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萌琛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走出國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昨日,據(jù)泰國電視3臺知名早間新聞報道,有中國女游客將內(nèi)衣晾在清邁機場候機大廳的座椅靠背上。這條新聞在微博上引發(fā)了民眾的討論。聯(lián)想不久前,微博爆料法國巴黎某酒店貼出中文告示“請不要帶走枕頭和鑰匙”,每逢此類新聞一出,中國游客的文明素質(zhì)問題都會引發(fā)眾人圍觀。
爆料是新爆料,問題卻是老問題。中國游客在古跡上的“到此一游”,餐廳里的“大聲喧嘩”,商場里的“購物插隊”,大街上直對美女和嬰童的“咔咔連拍”、肆無忌憚的“品頭論足”,類似吐槽并不少見。
事實上,節(jié)假日出境游如今已成為不少中國家庭的重要選項。2014年,中國內(nèi)地公民全年出境旅游已突破1億人次。出于刺激消費的需求,各國政府對吸引中國游客不遺余力,然而,中國游客種種“不文明”事件也不斷見諸媒體,不少人大呼國人“丟人丟到外國去了”。
出游關(guān)乎形象,個體行為容易被放大為整體國民素質(zhì),進而影響國家和民族形象。有人常常抱怨我們護照“含金量”不高,為什么別人的護照可以“想走就走”。反過來看看,對一個國家來說,“想來就來”的前提,除了護照背后的國家實力,更有對國家文明的認同和國民素質(zhì)的信任。對于時不時要“任性”一下的游客,當然不會那么輕易地允許“想來就來”。
為了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素質(zhì),中國政府正在加大引導和約束的力度,遏制游客種種“任性”行為,有關(guān)部門多年來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外交部通過“外交小靈通”微博、“領(lǐng)事直通車”微信等公共平臺及時發(fā)布旅游提醒,為出境游客發(fā)送文明旅游提示短信等。近日國家旅游局也公布了一項舉措,制定并實施《旅客旅游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多管齊下追責不文明游客。
然而,文明出境游僅僅依靠政府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媒體、個人多方共同的努力。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走出國門的國人應將文明守禮內(nèi)化于心,外踐于行,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做一名中華文明的傳播者和中國形象的展示者。
春節(jié)臨近,許多人選擇出境過年,氣候溫暖的東南亞是熱門目的地之一。筆者曾在印尼、泰國生活多年,也善意提醒,國人要特別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禁忌,注意談吐,文明舉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請記住,名片不必“鑲金”,文明自有氣度。有錢不能“任性”,請帶素質(zhì)旅行。▲
(作者是北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