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信平臺與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

      2015-01-30 15:42:56李金麗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8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隊伍論文

      ■李金麗 王 薇

      東北大學學報編輯部,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文化路3號巷11號 110819

      科技期刊的良性發(fā)展離不開作者隊伍的建設[1],因此,加強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是提升科技期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近年來,關于建設作者隊伍的報道屢見不鮮,例如,趙薇等[3]從人類群體中的共生效應理論入手,通過“吸引力原則”和“影響力原則”兩條途徑促進作者隊伍建設。江勇等[4]認為科技期刊編輯在作者隊伍建設中,不斷融入編輯的個人魅力,利用面對面的交流吸引更多科技人員加入作者隊伍。這些報道,大多強調利用編輯與作者面對面的交流機會進行作者隊伍建設,但是,由于期刊的影響力的提升,勢必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作者,無法進行面對面交流,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達到“面對面交流”的效果,進而促進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研究還少見報道。新媒體技術包括很多,如QQ、博客、微博、微信、微視等,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在此文中僅以微信為例作較為詳細的說明。

      2013年以來,科技期刊開通微信的數量越來越多,僅在知網上查詢,2013年以來,有50余家科技期刊開通了官方微信,還有很多科技期刊是在網站和紙版期刊上刊登了官方微信的二維碼。目前,科技期刊的微信利用主要還是用于征稿和擴大影響力[5-6],例如《土壤學報》和《生物多樣性》于 2014年開始提供二維碼服務,拓展了期刊獲取渠道。但是,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官方微信來促進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筆者以編輯實踐為基礎、借鑒并總結了一些科技期刊通過微信平臺促進對作者隊伍建設的實踐經驗,以期與編輯同仁學習交流。

      1 官方微信平臺

      1.1 建立方式

      對于老作者,科技期刊可以通過作者的聯系方式添加其為微信好友,這樣就可以使作者成為期刊的粉絲;對于新作者,科技期刊可以在網站的注冊過程中加入官方微信的二維碼,作者只要“掃一掃”就可以成為期刊的粉絲了。科技期刊的官方微信不僅可以在線查詢稿件情況,還可以定期推送科技期刊的相關信息,以吸引粉絲們的閱讀、點贊和轉載,粉絲就成為新的關注點,吸引新的粉絲關注科技期刊。這樣的連鎖效應會使期刊的官方微信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從而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2 與官方網站相比存在的優(yōu)點

      科技期刊的官網地址往往比較復雜、不利于作者隨時用手機打開登陸,而微信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微信并關注,非常方便;官網上發(fā)布的信息需要作者登陸才能看到、到達率低,而微信所推送的每一條信息都能完整無誤地送達到讀者終端,到達率高;官網上發(fā)布的消息對作者沒有提醒功能,信息曝光率低,而微信以智能手機為傳播載體,擁有強大的提醒功能,信息曝光率高;官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格式適用于PC端接受、手機接受可能會出現亂碼情況、接受率低,而微信消息是針對移動端編寫的,便于粉絲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推送信息的接受率高[7]。因此,作者通過官方微信關注期刊動態(tài)比通過官方網站更加方便。

      1.3 維護方式

      科技期刊需要對官方微信進行專人定時維護,而且要結合期刊特點和科技熱點定期更新微信上的內容,以避免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官方網站的影子,僅具備投稿、查詢的功能。維護人員還需要實時與作者溝通、交流,耐心細致地閱讀作者的提問、意見和建議,并定期歸納整理提供給編委會討論,將結果及時反饋給作者。對于表揚和鼓勵的意見,期刊可以繼續(xù)發(fā)揚;對于缺點和不足的意見,期刊應該及時改正,并定期對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出意見的作者給予一定的獎勵,以達到作者與期刊良性互動的局面。

      2 微信促進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實例分析

      2.1 增加作者對期刊的依賴度

      作者對期刊的依賴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期刊的作者隊伍的穩(wěn)定性和良性發(fā)展的趨勢,因此科技期刊需要利用官方微信來增加作者對期刊的關注。

