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天星湖中學 張 慧
語用考查新動向及其教學導向
——以湖北省2014年高考語文卷為例
☉江蘇省南通天星湖中學張慧
2014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卷中語言文字運用的考查新穎別致,在全國各地近20份試卷中非常突出,體現(xiàn)出語言知識與運用考查的某些新動向,并對日常教學產(chǎn)生了有益的啟示。
湖北卷第五部分語言文字運用共計12分,分3個小題,題號從20到22,第23題為作文題。(顯然,作文題應該納入語言文字運用這個部分,此處不談。)
20.下面四個字是由象形字“人”變化組合而成的會意字。請根據(jù)給出的古文字義,仿照“比”“化”兩例,用七字句描述“從”“北”的形體結(jié)構(gòu)與字義。
要求:①形義描述合理;②鉀韻。(4分)
------二人排齊向右站------左人正立右倒畫
------親密并列肩比肩------人形顛倒表變化
答案: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著前人走(從)
二人站立背靠背,字義相背可意會(北)
21.高一年級將舉辦“讀《論語》,談交友”讀書交流會,擬向參會者贈送紀念書簽。請寫一則贈言,用以印制書簽。要求:①緊扣活動主題;②必須原創(chuàng);③語言表達簡明、得體;④不超過30字。(4分)
答:--------------------------------。
答案:讀論語辨損益悟先賢睿智,借慧眼識真?zhèn)我捊挥蚜挤健?/p>
22.下邊的繪畫和書法作品,展現(xiàn)了畫家和書法家心中的奔馬的神韻。請用詩或文的形式描繪你心中的奔馬。要求:①必須原創(chuàng);②運用比喻、比擬兩種修辭手法;③不超過60字。(4分)
答:--------------------------------。
答案:①奔躍氣如虹,昂首嘯長空。龍馬抖精神,奮蹄疾如風。
②噠噠噠噠,蹄聲敲醒草原;嘯嘯長嘶,鳴聲激蕩群山!啊,草原的精靈,大地的驕子,迅疾如風,快似閃電!駿馬奔馳,一往無前。
第20題是對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既關(guān)涉到中國漢字的相關(guān)知識,如“象形”“會意”等,又關(guān)涉到語言形式的押韻,還有整句的形式及精要的表達。
第21題關(guān)涉到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1的“名著導讀”部分?!白x《論語》,談交友”這一主題將對《論語》和儒家的認識聚合于一點,既開放又收攏。書簽上的贈言不僅要內(nèi)容健康,有激勵性,而且語言要雅正。
第22題引中國傳統(tǒng)書畫入卷,解答時不僅可用文,還可用詩。“你心中的奔馬”可以是草原上奔馳的駿馬,也可以是人們心中的神駒,關(guān)鍵是要有奔騰的氣勢。
從湖北卷語言文字運用的考查來看,突出了聯(lián)句和詩歌的考查,而聯(lián)句和詩歌的良好表達,則需要較高的語言概括能力、對詩歌的基本用韻、平仄、節(jié)奏感、對仗的詞性和語法要求都有較好的把握才能得出較為理想的答案。
實際上,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但是,數(shù)十年來的高考對詩歌的考查基本上都是以鑒賞分析為主,而要使這一優(yōu)秀文化得以傳承下去,對詩歌掌握程度的考查就不該僅僅是對已有作品的分析與評價,而是應該大膽運用學到的詩歌知識去創(chuàng)制新的詩歌,哪怕目前的作品是幼稚的、粗糙的,只有這樣,詩歌這一優(yōu)秀的文學形式才不是僵化的、已經(jīng)死亡的,而是靈動的、鮮活的、充滿生命力的文學樣式。
所謂“考”檢測的是“教”的結(jié)果,反過來,它對“教”又有著指引作用。語言運用作為一類題型是高考卷的必然組成部分,但應付這類考題憑的不是答題技巧本身,它需要的是各種綜合的語文能力,就湖北卷這幾道題來說,包括了語文知識儲備、讀圖及語言概括能力、聯(lián)句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能力等,甚至包括了藝術(shù)、美學、文化的感知與鑒賞素養(yǎng)。這樣的語用題,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著明顯的導向作用。
1.重視語文知識的教學
語文知識的教學一度有淡化傾向,理由在于能力和素養(yǎng)才是重要的,所以現(xiàn)在的考查,語言知識不講了,文學知識淡化了,文化知識似乎也走出課堂主陣地。但一切素養(yǎng)都是以知識為前提的,知識是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最基本元素。沒有知識的支撐,能力和素養(yǎng)就無法落實。如湖北卷中對“聯(lián)句”和“論語”的關(guān)照,就必然需要相關(guān)的知識儲備,對聯(lián)特點不了解,《論語》相關(guān)知識不知道,自然無法答題。就語文學習的結(jié)果來說,我們平常說某人有文化、有水平,往往更多依據(jù)的是知識的豐富程度。有了“知識”,他才會理解和懂得,才會分析鑒賞。我們的教學不應該淡化知識教學,而是不“到知識為止”。
