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城圍石化”的出路
○ 文/本刊評論員
“城圍石化”的真正解決之道是立足現實、挖潛改造、提升管理、溝通社區(qū),向管理要安全,向創(chuàng)新要效益,向發(fā)展要和諧。
上海高橋石化的搬遷協議終于基本達成。500億元賠償費,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數字。相信涉事諸方均百感交集,談不上喜也談不上憂,正如無所謂對也無所謂錯。只能說,這是一段上海城市發(fā)展史和中國工業(yè)發(fā)展史的縮影。上海高橋石化見證了這一切。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經歷有特殊的感情,更何況是一個有著70年歷史的現代煉化企業(yè),即便在煉油產能出現過剩的今天也是一個響當當的優(yōu)質產能。70年,幾代人為之貢獻了畢生最優(yōu)質的時光,故土里包含了太多的歲月和感情。
其實,全國遠不止一個上海高橋石化。蘭州石化、大連石化、鎮(zhèn)海煉化、茂名石化等,許多曾經被國家發(fā)展視為“掌上明珠”的明星企業(yè),如今都面臨著“城圍石化”的尷尬。這是一個“結”,既是感情的“結”,也是利益的“結”,更是發(fā)展方向的“結”。
真正想解開這個結,還需跳出利益糾紛、感情糾紛,從更高、更廣的視角來審視。應該說,我們趕上了一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中國崛起的這三十幾年,幾乎所有事情都屬于“跳躍式”發(fā)展,別人要用上百年時間循序漸進做的事,我們用十年就蹦上了臺階。
快是好事。在旁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內,中國人迅速告別了溫飽問題,十幾億人跑步進入城市,全國大小城鎮(zhèn)快速擴張。然后,又跑步進入汽車社會,集體進入以電腦、手機為標志的信息社會,緊跟著又快步邁入了老齡社會。
但速度太快,一切都來不及消化、回味、反思。所以我們看到,全中國像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拆遷。歷史遺留下的東西拆得差不多后,已經開始拆除十幾年前新建的東西,通過定向爆破措施,百米高的建筑瞬間被夷為平地。
過去,石油石化項目眾人爭搶,各地均以能建成現代化石化基地而自豪。轉瞬之間,現在PX項目卻成“過街老鼠”,無處落地。鋼鐵產能過剩、水泥產能過剩、玻璃產能過剩,如今竟也輪到煉油產能過剩了。
太慢不好,太快同樣不行,一切都需有個度。今日中國之發(fā)展,再不能盲目外延擴大,而應不斷立足創(chuàng)新,向內涵、向精細、向環(huán)保、向高附加值要效益。正如本期封面故事所言,對“城圍石化”來說,搬遷實乃迫不得已,關停實乃迫不得已。真正的解決之道還是要立足現實,挖潛改造、提升管理、溝通社區(qū),向管理要安全,向創(chuàng)新要效益,向發(fā)展要和諧。
責任編輯:趙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