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呈貴
(上饒市信州區(qū)教育局,334099)
如何提高冬蜜產(chǎn)量
蔡呈貴
(上饒市信州區(qū)教育局,334099)
抓好秋季蜂群繁殖是獲得冬蜜優(yōu)質高產(chǎn)的關鍵。實踐中,我主要注重以下三點:
工蜂從事巢內工作約20天、采集活動約15天,培育適齡工蜂應在一季水稻花期前35天培育工蜂,使群勢壯大。而在茶葉花、柃木花期35天,即10月上旬培育的工蜂,則是參加生產(chǎn)冬蜜的主要工蜂。所以,經(jīng)過更新的蜂群,進入初冬花期之后,應加強獎勵飼喂,晚上采取少量勤喂的方法,不斷刺激蜂王產(chǎn)卵和工蜂采集的積極性。迅速增殖的蜂群,要及時加脾擴巢,使子圈擴到最大面積。
隨著初冬主要蜜源花期的到來,蜂群管理就從繁殖為主轉為生產(chǎn)為主。流蜜期應盡量減少內勤蜂的負擔,使工蜂集中力量進行采蜜和釀蜜。一要適宜地開始有計劃地壓縮產(chǎn)卵圈。這樣,既能減輕流蜜期的哺育負擔,又為流蜜期準備足夠的貯蜜巢房。二是結合去劣、選優(yōu)更換蜂王。在流蜜期前10~15天進行除王斷子換新王。不換王的可在取蜜前10天從群內提出有蜂王帶工蜂的蜜脾,放入同箱小隔板外6~8 cm的地方,迫使原群停產(chǎn),斷子取蜜。第一次取蜜時割去急造臺,抽掉小隔板,把蜂群合并起來。
消除分蜂熱是培養(yǎng)和維持強群的關鍵。大流蜜期前15天的分蜂,會降低產(chǎn)量,應盡量防止??刂品址渲饕胧┯校?/p>
(1)選育良種,培育優(yōu)質蜂王;
(2)及時擴巢造脾,適時取蜜;
(3)擴大蜂路和巢門,改善蜂巢的通風條件。
對于已有分蜂熱的蜂群,若在流蜜期前15天內要分蜂的,可以不進行分蜂,有利于造脾和采蜜。若在流蜜期前幾天發(fā)生自然分蜂的,則可在分出群飛走后,把原蜂箱搬開,放一個箱內封蓋子脾、空脾和巢礎的蜂箱,把收回來的分蜂團抖入,使之成為由青、壯年蜂組成的采集群。原箱可留下1個王臺或誘入1只產(chǎn)卵王,擇它處組成新群。經(jīng)過這樣處理的兩群蜂都可以投入采蜜與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