2.重視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
概括能力表面上是在閱讀題型中考查的,實際上語用題里更集中體現(xiàn)這種概括能力,如湖北卷20題考會意字,要完成它,需經(jīng)過“觀察——運用古漢字造字法知識來理解——概括——潤色出韻文特點”的流程,概括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案爬ā蹦芰Φ挠柧毰c培養(yǎng)又包含幾種不同的要求:
首先,通過內(nèi)容歸納來訓練概括能力。語文知識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識加以歸納式概括,對所學的內(nèi)容形成較完整而豐富的知識體系。這既是文本閱讀的需要,也是為了有意識地培養(yǎng)概括能力。如何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針對課文,比如《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雖然這三篇文章體例不同,作者所處的時代不一,在表達方面也各具特色,結(jié)論也各有千秋,但它們都又異曲同工:借古諷今,以史納諫。通過歸納共同屬性,既能讓學生熟知三篇文章相同的主旨,又能讓學生熟悉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體例、不同的語言風格,更好地把握古代論說文的特點。一篇文章中某些章節(jié)、語段內(nèi)容的概括,甚至是某句話的意思的概括,同樣很有價值。在教學中,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歸納概括時,不僅是為了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能力本身就是學習目標。針對課外閱讀,有老師這樣布置任務,讀了幾篇本來不連續(xù)的文章,要求學生從任意角度提取幾篇文章共同的關(guān)鍵詞,并闡述為什么要提取這個共同的關(guān)鍵詞,這是一種高強度的內(nèi)容概括訓練。
其次,通過具象與抽象的轉(zhuǎn)換來提升概括能力。要完成好湖北卷21題根據(jù)奔馬來寫詩,自然存在一個讀圖并把具象化為抽象的概括能力。事物的本質(zhì)往往會被紛繁復雜的外表所掩蓋,文學尤其突出。所以要想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就需要通過對外部形象的分析概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試卷中的讀圖讀畫題型,正是在考查學生從具象到抽象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可借助課本或補充圖畫、照片進行讀圖、解圖的訓練,如《祝?!贰肚胺健贰秷D片兩組》等文章都有現(xiàn)存圖片可用。除此之外,還可以訓練學生把文字還原成畫面,經(jīng)歷一個“文字——畫面——文字”的過程,每一步都伴隨著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文章畫面感較強,我們可以選取其中兩三處細膩的文字描寫,找到或制成一幅幅相關(guān)圖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畫內(nèi)容,然后再與原文相對照,找出自己描繪的情形與原文描繪存在的差距。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描述中概括能力的不足。學生們在閱讀、分析、比較的過程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并進行抽象概括,形成自己的語用素養(yǎng)。
再次,通過生活的描述與評價來促進概括能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知識和內(nèi)容進行概括的同時,不可忽視對生活的概括描述?,F(xiàn)實生活豐富多彩,是表達的源泉。生活中有豐富的“故事”“場景”“特點鮮明的人物”,可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的人、景和事等學習資源,可以通過說故事、介紹人物、熱點評論等活動讓學生練習生活的概括能力。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學生回到課內(nèi)文本學習,分析作品時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更好地理解作品,又能在體會人物形象特征的同時豐富自己對人生的認識。認真地觀察生活,仔細地體會,經(jīng)常地表達,不斷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作出恰當?shù)目偨Y(jié)概括,概括能力自然會提升。
3.多體會韻文的形式美,加強對仗句式的寫作訓練
