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慶松:退一步的思考者

      2015-02-11 08:09:43祝愿
      攝影世界 2014年12期
      關鍵詞:雙年展當代藝術藝術家

      祝愿

      1966年出生,今年48歲的王慶松早已是中國當代攝影的代表人物?;仡櫵穆殬I(yè)之路,從王慶松身上總能看到一種刻意保持的“距離”,這也是我此次訪談后最深的體會。

      在參加1996年的“艷裝生活”當代藝術展之后的幾年,王慶松一直是“艷俗藝術家群體”的一員。而到2000年的第一個個展,他開始更多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而此時,他第一次在展覽中把自己的身份從當代藝術家界定為“攝影家”。

      為什么把自己界定為攝影家?而不是以攝影為媒介的藝術家?有許多媒體就這個問題采訪過他。不過,大多時候王慶松只是客觀地陳述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過程,從一開始“把圖像印到特殊材料上,比如塑料、鏡面、反光紙,或者金絲絨布上”到后來“使用相紙,使用膠片拍攝”。他認為自己完成了一種基于創(chuàng)作媒介的角色轉換。而從深層次說來,內(nèi)心跳脫出在那個時代有些“無聊”的當代藝術家圈子,在藝術上保有自己的思考,這種心靈的距離感也許更能注解他發(fā)展的脈絡。就像他的作品也在反映著中西方文化的距離。

      2002年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為王慶松在國內(nèi)外攝影界帶來了聲譽。隨后,國際重要的攝影展他幾乎都參加了。用他的話說:“那時候確實想看看攝影圈是什么樣?!笨墒侨旰?,2005年他又主動遠離了攝影圈。他直言不諱地說,攝影的大眾性損害了藝術家的神秘感,離開也能讓他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變化。

      2011年連州攝影節(jié),王慶松又重回攝影圈,不僅帶來了自己的新作品,還開始活躍于高等院校的攝影系。但是,他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感仍在。不再像當初那樣瘋狂地汲取藝術界的信息,相反基本不去看掛滿成熟作品的展覽。他認為 “不成熟的東西才能引發(fā)思考”,藝術家總要跳脫出藝術本身,而去感受真實的社會。

      現(xiàn)在的王慶松每年只做2~3幅攝影作品,而2014年只做了1幅。除了舉辦展覽、參加活動,更多的時間,他都花在思考和觀察社會上。他享受著這種所謂“游手好閑”的生活。也是這種生活讓他在思想上和別人保有距離,保有自己特有的個性和思考,保有不斷更新變化的藝術生命。

      之前,您有沒有想過不做藝術家而是找一份固定工作?

      到北京來就不想工作。高中的時候?qū)W繪畫,后來邊工作邊考美院,考了5次。這中間在油田鉆井隊工作了七八年,已經(jīng)算是老工人了。這時,單位對我來說已經(jīng)不重要了。我希望找到一條路徑,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1992年在北京看了一個日本收藏機構舉辦的西方繪畫展,非常感動,不是因為作品,而是有很多觀眾在展廳細心地做筆記,記錄這些繪畫帶給他們的感覺,或者對著作品畫草圖。這讓我感動,我就決定要到北京來,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參加展覽,展示自己。

      放棄工作,做全職藝術家,那生活上如何解決呢?

      那時候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從家里要些錢,或者幫別人畫些門牌、廣告,也能解決兩頓飯。而且,圓明園畫家村那有幾十號人,還可以去找朋友蹭頓飯。有錢就去畫畫,沒錢就獨自思考。思考也需要時間。當時,我大量時間都在跟別人聊天,但不是主動去聊,而是讓別人聊,自己聽,偶爾插一句話,因為到北京來的人都有故事。

      現(xiàn)在生活成本太高了,必須先解決生活,不然創(chuàng)作道路肯定很難??晌夷菚r兩年才花了7500多元,生活盡量精簡。比如,過去最便宜的素面5角一碗,放點油菜,貴一點的肉絲面小碗1塊大碗1塊2角。再不行,大不了就一個饅頭一包榨菜對付過去了,饅頭才1角錢一個。

      您是怎么融入這個畫家群體的?