      (1)定期舉辦學術爭鳴活動

      學術爭鳴在作者、讀者、專家以及編輯的良性互動中得以啟動并展開,從形式上看,這是一種較為顯著的互動方式,可以加深參與者對問題的認識,推動作者的學術研究向前發(fā)展。學術爭鳴活動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一是現場講座形式,優(yōu)點是可以同步討論,缺點是需要協調很多人的時間還涉及往返的費用;二是郵件往來,優(yōu)點是時間安排隨意,缺點是無法同步討論,導致爭鳴的思路中斷;三是通過QQ等聊天工具,優(yōu)點是同步,缺點是涉及參與人的個人信息[4]。利用官方微信平臺進行學術爭鳴活動,可以比較好地解決傳統(tǒng)方法所帶來的問題,首先,參與人都是期刊微信的粉絲,無需添加好友等繁瑣的過程;其次,微信交流可以同步討論、不產生任何費用;第三,微信上的討論可以同步讓科技期刊官方微信上的其他粉絲看到,擴大學術爭鳴的影響力。當然,利用官方微信進行學術爭鳴活動后,需要編輯將討論的精華篩選出來做成微信通知,這樣有利于作者再次深化對學術爭鳴活動的理解,提高作者在爭鳴過程中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爭鳴后對學術思想的總結,進而加強作者對科技期刊的依賴度。

      這方面,國外一些頂級的科技期刊已經開始嘗試,他們利用博客和微信發(fā)表熱門話題標簽,針對學術界的熱點問題結合所刊載的文章與作者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還有效地利用博客和微信的實時溝通的優(yōu)點,鼓勵讀者反饋閱讀信息以了解論文的寫作質量,同時將反饋信息加工后反饋給作者,這種積極的信息作者就能明確自己論文帶來的反響,有利于增加作者對期刊的依賴度[5]。

      (2)依據熱點尋找作者

      筆者通過與催化材料類論文的作者溝通,初步發(fā)現一些研究熱點,再進一步利用國內外各種知名數據庫,例如 Web of Science、Scopus、EI、中國知網數據庫等,對催化材料學科的研究熱點進行篩選和分析,發(fā)現涉及 “分子篩”、“稀土萃取”、“防垢”、“節(jié)能降耗”等關鍵詞的論文有較多的下載及被引頻次,網絡檢索驗證了筆者的推測。因此,筆者及時通過微信向相關專家約稿。以往,這種約稿基本是通過郵件、電話等傳統(tǒng)方式進行的,但是通過郵件推送,編輯只能得到專家是否閱讀的提示,只能等專家回復,無法繼續(xù)與專家溝通;通過電話聯系,由于專家工作都比較繁忙,不知道何時電話聯系方便。當然,也可以利用如QQ等聊天工具來溝通,但是這些聊天工具過于私人化,且添加過程繁瑣容易導致專家的不信任和個人信息的泄露。通過期刊的官方微信平臺聯系就能夠避免以上溝通方式的弊端。通過這次征稿,本刊集中報道了一批具有催化材料前沿水平的研究論文,發(fā)掘了一批新作者,增加了新作者對期刊的依賴度,擴大了期刊的作者隊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微信征稿,并不是盲目的、大范圍的征稿,而是編輯精心篩選并結合多年編輯工作經驗,運用微信這種便捷的方式,尋找具有前沿思維的作者進行征稿,而被聯系的作者通過編輯的新視角能更清楚地了解課題的前沿發(fā)展方向,科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3)突出微信推送內容的優(yōu)勢

      科技期刊官方微信平臺推送的信息不應僅停留在紙質版期刊的目錄索引、雜志稿約等初級階段,還可以多策劃一些專題,使得微信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微信的內容可以是行業(yè)的最新學術會議通知、權威機構發(fā)布的即時報道,例如,石油類期刊可以對汽油的脫硫技術進行系統(tǒng)的報道;同時,除了專業(yè)類信息外,也可以不定期的推送一些科普類的知識,以擴大作者的知識面,如冶金類期刊可以對國產鋼材的標準進行介紹,配以圖片、聲音等,便于作者閱讀和理解。

      官方微信平臺發(fā)布內容的形式應該多變,不要總是很嚴肅的話題,可以適當的輕松幽默,讓閱讀的作者樂于閱讀微信的消息、還要讓作者在一笑之后還有所收獲。對于發(fā)布的信息,一定要專人嚴格審核,盡量結合所在期刊的特色重新編輯再發(fā)布以避免版權糾紛等問題[3]。

      2.2 助力作者跟蹤學科前沿

      科技期刊,擁有很多與專家、知名學者交流的機會,更容易接觸到期刊所在領域的學術前沿;而期刊編輯通過與不同作者的溝通,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因此,科技期刊可以利用這種優(yōu)勢提高作者跟蹤學科前沿的能力。