教學中,要良幣驅(qū)逐劣幣,用優(yōu)美的傳統(tǒng)詩歌等韻文去對抗偽劣的“文化”。學生們對“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打了敵敵畏,不知死多少”“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沒有錢”等肆意篡改的順口溜張口就來,而對“正版”的原詩卻未必能確切記得。因此教學中必須注重用優(yōu)美的作品去打動學生,比如,必讀的韻文篇目背誦比賽、學生中流行的改編版順口溜的原本形式探究、即興的打油詩創(chuàng)作等等。
教學中也要注意用好網(wǎng)絡資源。國粹網(wǎng)的楹聯(lián)倉庫,真是蔚為大觀,可以提供很多很多的課堂應用素材。教學實踐中,如果部分課開場白刻意用對聯(lián)或者詩歌來進行汪洋恣肆的表達,會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優(yōu)美的語文課堂環(huán)境中去。教《醉翁亭記》時,有老師引用現(xiàn)今刻在醉翁亭上的名聯(lián)“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香猶在”導入,學生在古今對照中開始品味醉翁亭的文化底蘊,別有一番風味,興致特好。
用聯(lián)句可概括故事情節(jié)。教《我的叔叔于勒》分析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時,有教師指導學生寫出了“有錢便是福星,無鈔即為瘟神”“富在天涯盼相聚,窮到眼前不認親”(仿《增廣賢文》“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句)等佳對,教學效果非同一般。
用聯(lián)句可分析人物形象。教《觸龍說趙太后》,有學生撰聯(lián)評太后:“慈母心腸豈忍幼子質(zhì)于齊,開明國母能從觸龍托于趙”“憐女當為計久遠,愛子何不令有功?”可以看出,學生對人物形象已有了很好的把握。
用聯(lián)句可分析文章主題。教《醉翁亭記》,師生賽聯(lián),師:“壯士無醉愁借酒,澆愁愁卻不盡;賢人有志樂山中,融樂樂則無窮?!鄙骸白砦掏ず蜗阋??泉香花香山肴野蔌香醉翁之酒最香;瑯琊山安樂哉?山樂水樂禽鳥樂游人樂太守與民同樂?!本槿ぐ蝗?。
也可結(jié)合生活運用對仗句。有教師搞班級有獎征聯(lián),學生擬出了“規(guī)范一言一行,珍惜每分每秒”“今朝藏龍臥虎,明日橫空出世”,學生才情盡顯,深入探究的動力已具。用對聯(lián)教育學生、轉(zhuǎn)變差生也是一項創(chuàng)造。寒冬,有學生打碎了教室窗戶玻璃卻不敢承認。教師聰明地出了一副對聯(lián):“窗戶打破容易補;道德敗壞最難修?!睂W生稱服。第二天不但窗戶重新?lián)Q上了玻璃,打破玻璃者還主動認了錯,教師的成功得益于對聯(lián)運用。另外,利用對聯(lián)寫課文點評,是上海八中沈紅旗老師復習教學中的一個創(chuàng)造。如:“前人初訪湖口,主觀臆斷,無功而返;東坡夜探彭蠡,客觀分析,知情而歸”(《石鐘山記》);“花鳥愉人,風月常伴,書屋雖小情趣盎然;諸叔異灶,嬌妻早夭,遺跡尚在悲從中來”(《項脊軒志》),都別具匠心。
3.重視詩歌的寫作訓練。實際教學中,詩歌內(nèi)容比重不輕,但往往都是讀、背、理解一類的事,很少有認真開展詩歌寫作活動的。況且詩歌的閱讀教學中本來就有著不小的問題:一邊是死記硬背,一邊是考試中所謂鑒賞時的公式化運作,詩歌所包含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的體驗和意象美的揣摩玩味都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不能不說這是詩歌教學的淪陷,而引導學生學習詩歌寫作卻是一個有效的扭虧舉措。
為了練習詩歌寫作并寫出好詩,可以通過成立詩社,或自由寫作,或命題寫作,或按要求仿寫等辦法開展詩歌寫作練習。把學生作品收攏后,經(jīng)過學生篩選(篩選過程體現(xiàn)出審美比較的能力),提交老師修改潤色后,不定期向校報投稿或特設陣地展出,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有很大提高。寫作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可以在詩歌閱讀后進行仿寫,還可以在某些情感性課文學習后,讓學生用詩歌的形式來寫自己的感受。
作為實踐活動,可以組織詩歌吟誦會,在朗讀中領(lǐng)略唐宋華章之美。比如,任務1: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詩,認真朗讀,請同學作出評價;任務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練習,每組推舉一到兩人參加班級的詩歌吟誦會,選出優(yōu)勝者,請優(yōu)勝者向同學介紹朗讀心得。
總之,湖北卷的語用題型在考試形式上有著鮮明的特點,它帶給我們的啟示不只在于高考的復習指向,更在于平常的語文教學中需要做好幾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