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內蒙古自治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2.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北京 100081;3.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8)
布魯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羊抗體消長規(guī)律的研究
申 捷1,寶音達來1,馬立峰1,戴曉光1,馬曉雪1,蘇勝杰1,薩茹拉1,云 濤1,雙 燕1,郝 璐1,郭金貴1,菊 花1,劉志偉1,毛開榮2,申之義3,趙心力1
(1.內蒙古自治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2.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北京 100081;3.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8)
為探討羊經布魯氏菌病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體消長規(guī)律,本研究分別對綿羊和山羊進行布魯氏菌S2株疫苗不同劑量的灌服,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時間采集血清樣品,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表明,綿羊及山羊均在免疫后20d時血清抗體陽性率達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免疫后90天降至低點。免疫后90至360d,綿羊組抗體陽性率幾乎一直維持在14%以下,各時段無顯著性差異(P>0.05);山羊組抗體陽性率在免疫后90至360d期間時高時低,起伏較大,無明顯規(guī)律。試驗期間,山羊的抗體陽性率普遍高于綿羊,且降升幅度較大。同時,研究表明,同種羊100億和200億兩個免疫劑量組的抗體陽性率差異不大。
綿羊;山羊,布魯氏菌??;免疫;抗體監(jiān)測
布魯氏菌?。╞rucellosis),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細菌(Brucella spp)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變態(tài)反應性傳染病。牛、羊、豬等家畜最易感。對人有高度感染性和致病性[1]。據(jù)統(tǒng)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因布魯氏菌病造成的經濟損失近300億美元。目前我國該病流行嚴重,正威脅著人類健康,損害著畜牧業(yè)經濟。
當前布病的診斷方法多種多樣且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無成熟、科學的可鑒別布魯菌免疫和自然感染抗體的方法。因此,采用綜合診斷技術比較適宜當前布病防控診斷,采用諸如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等快速診斷方法對人和動物進行初步的布病篩選,發(fā)現(xiàn)陽性后可進一步進行CFT、ELISA、PCR 綜合診斷技術進行判斷,確保檢測結果可靠、準確[2]。
我國用于預防牲畜布魯氏菌病的疫苗有牛種布魯氏菌A19菌株弱毒菌苗、羊種布魯氏菌M5菌株弱毒菌苗和豬種布魯氏菌S2菌株弱毒菌苗。這些疫苗雖然具有良好或較好的免疫效果,但均存在一個共同弊端,即現(xiàn)有的血清抗體檢測方法均不能從定性上區(qū)分疫苗接種動物和自然感染動物,從而影響防疫工作的效果。目前主要通過疫苗免疫抗體和自然感染抗體存續(xù)時間的不同鑒別疫苗免疫動物和自然感染動物,一般情況下自然感染動物的抗體存續(xù)時間較長,而疫苗免疫動物的抗體存續(xù)時間較短。關于S2疫苗免疫家畜的抗體存續(xù)時間,已有的報道說法不一,為此本研究對S2疫苗免疫綿羊及山羊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進行血清抗體分階段的檢測,探究S2疫苗免疫后綿羊和山羊的抗體消長規(guī)律,為布病防疫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1.1 主要材料
1.1.1 試驗疫苗 布魯氏菌病S2株活疫苗,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生藥廠生產。
1.1.2 抗體檢測試劑 虎紅平板凝集抗原及陰陽性血清、試管凝集抗原及陰陽性血清購自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
1.1.3 試驗動物 未檢出布魯氏菌病且無布魯氏菌病感染史的246只山羊和250只綿羊。試驗羊群分別來源于鄂爾多斯市棋盤井鎮(zhèn)和阿拉善盟阿左旗。試驗地點選取在相對比較偏遠,試驗羊群與其他畜群無直接接觸的草場進行。
1.2 方法
1.2.1 試驗羊群分組 見表1。
表1試驗分組
1.2.2 免疫方法 灌服免疫。
1.2.3 抗體檢測
在免疫前及免疫后20d、50d、90d、120d、150d、180d、210d、240d、270d、300d、330d、360d對兩個試驗點所有試驗動物進行采血并分離血清,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檢測免疫抗體水平。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操作按產品說明書進行。
2.1 綿羊各試驗組檢測結果
空白對照組各次抗體檢測均為陰性。綿羊各試驗組結果統(tǒng)計見表3和圖1。
2.2 山羊各試驗組檢測結果
空白對照組各次抗體檢測均為陰性。山羊各試驗組結果統(tǒng)計見表4和圖2。
2.3 100億劑量免疫各試驗組檢測結果
空白對照組各次抗體檢測均為陰性。試驗組結果統(tǒng)計見表5和圖3。
2.4 200億劑量免疫各試驗組檢測結果
空白對照組各次抗體檢測均為陰性。試驗組結果統(tǒng)計見表6和圖4。
兩地綿羊的抗體升降情況基本一致,在免疫后20d時血清抗體陽性率達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免疫后90d,抗體陽性率降到6%以下。阿拉善免疫羊此狀況一直維持到約180d,期間多次為0,最高達6%;210d以后個別試驗組、個別時段抗體陽性率有所回升,最高達14%。鄂爾多斯免疫羊免疫后90至360d一直維持低水平抗體陽性率,期間多次為0,最高為6%。田素梅的研究表明,綿羊經S2疫苗免疫,免疫后15d凝集抗體達到最高值,至9個月時仍有可檢測到的凝集抗體[3]。高紅霞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羊經S2疫苗免疫后,一個月時凝集抗體達峰值[4]。兩地山羊的抗體升降情況基本一致,在免疫后20d后,血清中的抗體陽性率達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免疫后90至360d維持低水平或較低水平的抗體陽性率,但其間抗體陽性率有升有降,且兩地的消長曲線有一定差異。黨富德進行奶山羊斷奶后連年兩次口服布魯氏菌S2菌苗后免疫抗體消長規(guī)律研究,結果顯示,免疫后25d,試管凝集抗體、平板凝集抗體和虎紅平板凝集抗體均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到第6個月時陽率分別為8.3%、4.16 %、4.16 %,到第7個月時略有上升,到8個月時,試管凝集抗體陽性率又上升到3 5.4%,以后又趨于下降[5]。
