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偉,趙 權,蔡亞南,胡 魁
(吉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跳肷是因胸中逆氣不降,致使膈膜發(fā)生痙攣,同時引起肷部震顫的一種病證。以馬屬動物多發(fā),牛、犬也可發(fā)生?,F(xiàn)代獸醫(yī)學稱之為膈痙攣。最近,我們采用中藥丁香散加味配合電針治療1 例純血馬頑固性跳肷,獲得了較好的療效,報告如下。
2012 年1 月,深圳某旅游景點馬場1 匹英純血馬發(fā)病,據飼養(yǎng)員介紹:該馬儀仗隊騎乘用馬,平時胃腸功能差,食欲不好,近日因排練而使役過度,又加上那幾天天氣較寒冷,第2 天早上飼養(yǎng)員發(fā)現(xiàn)該馬不吃不喝,身體顫抖。遂請當?shù)孬F醫(yī)人員診治。應用3%安乃近注射液30 mL 配合500萬IU 青霉素,肌肉注射,上下午各1 次。治療3 d后,患馬癥狀時輕時重,始終不能痊愈。臨證所見:患馬較瘦弱,表現(xiàn)頭頸伸展,流涎,腹部和軀干出現(xiàn)節(jié)律性振動,腹肋部一起一伏明顯可見,緩而有力。腹部跳動與心搏動不一致。同時,鼻孔發(fā)出呃逆聲,精神不安,口鼻及四肢發(fā)涼,被毛逆立。舌淡苔白,脈遲緩。體溫、呼吸、脈搏變化不大。故診為寒中胃腑型跳肷。
采用內服中藥“丁香柿蒂湯”配合電針“膈俞、脾俞、命門、百會穴。
2.1 中藥 治則為溫中降逆,方藥可采用丁香散加味。方劑的組成及用法:丁香30 g、柿蒂45 g、黨參60 g、生姜30 g,水煎兩次后,合并藥液候溫胃管灌服。每日1 劑,連用5 d。
2.2 電針 電針儀選用青島鑫升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G 6805-1 型電針治療儀。穴位選兩側膈俞穴、脾俞穴為主穴,命門、百會為配穴。每天選用一個主穴的兩側穴位和兩個配穴作為電針穴位。
穴位定位及針法:膈俞穴位于倒數(shù)第8 肋間,距背正中線12 cm 的髂肋肌溝中,左右側各1 穴。圓利針直刺2~3 cm;脾俞穴位于倒數(shù)第3 肋間,距背正中線12 cm 的髂肋肌溝中,左右側各1 穴。圓利針直刺2~3 cm;命門穴位于第二與第三棘突間的凹陷中,一穴,圓利針直刺3 cm;百會穴位于腰薦十字部,即最后腰椎與第一薦椎棘突間的凹陷中,一穴,圓利針直刺3~4.5 cm。
選好穴位,剪毛消毒后,將圓利針刺入穴位,達到各穴所需要的進針深度后,用強刺激手法捻轉提插,待患馬出現(xiàn)明顯的針感反應后,將電針機導線的正負極分別接在針柄上,波型以疏密波為宜,由小到大地調整電針機的輸出頻率和電流,以患馬穴位附近肌肉出現(xiàn)節(jié)律性抽動,電流強度以患馬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持續(xù)30 min,每間隔5 min 調節(jié)電流輸出和頻率,以防產生耐受性。治療結束時,先將電流輸出和頻率開關慢慢調至零位,再關閉電源,除去導線夾,起針消毒。1 次/d,5 d 為1 療程。
患馬經過3 d 的治療后,癥狀大為減輕,跳肷明顯減弱,口鼻及四肢發(fā)涼的現(xiàn)象有所緩解,繼續(xù)治療2 d 后痊愈。1 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fā)。
馬屬動物跳肷證多因勞役過重,奔走過急,復感風寒風熱之邪,以致氣逆不舒,肺氣不能升降,而逆于下而發(fā)病?;蛞蝠嚳识^飲冷水、過食冰凍及霉敗飼料、過服寒涼藥物等,以致冷熱相博,寒氣蘊蓄于胃,并循經上膈而發(fā)病?;蛴捎谇橹静凰欤灾赂斡魵鉁?,橫逆犯胃,以致胃失和降而發(fā)病。重病、久病之后,損傷中氣,正氣未復,或因病而誤用吐、下之劑。耗傷中氣,或損及胃陰,均可使胃失和降,循經傳膈而發(fā)病。此外,本證還發(fā)生于結癥、泄瀉、咳嗽、腦黃、胸痛及中毒等一些疾病的過程中。跳肷證的病位在膈,病機責之于胃,乃胃氣上逆動膈而成。患馬多是由于胃寒、虛證以致發(fā)病。胃為陽明燥土,主受納腐熟水谷,胃喜潤惡燥,以通降為順。重病久病之后,損傷脾胃,致中焦虛寒,升降失職,胃氣上逆而致發(fā)生跳肷之證。
丁香柿蒂湯來源于《癥因脈治》,具有益氣溫中,降逆止呃之功,主要用治胃氣虛寒,失于和降所致的跳肷等癥。方中丁香性溫氣香,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健脾的作用,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加消化能力,溫中散寒,下氣止呃,用治虛寒性跳肷證;柿蒂味苦性平,歸胃經,降逆止吐,呃逆得平。兩者相伍為治胃中虛寒性跳肷證的要藥。因病多虛,故用黨參,益氣補虛,生姜溫胃散寒,四藥合用可使寒散氣降,胃虛得補則呃逆自止,共奏益氣溫中,降逆止呃之功。臨床具體應用時可隨證加減,寒重而胃氣不虛者,可去掉黨參,胃氣偏虛而寒不甚者,可去掉生姜,寒甚并兼有氣郁痰滯者,可加入陳皮、半夏以理氣化痰,并增強溫中降逆作用。
跳肷證是多種原因導致膈神經受刺激而引起的膈肌痙攣,針灸對本病療效較好,膈俞穴和脾俞穴是治療跳肷的常用穴位,兩穴的解剖位置都是位于背闊肌的深部、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的肌溝中,其間有肋間動靜脈和胸神經背側支的外支分布。當刺激這兩個穴位時,通過神經反射抑制迷走神經的異常興奮,從而緩解膈肌的痙攣,達到治療跳肷之效。祖國傳統(tǒng)獸醫(yī)學認為,膈俞穴和脾俞穴均屬于后肢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與膈相應,為經氣輸注于背部的俞穴。針刺此兩個穴位,可以調節(jié)膈肌的功能,抑制膈肌痙攣,使得胃氣下行。具有調理脾胃、理氣降逆、扶正培元、通氣活絡的功效。通過主穴和配穴相伍,使脾胃經絡疏通,氣血陰陽平衡,且使用電針可強化針感,傳導疏通,從而達到治療馬跳肷證的目的。
馬跳肷證的預防,平時要注意馬匹的寒溫適宜,避免外邪犯胃,加強飼養(yǎng)管理,不要采食冰凍及霉敗飼料,熱病治療時,不要過服寒涼,寒證也不要妄投溫燥。馬匹要情志舒暢,以免肝氣逆乘肺胃。對繼發(fā)它病出現(xiàn)的跳肷,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