      那時候,相對來說單純一些,因為還沒有市場嘛?,F(xiàn)在談融入需要考慮市場因素,但那時候,大家都感到很失落,圓明園畫家村七八十號人能養(yǎng)活自己的沒有幾個。過去都是單人床還跟哥們擠著睡,沒辦法,便宜啊,只覺得能吃能睡,餓不死人就很好。只要我能呆住,就能有機會,有機會就能多創(chuàng)作。當時,和人聊天大都是談藝術,談了一天回家睡覺感覺失落,可第二天照樣很激動,但現(xiàn)在很少有人見面只談藝術。

      您是學油畫出身的,做全職藝術家以后,有沒有想過專攻油畫,還是嘗試各種藝術媒介?

      都有過。1993年我還做過行為藝術,做了兩次,但都不成功。行為有現(xiàn)場感,觀眾可能覺得還不錯,而我自己糾結緊張,感覺不好就放棄了。經(jīng)過多種嘗試,最后還是覺得攝影能夠傳達出我想表達的東西。

      攝影的發(fā)明就是為了紀錄,強烈地反映現(xiàn)實。繪畫雖然也能表現(xiàn)現(xiàn)實,而且做概念,繪畫或裝置藝術要遠遠優(yōu)于攝影,但攝影能更客觀。而且我想找一種老百姓都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藝術家喜歡的方式,來表達社會變化帶給我的震動。

      您曾多次表示2000年舉辦個展時,“攝影家”的名銜是自己給自己定義的,那您為什么要這樣說,而不是其他名銜,比如“以攝影為媒介的藝術家”?

      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是從1996年開始的,由于當時社會的變化非常快,我就覺得需要以圖像而不是繪畫的形式來記錄社會。那時,也是中國當代攝影起步的階段。1998、1999年是一個高峰,只要當代藝術展必有影像部分。而且,當時做當代藝術的人很多也轉入了攝影創(chuàng)作,是一個很時髦的事物。1998年我參加臺北雙年展,1999年在意大利參加一個青年藝術家群展,2000年參加光州雙年展,幾年間帶著攝影作品參與了一些國際藝術展,只是那時作品還不是印在相紙上,而是印在一些特殊材料上,比如塑料、鏡面、反光紙,或者金絲絨布。不過,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并不好,因為材料和環(huán)境會出現(xiàn)偏差,我對現(xiàn)場效果也不滿意。所以再之后,我就開始用柯達相紙,并放棄了數(shù)碼相機轉用大畫幅膠片相機拍攝,開始以攝影師的身份出現(xiàn)。既然使用相紙,又是用膠片拍的作品,那當然是“攝影家”。

      您覺得自己第一部成熟的作品是什么?

      傳達自己想法的話,應該是1998年的《思想者》吧,它也是自己的一種生活體驗。1994年,一個老師請我吃麥當勞,那是我第一次吃,餐廳好多人,我們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聊得挺好,吃得也挺好。到了1997年我第一次出國去英國參展,在大街上走,只認識麥當勞的標志,就自己去吃了。可那里的麥當勞和中國的很不一樣,我是買了坐在那吃,但很多人站著吃,很快,或者直接買了就走,而且沒什么人會進來吃。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快餐嘛。于是,我開始思考,西方的概念進入中國之后適不適合中國,是不是變異了,是混血兒還是如同帶有病毒似的進來了,又或者完全讓中國誤解了。《思想者》背景是虛幻的都市剪影,我坐在一棵圓白菜上,是因為第一年我來北京的時候,房東告訴我冬天一定要儲藏大白菜,不買冬天會漲價。這些都是我的個人體驗。不管別人看不看得懂,反正我說了。

      到后來的《老栗夜宴圖》,是一個相對轉型的作品,因為那時候我已經(jīng)開始用大畫幅相機實景拍攝了,背景和人是在一起的。1999年前基本是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后期合成,1997年還專門去學了Photoshop軟件,但是兩期都學不會就放棄了。其實,創(chuàng)作就是一個自我調(diào)整的過程,就像常說的“畫如其人”,作者的性格和脾氣都通過畫面表現(xiàn)出來。

      1997年是一個什么樣的契機能讓您走出國門?之后還有哪些展覽您認為很重要?

