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霞,俞光榮,袁德明,黃惠芳
(1.臨安市農技推廣中心,浙江臨安 311300;2.臨安市清涼峰鎮(zhèn)農辦,浙江臨安 311323; 3.臨安市種子管理站,浙江臨安 311300;4.杭州市種子總站,浙江杭州 310020)
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品種選擇及栽培技術
陳英霞1,俞光榮2,袁德明3,黃惠芳4
(1.臨安市農技推廣中心,浙江臨安 311300;2.臨安市清涼峰鎮(zhèn)農辦,浙江臨安 311323; 3.臨安市種子管理站,浙江臨安 311300;4.杭州市種子總站,浙江杭州 310020)
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以耕代撫,既增加經濟效益,又可為新植香榧苗遮蔭,具有現(xiàn)實的推廣價值。其技術關鍵是抓好玉米品種選擇、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防好病蟲害、重施攻蒲肥等環(huán)節(jié)。
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品種;栽培技術
文獻著錄格式:陳英霞,俞光榮,袁德明,等.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品種選擇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5):629-63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17
香榧是我國特產的珍稀干果,營養(yǎng)豐富,香脆可口,風味獨特。作為林業(yè)大市的臨安,香榧產業(yè)已經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自2007年實施6億元香榧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來,新植香榧面積達3 200 hm2。香榧生長緩慢,幼齡期又需要庇蔭,可采取林農套種經營,以耕代撫,達到既充分利用林地,增加糧食產量和經濟收益,又給香榧營造良好的適生環(huán)境,促進苗木生長,加速基地成林的目的。近年來臨安市大力示范推廣了香榧幼林地套種普通雜交玉米,并在玲瓏街道高源村建立了百畝示范方,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1.1 有利于幼齡香榧生長
香榧是稍耐陰不耐干旱樹種,為提高香榧栽植的存活率和生長量,香榧新植或新嫁接1~3年的幼林必須采取遮陽網遮蔭。如果不及時遮蔭,香榧苗木往往會被曬傷曬死。而遮蔭防護費工費時,增加林農很多成本。采用香榧幼林套種玉米技術可起到同采取遮陽網遮蔭那樣提高存活率和生長量的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糧食產量
香榧經濟壽命極長,數百年的大樹一株即可占地幾百平方米,同時香榧生長又極緩慢,考慮到前期的經濟效益,一般初植密度為4 m×4 m,種植630株·hm-2左右。緩坡地香榧林套種玉米,土地面積利用率90%左右,采用濟單7號等高產品種產量可達到7.2 t·hm-2,產量與純作相仿。
1.3 有利于省工節(jié)本
套種玉米生長期正值林地雜草盛長期,套種后可節(jié)約香榧林撫育中耕除草的用工,同時還可增強土壤保水能力,尤其是山坡地;玉米種植只要清除老草后開穴直播,不用翻耕做畦,節(jié)約玉米生產1/4的用工,并且玉米的產出還可適當彌補幼齡香榧尚未產出期間的培育管理費用,達到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的目的。
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品種選擇應掌握林糧互利原則,同時兼顧玉米產品出路。在生產實際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為增加盛夏時的遮蔭效果,宜選擇植株高、株型較緊湊、生長勢強的玉米品種。
香榧地大多為山坡地,土壤肥力相對不高,生長勢強、大穗型玉米品種有利于提高其產量。
香榧林地一般都在山區(qū),海拔200~400 m,交通相對不便,如種植鮮食玉米,產品銷售渠道不甚通暢,會影響產出效益,而種植普通雜交玉米可為農家散養(yǎng)畜禽提供飼料。
因此,香榧幼林地套種玉米宜選擇適合本地種植且植株較高、株型較緊湊、生長勢強、穗型較大的普通雜交玉米品種,如濟單7號等。
3.1 適時播種
為達到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盛夏季節(jié)的遮蔭效果,玉米抽雄期擬安排在7月中旬,根據濟單7號在臨安市早夏播從出苗到抽雄一般50 d的特性,宜在5月中下旬播種。
3.2 免耕直播
播前3~5 d用10%草甘膦11 250 g·hm-2加水375 kg噴霧清除雜草,為防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墑情,不翻耕做畦,開穴點直播。種植采用東西行向,以提高夏季對香榧幼苗的遮蔭效果。采用寬行密株,行株距60 cm×30 cm,種植4.5萬穴· hm-2左右,每穴播種2粒,定苗1株,用種量22.5 kg·hm-2左右。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玉米不宜與香榧苗靠得太近,一般在香榧苗四周1.5 m范圍內不種植玉米。
3.3 重視粗縮病防治
玉米粗縮病近年來已成為影響臨安市山區(qū)玉米產量的主要病害,由灰飛虱為害傳毒引起,香榧林地周邊灰飛虱越冬寄主豐富,玉米播種出苗后的5月下旬正值1代灰飛虱成蟲遷飛高峰,因此,應特別注意抓好苗期治虱防病,一般在玉米2~7葉期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2次。
3.4 重施攻蒲肥
在玉米7~8片葉時適施攻稈肥尿素75~112.5 kg·hm-2,在玉米大喇叭期重施攻穗肥尿素225~300 kg·hm-2。
3.5 適時收獲
在玉米籽粒乳線消失、變硬、微干縮凹陷,果穗苞葉干枯發(fā)白、松散時收獲。一般在8月底9月初收獲,收獲后不能馬上清理秸稈,應留存地里繼續(xù)為香榧遮陽至高溫結束。
[1] 胡潛林,王志軍,魯艷君,等.玉米濟單7號在浙西山區(qū)的試種表現(xiàn)及栽培要點[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3(6): 649-650.
[2] 潘炳良,葉榮衛(wèi),雷小平,等.香榧高產栽培技術[J].綠色科技,2010(10):23-24.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3
B
0528-9017(2015)05-0629-02
2015-03-12
杭州市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0232B13,20142012A55)
陳英霞(1981-),女,浙江臨安人,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E-mail:7198679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