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乾(西柏坡博物館 050000)
博物館館藏的照片和底片的保管是博物館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別是屬于館藏文物的照片和底片因為編目、陳列、保管、宣傳、講解、考古、文物收藏及出版圖集都無法離開這些珍貴的資料。這些館藏的資料是近代歷史保存下來的易破損、不易保管的館藏文物,這就需要在保存過程中格外注意。因此,做好館藏的照片和底片的保管工作非常重要,但實際工作中卻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在博物館學中亦很少論及,在文物保護學中又不能對其詳盡論述。
館藏的照片資料是永久保存資料,底片的存放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圖片資料包括照片和底片,由片基、黏合、影像三部分組成。片基部分指載體由玻璃、紙張或者覆有樹脂的紙張構成。黏合部分常用無色的明膠,也有用雞蛋清或者硝化纖維膠,以上材料能把影像固定于照片片基上。影像部分是由鹵化銀化合物、彩色染料構成,這些材質(zhì)均勻分布于粘合劑中形成照片影像。
照片底片在長期存放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太脆、不耐折,粘合劑層因老化而剝落,或著是物理損害,如果底片袋或照片袋含有化學物質(zhì)或者化學填充劑,就會對圖片資料造成危害。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年久裝在紙袋中照片或底片與紙袋接觸部分變了色,這就是化學物質(zhì)相互反應引起的。有價值的照片和已遭受一定捐害的照片、底片應該盡快翻拍備份。
環(huán)境中光線對照片底片的影響尤為重要。圖片定影完全的鹵化銀化合物的黑白照片和底片,如果在室內(nèi)無紫外光光線下保存會最穩(wěn)定。如果暴露于400~500的納米光波和 300~400納米的紫外光下,黑白照片底片會遭受很大損害。
在陳展館、閱覽室和庫房大多有熒光燈管,它發(fā)出的光是損害照片、底片的主要因素,用白熾燈和低紫外輻射的熒光燈照明,并在陳展館、閱覽室和庫房的窗戶玻璃上涂防紫外涂料減少對照片、底片的損害。
空氣對照片底片的影響是巨大的。底片的氧化反應指的是底片在沖洗加工中含有過量的硫代硫酸鹽,它們和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的反應產(chǎn)生酸起催化作用,加速膠片的老化。硫代硫酸鹽與氧離子反應使膠片、底片褪色,從而損壞照片圖像層的氧化劑。汽車發(fā)動機的機燃油會產(chǎn)生氮氧化物污染,復印機會產(chǎn)生臭氧,煙霧和臭氧,氮氧化物污染都會損害底片、膠片。因此復印機、汽車一定要遠離照片庫房。
顆粒物質(zhì)對膠片底片影響巨大。在霧霾天氣中懸浮在空氣中的煙、灰塵等顆粒物質(zhì),在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落在照片底片上造成很嚴重地危害,破壞照片圖像,灰塵污染會使圖像褪色,還會使相紙變脆、變黃、易碎。
保存照片、底片的方法和手段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使用各種形式包括相冊、相框、相架等來保存;在材料上使用紙張、塑料等材料;室溫保存底片、膠片、圖片要逐步發(fā)展到低溫、無氧和惰性氣體密封保存途徑。保存圖片材料的條件對其壽命有直接影響,尤其重要的是保存膠片、圖片所用的材料和保存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對圖片資料影響重大。
1.圖片資料保存袋的選擇。圖片資料保存袋的選擇,應該根據(jù)所保存資料的條件和客觀環(huán)境條件決定。一般說來,紙張照片保存袋價錢便宜,其不利因素是容易在存取資料時造成磨損。常用的底片資料,若用透明塑料袋保存,就避免了反復裝、取環(huán)節(jié),一般可以透過塑料袋直接閱覽,避免在圖片資料上留下污漬。另外還會增加圖片資料的物理強度。選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等惰性塑料材料的塑料袋,有益于圖片、膠片的保存。
2.溫度和濕度的升高或降低都對照片底片的保存有很大的影響。據(jù)有關資料介紹,溫度21℃、相對濕度40%可保存50年。如果溫度不變,相對濕度上升到60%,就只能保存30年。反之相對濕度下降到20%時,其壽命可延長到90年。當溫度21℃、相對濕度40%時可保存50年。相對濕度不變的話,當溫度降至16℃就可保存100年,再降到10℃可保存200年,降至—1℃能保存1000年,—9℃可長達3500年。
3.困擾照片檔案保存的最大問題是彩色照片褪色快。在知名品牌膠卷形成的底片上,相對濕度40%、室溫24℃時,空氣密度下降10%,只能保存6年左右。濕度不變,溫度13℃時,膠片、圖片保存時間能延長到4倍,溫度4℃度時保存時間延長16倍,溫度—18℃時保存期是溫度24℃的340倍。室溫下保存一天就相當于—18℃度保存一年。綜上所見溫度、濕度的變化,對膠片資料保存影響巨大。新華社攝影部一直將彩色膠卷進行低溫保存的,效果有目共睹。博物館應建立低溫保存冷庫,對圖片進行冷庫保存。若條件不允許,應將圖片資料密封于干燥環(huán)境中保存。那么應當將彩色照片、底片密封于干燥環(huán)境中,或保存于普通冰箱內(nèi)冷藏保存。
館藏照片、底片最好的保存方法是采取密封冷凍保存。底片、膠片直接裝袋,照片袋底片用半透明的中性紙、中性粘膠制成。建議密封時將干燥劑與底片和卡片疊放裝入密封袋,以100張為一密封單位。袋內(nèi)應保留一定的空間,預防擠壓。密封冷凍保存底片,也會有一定的困難,如此保管意味著使用空間、保存時間和使用經(jīng)費的大量占用,資料越多耗費也就越大。
珍貴照片保存,建議裝在硬紙板支撐的聚酯塑料袋后再放到保存袋和套筒袋中,圖片大于27~5厘米的應平放保存。尺寸再大的照片應該先夾在硬紙中,硬紙板有塑料紙隔開,或者用硬紙板夾緊放于塑料袋、紙袋中,然后放入照片夾中保存。照片夾要裝盒平放于架子上或保存柜中,盡量不卷放照片卷,卷放照片展開時容易被撕裂或留下折痕。
相冊應進行化學去酸處理和滲透加固保護,同時裝入支撐硬紙板,然后放入帶有內(nèi)襯的照片保存盒中保存。隨著數(shù)字信息化的發(fā)展,博物館存檔已步入了數(shù)字信息化時代,我們可以通過拍攝、掃描等輸人手段處理黑白、彩色照片并存儲在計算機內(nèi)。翻拍和掃描歷史圖片可以避免圖片褪色和底片變質(zhì)對歷史資料的影響,以期達到長久保存的目的。
照片底片保護的最有效方法是培養(yǎng)工作認真,有知識、有責任的管理人員。人為操作是損害照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求文博工作人員,掌握照片歷史和顯影、定影技術方面的知識,識別出各類黑白底片、彩色負片、正片,能夠鑒定清楚是原片還是翻拍片,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保管維護照片和底片。
[1]孟廣泰.《如何保存博物館歷史照片》.中國文物報,2006(01).
[2]彭先高.《長期保存底片的新途徑》.檔案學通訊,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