      (1)促進不同研究機構間的合作

      《建筑結構》期刊2014年4月25日發(fā)布了內容為“5月中旬我刊將邀請趕赴廬山地震第一現場人為嘉賓”的官方微信[8]。這條消息引起了東北大學資土學院的一位老師的注意,他的研究方向是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力,所以他將最新的稿件投給了這個期刊,同時希望能讓這位嘉賓專家來審閱并與其交流,專家閱讀文章后認為這名作者的研究思路很新穎,但是缺乏先進的測試結果證明,與作者交流后發(fā)現是東北地區(qū)無法進行這樣的測試,于是專家建議作者與北京的一家研究機構聯系,最終作者補充了測試,將論文發(fā)表在《建筑結構》上。同時,在專家和期刊編輯部的幫助下,東北大學資土學院與這家研究機構簽訂了一系列的合作計劃,而作者也通過這些合作完成了多篇論文,也都發(fā)表在《建筑結構》期刊上。需要注意的是,期刊通過官方微信預報專家訪談的計劃,而作者抓住這個機會與平時很難聯系上的專家進行深度交流,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個實例說明官方微信的預報功能很重要,可以促使作者“嘗鮮”投稿,而期刊利用其與學科領軍人物的密切關系,可以讓作者得到學科的最新動態(tài),提高作者的科研能力,達到促進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目的。

      (2)專題跟蹤策劃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編輯部發(fā)現油田污泥降解和生物降解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但是國內將兩者共同研究的還比較少,屬于該方向的前沿問題,于是通過官方微信向從事生物降解方面的多位專家約稿,闡述了將生物降解技術來處理油田污泥具有可行性,他們因此對此領域的研究產生了興趣,在一年多的研究探索中,編輯部始終與這些專家通過官方微信溝通,基于保密考慮,并為這些專家單獨建立了溝通的微信群,方便他們在微信群里互相聯系、探討研究進展,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編輯部提供文獻、業(yè)內專家意見等的幫助,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多篇相關進展報告得以第一時間刊發(fā)[9-10]。同時,相關論文在國外高水平期刊也得以及時發(fā)表,提高了作者的知名度,而這些作者由于對編輯在成稿過程中的幫助,對期刊產生了信任,以后還多次將高水平論文投稿。這種有益的嘗試,發(fā)展并鞏固了期刊的作者隊伍,值得推廣。

      (3)微信推送最新科研信息

      科技期刊科研利用微信推送一些最新的科研信息[11],例如,《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3年開通官方微信以來,針對醫(yī)生群體工作忙、時間緊的特點,定期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推送一些國際學術會議的征文通知和國外相關權威雜志上的優(yōu)秀病例分享、眼科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等[12]。這種結合期刊特色與作者特點的微信推送,不僅僅是為了期刊征稿,而是更多地從作者角度出發(fā)、給作者提供方便和學術研究的支持,因此,作者樂于接受微信內容的推送,進而更好地增加作者對期刊官方微信的信任度和依賴度,達到促進科技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目的。

      2.3 加速青年作者的成長

      由于青年科技人員受專業(yè)知識、科研工作經驗、學術人脈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出現思路窄、研究深度淺、選題角度陳舊等問題,導致撰寫的論文學術水平和價值難以提高。編輯在與作者的交流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高水平作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問題的角度、學術水平的體現方式等相關信息傳遞給作者,最終達到加快建設青年作者隊伍的目的[4]。而在這一培養(yǎng)過程中,交流和傳遞是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面對面的交流是效果最好的,但隨著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擴大,作者遍及全國,難以做到面對面交流,利用微信交流就可以達到“面對面”的效果。

      (1)基本格式的規(guī)范

      研究生作者的論文以及工廠一線技術人員撰寫的論文普遍存在論文格式不規(guī)整、變量的單位不按國家標準的要求標注、參考文獻各要素缺失等撰寫不規(guī)范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很多編輯部會開設“科技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講座,這種講座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但是這種講座有局限性:時間成本高、無法實現遠程、難以復制。利用官方微信平臺,這些局限性就不存在了。比如,科技期刊可以將類似的講座錄制成視頻、音頻、文件及圖片等多種形式,拆分成標點符號的使用、變量單位的著錄、參考文獻的編輯格式等小部分上傳到官方微信的相關版塊上,以提供給期刊的作者隨時隨地下載或在線學習,這樣不僅方便了作者,也節(jié)省了編輯的重復勞動時間。當然,網絡上有很多關于論文撰寫的視頻及文字,但是由于每個期刊的要求不同,還是應該針對自己期刊的特點在官方微信上推送本期刊的寫作要求。

