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實木工藝品半數以上不合格
近年來,以紫檀、香枝木、金絲楠等材質制成的全實木工藝品因其收藏和玩賞價值的不斷提升,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但由于全實木工藝品的材質種類繁多復雜,消費者在選購時難辨真?zhèn)?。為此,上海市消保委對市場銷售的全實木工藝品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卻令人擔憂,經隨機抽檢的樣品中竟有半數以上不合格。
據悉,本次隨機抽驗的50件樣品中,35件來源于上海各主要家具賣場及實體店,15件來源于網絡平臺。其中,實木手串29件,實木茶盤8件,實木擺件掛飾13件,價格從幾百至幾千元不等。比較試驗主要針對商品的明示材質進行檢測與調查,結果顯示,有27件樣品不符合其明示的商品材質,不符合率高達54%。
消保委社會監(jiān)督部主任勞劍虹介紹,不合格樣品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材質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如上海華璐珠寶銷售的花奇楠木手串,其明示材質為楠木,實測木材為破布木。二是用材摻雜、摻假,如上海夢創(chuàng)家具銷售的金絲楠木手串,明示材質為金絲楠木,經檢測樣品中有楠木和白蘭兩種材質。據了解,白蘭只是普通木材,因材色、材質與楠木相近,經營者將其冒用或混用在價格高昂的楠木中,可獲得更多利潤。三是使用不規(guī)范名稱,以近似的名貴材料名稱標注商品材質,由于消費者對“檀、黃花梨”等材質的喜愛,一些商家便在材質名稱中隨意編造,加入“檀、黃花梨”等字樣,如上海盛地家居銷售的紅檀如意連底座,其明示材質為紅檀,實測材質為紅鐵木豆,并非紅木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