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師昌緒走了,幾天來尋思著應該為他寫點什么。
師昌緒何許人也?普通百姓或許會問,前幾日一位見多識廣的朋友也這樣問。這也不怪,除了少數(shù)幾位明星級科學家如錢學森、華羅庚、陳景潤,大多數(shù)老科學家都是默默無聞的。個中原因很多,或科學家們淡泊名利,或其研究領域太專業(yè),或尊重知識的社會氛圍不夠。對此問題暫且不去探究,只想以說文解字的方式推介一下師先生。
師昌緒,其品德、功業(yè)恰如其名。他姓師,德如其姓。師者,教人的人、擅長某種技術(shù)的人、榜樣也。師先生沒有專門在大學教過書,但在中科院沈陽金屬所長期帶博士、碩士研究生,還是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九十多歲高齡仍每周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班四天,為扶持青年科技人才默默奉獻。師先生不是一般擅長某種技術(shù)的人,而是名副其實的大師,他是中國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自2000年設立以來僅有24位科學家獲得該獎項。
師先生乃學界楷模。他與錢學森一樣,是60年前沖破美國限制毅然回國的科學家。他的治學為人有口皆碑,我也有幸感受。上世紀90年代初我給西工大校長傅恒志院士做秘書,與師先生見面幾次。后又當宣傳部長籌備校慶,老先生百忙中親自回信,寄來他的照片和資料,回憶他抗戰(zhàn)期間在城固古路壩讀書的歲月,對母校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之后與老先生有多次交集,時時體會到他的平易近人和謙遜作風。他90大壽那年,我發(fā)自肺腑書寫了一副賀聯(lián):人有擔當業(yè)竟成,心無滯礙格自高。
昌者,從日從曰,有美言、日光之意,形容興旺,常用作昌盛。師先生不講大話,講的都是真話實話,單位的同事們喜歡跟他嘮嗑,國家領導人喜歡聽他建言,他領銜的國家科技戰(zhàn)略規(guī)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對國家來講那是大美之言。老先生低調(diào)、簡樸、不善穿著,但他所到之處都是光彩照人,發(fā)光的是他身上的真理智慧與人格魅力。他經(jīng)歷了國家由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的過程,也為此貢獻了自己的所有。
緒者,兼開端、遺留下的等意。師先生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界有許多開先河之舉,他的研究成果鉻錳氮無鎳不銹鋼、808鐵基高溫合金、鐵錳鋁合金、鑄造氣冷空心渦輪葉片等都是國內(nèi)領先甚至填補空白的。他是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六位發(fā)起者之一,推動了這個重要機構(gòu)的誕生并曾任副院長。
師先生走的日子很特別,似乎是要以他的離去為國家作最后的貢獻。他走的前日,APEC會議開幕,習主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最高領導者指點江山,謀劃亞太愿景,這對一生致力于國家強盛的他是最感欣慰的,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微笑。他走的當日,奧巴馬在我們的首都宣布,中國學生赴美簽證有效期將延長至5年,這一消息對他這個60年前自由受到限制的中國留美學者可謂意味深長啊。他走的次日,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中國的航空一直是他奮斗和牽掛的事,臨終他一定會在心里念叨:我已經(jīng)盡力了,后生們繼續(xù)奮斗吧!
師先生,您的一生無悔,您走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