表2各免疫組試驗結果: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
表3綿羊各劑量免疫組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表
表4山羊各劑量免疫組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表
表5 100億劑量免疫組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表
表6 200億劑量免疫組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表
與綿羊相比,山羊的抗體陽性率普遍偏高,并且降升幅度較大,這可能與山羊的品種有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無論是山羊還是綿羊,在免疫后150或180d以后的不同時段,都有抗體陽性率回升、下降、再回升現(xiàn)象,這除與羊個體因素有關外,還可能與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有關,國內外很多學者認為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不高[6-8]。
總體看,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抗體陽性率曲線基本一致,說明這兩種方法的吻合率較高。
在本研究中,100億和200億兩種免疫劑量的抗體陽性率差異不大,所以在達到免疫效果的前提下,從節(jié)省成本考慮,可以在今后的免疫工作中對羊群進行布氏桿菌S2株活疫苗100億劑量的免疫。
[1] 陸承平.獸醫(yī)微生物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265-271.
圖1 綿羊各免疫劑量組抗體消長曲線
圖2 山羊各免疫劑量組抗體消長曲線
[2] Seleem MN,Boyle SM,Sriranganathan N. Brucellosis areemerging zoonosis[J].Vet Microbiol,2010,140(3/4):392-398.
[3] 田素梅,周紅菊,溫都蘇,等.綿羊杭布魯氏菌特異性IgG,IgA和IgM抗體的觀察[J].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1993,9(3):53.
[4] 高紅霞.不同血清學方法檢測牛羊布魯氏菌疫苗免疫抗體消長規(guī)律的比較研究[J].畜牧獸醫(yī)雜志,1990(4):17-18.
[5] 黨富德,何玉財.奶山羊斷奶后連年兩次口服布魯氏菌S2菌苗后免疫抗體消長規(guī)律試驗觀察[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28-29.
[6] Nielsen K,Gall D,Smith P,et al.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tests for the detection of ovine and caprine antibody to Brucella melitensis[J].Rev Sci Tech,2004,23(3):979-987.
[7] 李慧,范偉興,關平原.布魯菌病血清學檢測方法的比較[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3):21-22.
[8] 范偉興,鐘旗,何倩倪,等. 幾種布魯氏菌病血清學診斷方法的比較研究[J]. 中國動物檢疫,2006,23(6):31-33.
Studies on the Antibody Development in Sheep and Goats Immunized with Brucellosis Vaccine(S2)
Shen Jie1,Baoin Dalai1,Ma Lifeng1,Dai Xiaoguang1,Ma Xiaoxue1,Su Shengjie1,Sa Rula1,Yun Tao1,Shuang Yan1,Hao Lu1,Guo Jingui1,Ju Hua1,Liu Zhiwei1,Mao Kairong2,Shen Zhiyi3,Zhao Xinli1
(1.Inner Mongolian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Huhhot,Inner Mongolia 010010;2.China Control Institute for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s,Beijing 100081;3. Inner Mongol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hot,Inner Mongolia 010018)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of serum antibody in sheep and goats immunized with brucellosis vaccine,RPST an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um antibody in sheep and goats before and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Brucella strain S2 vacci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rum 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sheep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20 DPI,then started to decrease and remained relatively low level 90-360 DPI,mostly below 6%,and relatively higher in few individuals,up to 14%. The positive rate in goats reached the highest 20 DPI,then decreased and remained low or relatively low level 90-360 DPI,but with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sometimes. Comparatively,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goat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sheep,and the descending and ascending range was bigger.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 cant difference in antibody positive rate between 10 billion CFU dose group and 20 billion CFU dose group in same species.
sheep;goat;brucellosis;immunization;antibody surveillance
圖3 100億劑量免疫組抗體消長曲線
圖4 200億劑量免疫組抗體消長曲線
S858.26
:B
:1005-944X(2015)01-0068-06
趙心力,申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