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偉+張莉
人言道:青花魚露秀長安,最是宜濃上曲江。又是一年春來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曲江,去領略曲江千載悠悠的絕妙風光。在一千多年前的長安城東南隅,曲江成為焦點就源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貌。打開唐長安城的地圖,可以看到在地圖上有兩處突出之處,這就是城北的大明宮和城東南的芙蓉池。
唐長安城在地形上有六條東西向橫亙的高坡隆起,古人認為這象征著干卦的六爻,并從北向南按九一至九六的順序排列下來。自北而南,九一的龍首原,建大明宮;九二,象征“真龍”出現(xiàn)的地方,建太極宮;九三、九四放置百司署衙;九五又是“飛龍在天”的地方,故設置供奉神圣的興善寺;九六稱“上九”,建大慈恩寺。曲江恰在九六以南,接近秦嶺的地方?!短藉居钣洝吩唬骸扒?,漢武帝造,名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之。”在秦代這里稱洲,秦始皇在此修建離宮“宜春院”。漢武帝時把曲江列入皇家苑圃,并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又在這里開渠,修“宜春后苑”和“樂游苑”。隋營京城(大興城)時,鑿其地為池。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稱苑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而苑仍名“芙蓉園”。唐代詩人盧綸在《曲江春望》詩中吟道:菖蒲翻葉柳交枝,暗上蓮舟鳥不知。更到無花最深處,玉樓金殿影參差。翠黛紅妝畫蠲中,共驚云色帶微風。簫管曲和吹未盡,花南水北雨蒙蒙。
曲江池與樂游園相近,秦、漢時就在皇苑中,周圍又有芙蓉園、紫云樓、杏園等諸多名勝,是皇帝王公、都人仕女、文人墨客歲時節(jié)日游賞的去處,每年的“上巳節(jié)”(農(nóng)歷三月初三),唐室貴族和當朝權臣還要在曲江池舉行盛大的游宴活動。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正是這水邊飲宴、效外游春的真實而生動的寫照。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三月三日曲江池邊的景象吧:早起,收倦容,浸臉潔面,熏香沐浴。在別人的幫助下對鏡起妝,頭梳高髻,鉛粉作底,淡掃蛾眉,胭脂點暈、斜紅。滿懷欣喜的女子們身著低胸的曳地長裙,有的雙手還挽著飄逸、輕蔓的披帛,顯得嫵媚動人,風度翩翩。生輝的雙眸,含笑的朱唇,襯著略帶矜持的神情,這正是光彩照人的唐代女性形象。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強調個性的時代,多元的文化,寬松的社會,為女性最大限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女性可以堂堂正正的舒展自己的軀體,不管是薄而透的裙裝還是英姿颯爽的男裝、胡服,都被演繹得精彩紛呈。她們氣質優(yōu)雅,毫不矯揉造作,正是那個輝煌時代所造就的。如日中天的國力,兼容并蓄的文化,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和海納百川的宏大氣度,都是大唐傲立于世界的最強有力證明。
除此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進士及第后的慶賀方式更為隆重和多樣。在唐代中后期的近兩百年時間里,新科進士揭榜后都會齊聚長安城的曲江,舉行聲勢浩大的曲江宴會等活動,其中最為關鍵的“曲江流飲”“杏園探花”“雁塔題名”一同被后人譽為“第一流人物的第一等風流事”而成為千古美談。進士們放杯至盤上,放盤于曲流上隨水轉,酒杯流至誰前誰就要執(zhí)杯暢飲,并當場作詩,由眾人對詩進行評比,這一習俗被稱為“曲江流飲”,場面盛大,源于南方更為久遠的“曲水流觴”。
唐末,曲江池因戰(zhàn)亂宮殿廢圮,池水逐漸干涸,杜甫再游曲江時,竟唱出了“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的悲歌。
時光荏苒,今日的曲江已經(jīng)建成集歷史文化、文物保護、城市游憩為一體的大型開放式園林生態(tài)工程。這里彰顯秦漢雄風,傳承隋唐源脈,涵蓋西安多個歷史時期文化。這里跨原帶隰,湖泊連延,是歷史盛景和文化遺存的完美再現(xiàn),也是西安“皇城復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人文西安、古今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的建設典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