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心靈松綁
郭老師:
我單位老張經常跟我說,現在工作壓力大,等退休后要好好休息。去年老張到齡從崗位上退下來,可沒休息三天又感受到了無事可干的壓力。我單位小李有時為了工作,公休日也難得休息,就是公休日能休息也常常內疚自責。為什么老張、小李工作忙時有壓力,不忙時也不輕松呢?
小邱
小邱:
眼下許多人感嘆節(jié)奏快、壓力大,并且認為壓力來自外界的事務,大事大壓力、小事小壓力、無事無壓力,因此憧憬哪一天能找一個“世外桃源”讓自己好好放松一番。可是,一旦有了“世外桃源”(如退休后、公休日)又放松不下來。
其實,這里面透出了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減壓問題——學會給自己的心靈松綁。
先讓我們來了解內心被捆綁的原因。自然造就人,給了每個人一顆靈動的心。這顆靈動的心使我們靈活應對客觀變化,應對挫折困難,讓我們感受通透、敞亮和快樂幸福。內心的捆綁是自己對自己的施加,其實質在于自己對自己的擔心、害怕或不自信。如小李擔心自己不能做到最好,所以公休日不加班就感到內疚自責;老張害怕自己退休后沒有價值,所以他就內心空空,抓耳撓腮,很不自在。長時間的內心捆綁,自己會陷入心理的“疲勞作戰(zhàn)”中,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如何給自己的心靈松綁呢?
1.“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己為自己解“扣”。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輛行駛的列車上,有一旅客正在臨窗欣賞自己剛買的一雙名牌皮鞋,不小心將其中一只鞋弄到了窗外,其他旅客見狀都為他惋惜。一會兒,這位旅客的舉動卻讓其他旅客不解,他干脆將剩余的另一只鞋也扔下了車。這位旅客說:與其為丟失的一只鞋糾結,撿到鞋的人也為只撿到一只鞋遺憾,倒不如成全撿鞋的人,也給自己內心松綁,兩全其美。突破內心束縛,做一個自我解放的人,是需要希望、自信、樂觀等心理資本做鋪墊的。
2.“說破無毒”,把被束縛的感受說出來。內心被捆綁束縛是一種不舒服的感受,并且時間越長“包袱”越重。有這樣一個實例:老馬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悶在家里不出來。老伴擔心時間長了對其身體不好,當打聽到老年大學招生時,就高興地勸其報名。沒想到老馬抄起電話打往老年大學詢問有沒有領導干部班。當得知老年大學不分級別時,老馬沮喪地放下了電話。后來,老馬把這段經歷作為“笑談”說給老朋友聽,自己與老朋友都笑得前仰后合。不沉溺于自己營造的苦難中,選擇安全的聽友,勇敢地敞開心扉,做自己的心靈清潔師,傾倒自己的心理垃圾,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自然就松綁釋懷了。
3.對工作生活區(qū)分時段,對事務處理區(qū)分情形。倡導健康的工作生活理念,工作做到有聲有色,做事做到有板有眼,對人做到有情有義,生活做到有張有弛,人生做到有滋有味。處理事務,根據自身能力清醒區(qū)分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對可控事務按輕重緩急排序用心做好,對部分可控的事務善于尋求支持力量力爭做好,對不可控的事務認可接納而不強求。不把工作生活混為一談,不過分專注于繁雜的事務而使內心過于擁擠,積極營造并拓展健康自由的心靈空間,培育運動、音樂、書法、旅行等興趣愛好,用心體驗和享受親情、友情與愛情。
4.同一事務換個角度看。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老太太有兩個兒子,老大做曬鹽生意,老二做雨傘生意,老太太晴天就擔心老二的雨傘生意,雨天就害怕老大的曬鹽生意,每天內心就像被捆綁了一樣,在家坐立不安。有一智者讓老太太嘗試:晴天就想老大曬鹽生意發(fā)財了,雨天就想老二雨傘生意興隆了。老太太這樣一來豁然開朗,整天生活在眉開眼笑中。其實,自然很公平,給予了每個人一顆靈動的內心,并讓我們自己用一生來試駕它。試駕得好,生活就會輕松自如、快樂幸福。
利油田高培黨校心理學教研部 郭益民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