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無錫開放大學經(jīng)濟管理系,江蘇 無錫 214011)
以跨文化交際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文化教學
陳蕾
(無錫開放大學經(jīng)濟管理系,江蘇 無錫 214011)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加強英語文化教學,有利于學習者正確使用英語,提高英語交際能力。英語文化教學需要結合知識傳授法和過程教學法,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注重學生對本族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對比與反思,同時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多種文化學習方式并存。
文化教學;跨文化交際;動態(tài)文化;文化反思
文化是指導個人行為,引導個人成為團體一份子的一組共同分享的符號系統(tǒng)。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跨文化交際的關鍵。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視,許多學者和教師都逐漸意識到,在英語教學中,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筆者認真研讀2003年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后發(fā)現(xiàn),雖然新基本要求強調(diào)了培養(yǎng)學生涉外交際能力,但主要是培養(yǎng)涉外交際能力中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很少主動地去進行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教學。這就導致了學生不了解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文化差異,使英語教學脫離了實際應用,無意中違背了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
筆者根據(jù)對已有的文化教學研究調(diào)查獲知,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由于各自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體制不同,所以英語教學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但是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發(fā)展軌跡基本是相同的,主要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英語教學文學欣賞階段: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是以欣賞文化學主要目的。教材中主要收入了西方文化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等,一般與課文的語言重點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作為一種背景的介紹,幫助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與理解,中國大多數(shù)院校開設的《英美國家概況》課程就是這樣一種教學處理方式;(2)英語教學與交際能力階段: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階段,英語教學主要以交際能力為目的,因此也逐漸明確了將文化作為教學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需要社會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作為保證。這個階段的文化教學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包含的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著重進行容易造成誤解和交際失敗的文化差異的教學。這樣的文化教學其缺陷在于僅限于一成不變的文化事實,沒有注意到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特點以及文化教學的情感和行為方面的內(nèi)容;(3)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階段:在此階段,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取得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教學可以為語言教學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幫助學生在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基礎上,反省本族文化,擴寬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跨文化意識。雖然這一階段的文化教學還在發(fā)展階段,許多實際問題還有待解決,但是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進行教學已經(jīng)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必然發(fā)展趨勢。
筆者在進行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敏感度發(fā)展研究過程中,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符合預期目標,認真研究了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的方法。通過實踐,筆者認為,教學者首先要進行英語國家文化常識的傳授,幫助學生對對方文化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要采取文化過程教學法。所謂文化過程教學法就是以文化學的文化定義為基礎,認為文化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變體,而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實體”的社會構造系統(tǒng),文化學習是包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構建過程的學習(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Consortium,1999:10)。所以,要真正使文化教學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起作用,就要將知識傳授法和過程教學法相結合。
第一、將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教學者要根據(jù)教材和其它真實語言材料,深入地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和了解文化內(nèi)容,培養(yǎng)文化能力。筆者在進行文化教學時,就在課前精心設計和準備,結合教材語言知識內(nèi)容,融入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系統(tǒng)地進行全面教學。針對各單元的教材內(nèi)容,找到相對性的切入點,將英語國家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教育、風俗以及社會問題等都進行了講解。這些文化內(nèi)容不是僅憑教學者個人的興趣或者個人熟悉的內(nèi)容進行安排的,而是要經(jīng)過認真全面的準備。這就要求教學者本身對于英語國家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時,要將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更好地融合,必須要注意在詞匯教學、聽說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都能將兩者結合,而不是片面的只在一個方面結合文化教學。
第二、教學者要與學習者共同探討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在進行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學者要充分認識到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斷動態(tài)發(fā)展的。因此,在重視英語國家文化常識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是不斷變化的特點。要注重掌握英語國家文化的最新動向。在關注文化的動向時,需要教學者和學習者共同進行發(fā)現(xiàn)和探索,不僅僅是教學者先獲取文化信息然后再通過講授法介紹給學生。筆者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會根據(jù)一些實時發(fā)生的實踐,和學生一起進行英語國家文化動態(tài)的探討。例如。在結合教材內(nèi)容介紹美國教育時,筆者與學生一起探討了美國出現(xiàn)的“虎媽”現(xiàn)象;在有關美國傳統(tǒng)社會問題講解時,適逢美國發(fā)生警察射殺黑人案件,與學生一起觀看了相關新聞,并就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進行美國娛樂文化介紹時,結合前一年出現(xiàn)的“江南Style”風潮,對美國娛樂文化進行了辯論式探討等。筆者認為,教學者和學習者共同關注和研討動態(tài)發(fā)展的文化信息,能促使學生對變化中的英語國家文化有更全面更實用的掌握。