      (2)學術表達能力的提高

      本刊曾收到有一篇研究生的投稿,由于文題不符、沒有突出文章的創(chuàng)新點而被專家拒稿。編輯部收到審稿意見后,發(fā)現此文存在最大的問題在學術表達能力。由于作者不在本市,無法面對面交流,只發(fā)退稿通知又無法準確表達編輯的意圖。因此,負責此稿的編輯通過微信與作者聯系,通過語音與作者溝通,指出了稿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作者參考本刊的寫作要求進行修改。在修改過程中,作者通過與編輯多次的微信交流,弄清了科技論文的寫作思路和模式,統(tǒng)一了文與題的內容,通過微信查閱本刊以前發(fā)表的相關論文、進一步精煉了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重新撰寫的論文通過了外審,最終順利在本刊發(fā)表,修改全過程中不產生任何費用,充分體現了微信溝通的優(yōu)點。該作者的導師很感動,通過微信感謝編輯的幫助,后來,這位導師其他兩位學生通過微信投稿兩篇,都得到了很高的外審評價。

      2.4 作者隊伍的擴大

      (1)參加與期刊相關的學術會議

      編輯可以參加一些與期刊報道內容相關的學術會議,增加與科研工作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學術會議是學者展示自己研究方向和學術成果的有效平臺[4],編輯可以根據刊物的內容與學者約稿,或提出將其以后的研究成果在本刊發(fā)表的期望,將其作為新的作者以擴大作者隊伍。本刊編輯部結合自身的特點,依托東北大學學術勢力,參加由東北大學舉辦的各種材料、冶金、機械等學術會議,通過在會議上與作者、潛在作者的短時間的交流,逐步擴大作者隊伍。

      (2)舉辦科技論文寫作講座

      編輯可以定期對作者和潛在作者進行科技論文寫作上的交流講座,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對于高校學報,可以爭取在研究生輔修課程中添加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編輯熟知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創(chuàng)作習慣和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與同行專家不同,編輯更善于從讀者、編輯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因此,編輯可以給作者、潛在作者提供一種新的視野、新的思考方式,對他們培養(yǎng)寫作思路和規(guī)范寫作習慣具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3 結束語

      對于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科技期刊應該把握媒體變革大勢,順應新媒體潮流,多借鑒大眾紙媒的經驗和一些已經開通官方微信的科技期刊的經驗,利用微信為科技期刊的作者隊伍建設助力。科技期刊官方微信的建設與作者隊伍的建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因此,科技期刊在官方微信的建立和維護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作者的積極性來共同完成,同時依托官方微信的構建,加大對作者隊伍的進一步完善建設,形成良性循環(huán)。

      [1]仲衛(wèi)功,黎雪.編輯素質是科技期刊質量的保證[J].編輯學報,2002,14(4):301-302.

      [2]王榮,秦江敏,林平.加強學報作者、審稿專家及編輯隊伍建設的實踐[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4,28( 2):146-148.

      [3]趙薇,李鳳學,李鋒,等.基于共生效應的學術期刊作者隊伍建設探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4(1):71-73.

      [4]江勇,賈暉,李朝前,等.科技期刊加強作者隊伍建設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7(8):244-246.

      [5]亓國,張宜軍.新媒體對我國出版?zhèn)鞑ヒ氐挠绊懀跩].出版科學,2014,22(6):70-73.

      [6]史春薇,陳平,王亞新,等.3G時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實現遠程校對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0-151.

      [7]鐘琳,高超民.基于微信平臺的科技期刊辦刊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傳播,2015(6):15-17.

      [8]孫巖,鄧瑩.從網站建設和期刊欄目設置談期刊讀者服務現狀[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5,27(1):149-153.

      [9]陶華,朱強,宋敏紅,等.科技期刊新媒體傳播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編輯學報,2014,26(6):589-592.

      [10]建筑結構編輯部.歡迎關注《建筑結構》官方微信[J].建筑結構,2013,23(3):124.

      [11]閆玉玲,宋官龍,王亞新,等.依托特色欄目促進作者、專家、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79-1382.

      [12]鄭辛甜,毛文明.醫(yī)學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現狀及影響力提升的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7-670.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隊伍論文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新聞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修武县| 乌审旗| 屯门区| 宽甸| 六枝特区| 漳平市| 滦平县| 应城市| 大邑县| 康乐县| 墨脱县| 随州市| 阜南县| 泰和县| 通州市| 化德县| 庄浪县| 蕲春县| 昌乐县| 庆城县| 准格尔旗| 青铜峡市| 涟水县| 巴林左旗| 兰坪| 抚顺市| 遂平县| 平舆县| 焦作市| 平阴县| 同仁县| 宣化县| 泰顺县| 阜阳市| 萨迦县| 太仓市| 台东县| 舒城县| 铜梁县| 凌海市|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