      作為“艷俗藝術家”,我們在1996年做了第一個展覽,1999年做了第二個展覽《跨世紀彩虹》。1996年的聯(lián)展在北京很有影響力,大家都知道了我是做“艷俗藝術”的。2000年的個展之后,我緊接著參加了上海雙年展的外圍展,很多人認為很成功;同年,還參加在韓國舉辦的光州雙年展。

      1993年到1998年間,您賣出一幅攝影作品,是哪一幅?當時有什么樣的感覺?是否感覺被當代藝術界接納了?

      1998年參加臺北雙年展,賣出了《最后的晚餐》,是后來的東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買的。那年的臺北雙年展,我有5幅作品參展,南條史生想把這5幅都買了,但我那時對攝影作品收藏還沒有概念,還是像對待油畫一樣,我出價2000美金一張,他又討價到1200美金一張,我想了想就賣了一張,因為就這么幾張作品,他都買了,我就沒有了,以后展覽怎么辦?賣出這幅作品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并不覺得是件特別高興的事。真正開始按照攝影作品收藏的規(guī)矩賣作品是在2000年,當時有了版數(shù)的概念,幾百美金一張,比第一次便宜多了。

      您在轉向攝影的過程中,曾經(jīng)說過“當代藝術圈有點

      無聊”,為什么會有這種評論呢?

      因為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當代藝術以繪畫為主,1990年代中期以后,影像、行為、裝置等各種形式的當代藝術都發(fā)展起來了,有了市場,有了利益沖突,便有了勾心斗角,大家都在搶奪話語權。沒有利益的時候可以成為朋友,一旦有利益沖突,就那么一碗飯,你足夠強就吃,要是差不多,就會和別人有沖突了。

      所以,2002年平遙攝影大展邀請我去參展時,我就想去看看攝影圈是怎樣的。那次展覽和獲獎,讓國內(nèi)外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或其他攝影工作的人都認識了我,也就是從那里開始,我進入西方攝影界。一段時間內(nèi),我參加了很多有影響力的西方攝影展,逐漸的,我也不是什么都參加了,我有了選擇的余地。不過,沒幾年我就退出了,大概是2005年吧。

      2002年平遙攝影節(jié)是您進入國際攝影屆的節(jié)點,那么2005年您退出攝影圈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主要是因為和繪畫或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攝影具有強烈的大眾屬性,它的傳播很快,但是這樣也會傷害藝術家的神秘性。我認為,藝術家總要給人一種距離感,就算大美女,天天見也沒有感覺了。有一次,我在法國參展,走在大街上,被人認出來喊我的名字,我就感覺這樣發(fā)展下去有些不對了。于是,退出來,保持一定距離,也給我更多時間去思考。后來我做了兩個錄像作品,希望創(chuàng)作內(nèi)容有些變化。如果長期混一個圈子,思路肯定會有問題的。天天接觸攝影圈的人和事,那肯定就總想著這些人和事,(不會有突破)。可有時就特想自己呆著東竄西竄,而且我不喜歡喝酒,所以這種狀態(tài)不太適合我。

      您覺得中國攝影屆和攝影活動有哪些普遍問題嗎?

      問題談不上。但攝影展覽更像一個聚會,一個沙龍,它很好玩,但是沒有當代藝術那么嚴肅。而且,攝影與其他當代藝術的進入門檻是不一樣,當代藝術有技術特性,攝影相對來說要大眾化多了。

      您目前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要花多長時間?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一年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是多少?