第三、重視學習者關于本族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對比和反思。大多數(shù)人在潛意識里都對本族文化存在完全接受的狀態(tài),如果不進行引導或刺激,一般不會對自身所在的文化進行反思的。因此,教學者要幫助學習者增強對自己本族文化的意識和理解,同時和英語國家文化進行比較和分析。筆者在進行跨文化敏感度測試時發(fā)現(xiàn),在跨文化敏感度五項因素中,對學生是否愿意進行跨文化交際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差異認同感。所以教學者在文化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習者對本族文化和他國文化進行對比和反思變得尤其重要。為此筆者會鼓勵學生在進行某一項文化知識學習前,對本族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進行了解和反思,同時在文化學習后,幫助學生將兩種文化進行比較,尤其是學會認同和接受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中國教育和英語國家教育的文化內(nèi)容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因此,筆者會鼓勵學生總結中國文化中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特點,再結合美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特點,通過新聞、記錄表等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分析兩種文化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yōu)劣;針對國內(nèi)出現(xiàn)的“中國式旅游”“中國式過馬路”等一系列“中國式……”話題討論的機會,介紹英語國家尤其是美國式行為與學生分享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筆者認為,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習者注重文化的對比,刺激他們對文化問題的思考。
第四、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文化學習。教學者在文化教學過程中,要將說教式的知識傳授法和體驗探索式教學法相結合,鼓勵多種文化學習方式并存。在進行跨文化英語教學時,要時刻記住學習者是教學過程真正的主體,要注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是非常廣泛的,僅僅通過課堂時間的教學與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授之于漁,才是教學者應該采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習者學會自主了解文化知識,保證他們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筆者在進行相關實驗時,都會要求學生主動地通過上網(wǎng)搜索、觀看新聞視頻等各種方式,了解英語國家各種文化現(xiàn)象。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解外國文化方式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主要是通過觀看英語國家電視電影和欣賞歌曲等方式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其次才是瀏覽英語網(wǎng)站和參加文化藝術節(jié)等。既然了解到學生接觸國外文化最多的是電影電視和音樂,那么教學者就可以對學生欣賞的電影電視和音樂進行指導,推薦學生觀看一些比較能代表英語國家文化的電影,尤其是引導學生在觀看電影電視的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其中所表現(xiàn)的文化內(nèi)容,并且?guī)椭鷮W生思考在接收到這些文化信息時,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同時,如今跨文化教學中最為盛行的文化學習方法是參與觀察法體驗探索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學者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學生不可能出國學習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在所在地與英語國家文化群體進行交流,比如參加英語角,提供學生與英語國家學生交流的機會等。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又能幫助他們對本族文化的反思,了解文化差異,保證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此外,筆者認為另外一些經(jīng)過許多跨文化專家實踐認可的文化教學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進行文化講座。在進行跨文化教學過程中,可以邀請跨文化專家或者英語國家友人針對不同的文化主題開展文化講座;或者對關鍵事件(Culture Assimilators)分析,也就是通過分析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發(fā)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失敗案例,來說明跨文化誤解產(chǎn)生的原因,幫組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不同表現(xiàn)和期望。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教學者先提供一個誤解產(chǎn)生的情景,然后給出幾個產(chǎn)生誤解的原因讓學生進行選擇。這是現(xiàn)在在跨文化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到的方法,能夠刺激學生學會在閱讀案例時進行思考。
綜上所述,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都是教學手段,也都是教學目的,兩者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文化學習不僅包括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包括情感態(tài)度的調(diào)整和行為的變化。雖然在現(xiàn)如今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僅處于發(fā)展階段,還有許多實際的教學問題有待解決,但必須承認的是,不論從英語教學本身的需要,還是世界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來看,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知識傳授法和過程教學法相結合,是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
[1]Chen,G.M.a(chǎn)ndStarosta,W.J.The 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 3(2000):1-15.
[2]Chomsky,N.On Nature and Language[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Olson,C.L.a(chǎn)nd Kroeger,K.R.Global competen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Journal of Sudied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5(2001):116-137.
[4]Condon.J.C.and Yousef,F(xiàn).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Indianapolis,IN:Bobbs-Merrill,1975.
[5]Cushner,K.a(chǎn)nd Brislin,R.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A Practical Guide[M].Thousand Oaks,CA:Sage,1996.
[6]Smith,A.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M]. 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66.
[7]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Consortium.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A Survey of High SchoolTeachers’PracticesandNeeds.Boulder,Colorado,1999.
[8]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9]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7.
[10]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11):77-83.
[11]汪琪.文化與傳播[M].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82.
[12]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朱榮華
G712
A
2095-8528(2015)05-022-03
2015-04-29
陳蕾(1977-),漢族,女,江蘇無錫人,無錫開放大學暨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無錫)經(jīng)濟管理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
此文為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十二五”2013年度規(guī)劃課題“高職公共英語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敏感度發(fā)展的實證研究”(13SEW-Y-026)和無錫市教師教研專項課題“高職公共英語的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敏感度的發(fā)展”(2013WXJY1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