yī)主要是腸外益生菌的治療,而中醫(yī)大量的研究仍停留在大黃等單味藥,且具體的檢測指標仍然是血液中的炎癥介質。如果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夠進一步挖掘對膿毒癥胃腸道紊亂有效的升降散等中醫(yī)復方的價值,并將這些復方加入到膿毒癥的集束化治療中,且能加入細胞病理等檢測方法,并積極探索針灸推拿等其他的治療手段,一定可以開拓膿毒癥的胃腸道紊亂治療的新領域。

      [1]R.Phillip Dellinger MD,Mitchell M.Levy MD,Andrew Rhodes MB BS,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41(2):580-637.

      [2]Hodgin KE,Moss M.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ng,2008,14:1833-1839.

      [3]Rohit Mittal,Craig M.Coopersmith.Redefining the gut as the motor of critical illness[J].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2014,20(4):214-223.

      [4]Clark JA,Coopersmith CM.Intestinal cross-talk:a new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the gut as the motor of critical illness[J].Shock,2007,28:384-393.

      [5]Liboni KC.Glutamine modulates LPS-induced IL-8 production through IkappaB/NF Human fetal and adult intestinal epithelium[J].J NUTR,2005,135(13):245-251.

      [6]李晶菁,沈雁波.胃腸功能障礙與膿毒癥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性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3,27(4):337-341.

      [7]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MODS中西醫(yī)結合診治/降低病死率研究”課題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診斷標準、病情嚴重度評分及預后評估系統(tǒng)和中西醫(yī)結合證型診斷[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8,20(1):1.

      [8]Reintam A,Kern H,Starkopf J.Defining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J].Acta Clin Belg Suppl,2007,1(1):168-172.

      [9]顧承東.2012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治療指南》解讀[M].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16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2013:113-116.

      [10]林瑾,王海曼,李昂,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胃腸功能損傷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9,16(6):863-864.

      [11]邊金泂,周祖模,張?zhí)K江.頭孢曲松和亞胺培南對膿毒癥大鼠腸道菌群及細菌耐藥性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3):34-36.

      [12]章德文,何建.頭孢曲松有潛在加劇膿毒癥免疫抑制的風險[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2,18(4):212-213.

      [13]叢樹國,孫紅杰,趙鴻雁,等.烏司他丁聯(lián)合連續(xù)性血液濾過對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7):52-53,56.

      [14]尹建平,肖雄箭,林建東.烏司他丁對膿毒癥犬氧代謝和胃黏膜pH值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4):59-61.

      [15]高建軍,李敏敏,王林華,等.烏司他丁治療膿毒癥34例效果觀察[J].交通醫(yī)學,2014,28(2):129-130.

      [16]韓海燕.丙氨酸-谷氨酰胺對危重患者腸功能障礙的保護作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2):15-16.

      [17]孫明霞,喬麗君.全靜脈營養(yǎng)加谷氨酰胺對危重癥患者血漿內毒素、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3,8(3):282-284.

      [18]袁園,李建偉,吳桂深,等.危重癥患者腸內與腸外營養(yǎng)支持效果對比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16):12-13.

      [19]高恒淼,錢素云.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與膿毒癥[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12):917-919.

      [20]Spindler-Vesel A,Bengmark S,Vovk I,et al.Synbiotics,prebiotics,glutamine,or peptide i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a randomized study in trauma patients[J].J Parenteral&Enteral Nutrition,2007,31(2):119-126.

      [21]熊小偉,周已焰,朱京慈.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感染及膿毒癥中的應用[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2,14(5):464-466.

      [22]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危重病專家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膿毒癥的定義、診斷標準、中醫(yī)證候診斷要點及說明(草案)[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 2007,16(8):797-798.

      [23]陳德昌,景炳文,楊興易.大黃對胃腸功能衰竭的治療作用[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96,21(1):24.

      [24]余坤城,謝江霞,張曉瑜,等.不同劑量生大黃粉防治危重病患者胃腸并發(f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5):76-81.

      [25]胡宗德,麥靜愔.大黃丹皮湯灌腸對創(chuàng)傷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細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4(2):44-48.

      [26]唐銘堅,譚禮萍,劉爭紅,等.大黃的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2,12(7):886-889.

      [27]崔乃強,趙二鵬.大承氣顆粒對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所致SIRS/MODS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5,11(4):290-293.

      [28]朱亮,郭建,周雄根,等.升降散對膿毒血癥中內毒素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J].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重癥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匯編,2010:205-210.

      [29]武慧,周大勇,韓娟,等.理脾解毒煎劑干預危重病患者胃腸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1):53-55.

      [30]張仁嶺,張勝華,馮壽全,等.四君子湯加大黃對膿毒癥大鼠腸黏膜屏障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6,14(3):160-163.

      [31]Falco Hietbrink,Marc GH,Besselink,et al.Systemic inflammation increas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during experimental human endotoxemia[J].SHOCK,2009,32(4):374-378.

      [32]Han L,Ren AM.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septic repair mechanisms and protection[J].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of Emergency,2009,16(5):314-316.

      [33]宋軼群,劉學政.活血化淤法輔助治療嚴重膿毒癥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16):2017-2019.

      [34]張馨元,姜樹民,王哲.“化瘀扶正通腑和胃”法治療膿毒癥[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6):140-141.

      [35]王晶晶,孔祥照,張曉璇.針刺足三里對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腹內壓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11):1834-1835.

      [36]蔡莉娟,丁學軍,劉文兵,等.電針對膿毒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干預作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2):268-270.

      [37]蘇玉杰,葉勇,李云華,等.如意散貼敷神闕穴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6):1736-1762.

      [38]趙帥,李娟,季清娜,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膿毒癥胃腸能障礙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3,26(11):98-99.

      [39]連永紅,劉艷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39(5):891-892.

      [40]吳巧媚,馬世紅,鄭靜霞,等.臥式康復操對膿毒癥患者腸功能障礙防治初探[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3):89-91.

      R631

      A

      1004-745X(2015)09-1583-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28

      2015-04-19)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項目(J1103607)

      (電子郵箱:qianym2004@163.com)

      猜你喜歡
      胃腸功能膿毒癥胃腸道
      四磨湯口服液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體外仿生胃腸道模型的開發(fā)與應用
      科學(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血清IL-6、APC、CRP在膿毒癥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膿毒癥的病因病機及中醫(yī)治療進展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連花清瘟膠囊致胃腸道不良反應1例
      益生劑對膿毒癥大鼠的保護作用
      宜丰县| 青海省| 深圳市| 曲麻莱县| 汤阴县| 克山县| 彰化县| 平远县| 永安市| 深泽县| 洮南市| 沙田区| 太仓市| 弥渡县| 丹凤县| 华容县| 洛浦县| 顺平县| 四会市| 灯塔市| 定安县| 永清县| 修文县| 乌兰察布市| 普格县| 西宁市| 万安县| 崇州市| 治多县| 原阳县| 翁源县| 宜宾县| 博湖县| 微山县| 天津市| 大余县| 江永县| 新邵县| 汨罗市| 托里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