      現(xiàn)在我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大概兩三個月左右,其他時間主要做些展覽或事務性工作。創(chuàng)作時的靈感來源主要是社會的變化,和觀察社會后的思考。我現(xiàn)在幾乎不去看藝術展覽,不會像剛到北京那幾年瘋狂地攝取展覽提供的養(yǎng)分,因為每個展覽展出的都是成熟的作品,而只有不成熟的內(nèi)容才會引發(fā)思考,也才會有創(chuàng)作。并且,到我這個年齡,價值觀或者對藝術的觀點已經(jīng)改變不了了。所以,我希望更多接觸各種來自真實社會的信息,甚至是花邊新聞、八卦消息,而這些信息的來源也很廣,大眾媒體,街頭巷議,或者在街上冷不丁看到和聽到的。我就是要去看,去觀察和感受這些真實的人和事。

      我會控制自己的作品量。2005年之前可能每年的數(shù)量較多。近幾年也就是每年兩三幅,2014年只有一幅攝影作品。藝術家的時間是比較自由的,而我很享受“游手好閑”的狀態(tài),因為這樣能讓我有更多時間去看這個社會。

      您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動力來自哪里?作品為什么越來越大?

      動力就是來自于社會,因為社會的變化太快了,而且太有意思了,這種飛速變化給自己的思考帶來進展,也成為表達的動力。作品規(guī)模變大也是因為社會越來越龐雜,變化越來越多,中國社會越來越膨脹,因此我安排在作品中的場景越來越大,細節(jié)也越來越豐富。

      這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什么最值得驕傲?

      最驕傲的不是名利,而是自己能夠從事喜歡的事情,而且這份工作能夠養(yǎng)活自己,給自己帶來一些變化。

      您認為,近20年來的創(chuàng)作和職業(yè)路徑可以復制嗎?如果一個學生從攝影系畢業(yè),選擇新聞攝影的話,是有一個模式的,他可以進一家媒體單位,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然后再媒體發(fā)表作品。商業(yè)攝影的話,也可以找到模式,比如從攝影助理開始,學習技術,培養(yǎng)市場意識,尋找客戶,再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是談到藝術創(chuàng)作,就會讓人很迷茫。

      不可能復制,即便自己重新走一遍也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對我來說,有機會參與“艷俗藝術”,參加臺北雙年展、上海雙年展以及之后的平遙攝影展,都是機遇。如果不是這樣,也許要到2005年或再之后我才能露面,被社會接受。雖然這樣可能有更完整、更成熟或是更好的作品和思路面世,但現(xiàn)實已經(jīng)是這樣了。

      雖然藝術創(chuàng)作或者成為藝術家,是有規(guī)律可言的,但是沒有固定模式。最基本的當然是作品一定要好,然后必須依賴一定的運氣,你要遇到一些機會,也要遇到一些人。

      最后想問,您覺得自己和生活是什么關系?

      我是很悲觀的,常年持有一種悲觀的情緒。很多時候覺得挺無聊的,唯獨真的喜歡藝術,能夠讓我得到一定解脫。如果不是因為這個職業(yè),恐怕我早就自殺了,好在有這個媒介,讓我能夠說話,還有人愿意去聽,幫我開解了很多。

      那您認為是這種悲觀促進了您的創(chuàng)作嗎?

      悲觀就會有情緒,情緒就需要找個出路去發(fā)泄。有人悲觀就去罵去打,我只會發(fā)發(fā)牢騷,不會過度釋放。但這對我的創(chuàng)作是有影響的。比如,我不喜歡照片很艷,總會降低作品的飽和度,成片時總是不看效果,先降低30%飽和度再說。在我看來,世界本身是灰暗的,就跟霧霾一樣,這跟我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我從小一直是這樣。

      猜你喜歡
      雙年展當代藝術藝術家
      當代藝術看得懂
      第22屆悉尼雙年展:邊緣
      芝加哥建筑雙年展
      首屆華光攝影雙年展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6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8
      安平县| 临西县| 抚顺市| 五原县| 嘉黎县| 广平县| 尉氏县| 武山县| 芦山县| 西林县| 曲松县| 东方市| 肥东县| 清涧县| 库尔勒市| 太谷县| 蓬溪县| 昌吉市| 铅山县| 中宁县| 电白县| 克山县| 巴楚县| 民丰县| 合川市| 格尔木市| 嘉义市| 梓潼县| 广东省| 崇左市| 高陵县| 焦作市| 林州市| 仁布县| 通许县| 镇宁| 京山县| 普安县| 鹰潭市| 宜昌市|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