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英語課程標準(2013年版)在“教學建議”中認為,關注學生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激活學習潛能動力,增強他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情感,能在豐富他們知識視野和思維基礎上,讓學生享有更多學習的自主權和自由權,改變傳統(tǒng)被動應付學習模式,讓學生帶著好奇和新鮮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給他們自由表演的空間和時間,能在激活他們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更好增強他們的認知體驗。建構生生自由學習情境,能使得課程教學更具有人文性,便于學生打開學習思維,增強認知體驗。
構建生生自由學習情境,就是在尊重學生學習差異和主觀需要基礎上,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在自我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更好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允許學生有充足的思考和表達交流時間,幫助他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更好進行取長補短。多給一些特殊群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和性格內向學生的關懷,讓他們在主動嘗試和大膽交流的過程中不斷釋放自己的學習潛能動力,增強理解感知。建構生生自由學習情境能使得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幫助他們活化認知,將被動學習轉化為自由主動探究,激發(fā)學習的激情。
營造生生自由學習情境,能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價值意義基礎上更好調整學習感知思維。例如,在譯林版(下同)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教學中,可請學生運用化裝舞會的形式,圍繞“The cute giant panda”化妝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并建議學生就“Why do I dress up like that?”進行自我介紹,讓他們在介紹中不斷增強認知感悟。以這樣的形式來建構自由學習情境,能使得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和激情。
個個互動探究模式運用,能使得學生將課程學習任務轉化為相互交流學習的內在發(fā)展需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和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明確學習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來作靈活地調整和運用;以同桌交流為基礎,關注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方式運用,讓他們在自我主動表達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知,形成敏銳的語言信息感知意識。學生在這樣自由探究過程中主動學習,不僅能促使他們將課程學習要求轉化為一種內在的自覺行為,還能夠讓他們在相互討論中形成集體主義榮譽觀和彼此合作學習精神。
以這樣的形式活化課程教學,能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例如,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閱讀教學中,可要求學生以同桌討論形式,圍繞“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打開學習思維感知。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針對“What’re characters about earthquake?”和“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進行小組討論,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整體認知感悟思維。學生在彼此合作討論中,能有效針對自己的學習問題,主動探尋解決策略方法,形成富有價值的學習話題,更好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將學生的閃光點發(fā)揚光大,更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動力。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形成激勵評價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基礎上,幫助學生增強學習信心。
在形成激勵評價中,多結合學生的學習差異和認知感悟來關注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讓他們在帶著激情和主動參與課程教學中不斷激活自身學習潛能動力。教學中,多運用表揚性語言,讓學生在受到肯定和認可的過程中不斷激活自身潛能;運用鼓掌喝彩、認可眼神、點頭示意等方式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能更好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動力,滿足多元化學習發(fā)展需要。
總而言之,關注學生積極學習情感培養(yǎng),能在調動他們學習認知感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學習和使用英語,增強學習自信心和內生動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情感態(tài)度,對豐富學生認知思維情感和形成頑強學習意志品質具有積極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