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晚稻后期的褐飛虱幾乎年年重發(fā),常常形成后期蟲量突增,出現(xiàn)防不勝防的局面。防治后期褐飛虱,一些過去常用的農(nóng)藥如銳勁特、吡蟲啉、噻嗪酮等,因害蟲已明顯產(chǎn)生抗藥性,防效很不理想。現(xiàn)介紹幾種適合防治褐飛虱效果比較好的藥劑:
吡蚜酮 ?市場上有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該藥具有很強的內(nèi)吸性,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作用方式獨特,對害蟲沒有直接擊倒活性,而是通過害蟲取食植物接觸藥劑后堵塞其口針,致使害蟲無法取食。該藥劑只對褐飛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有效。每667平方米(1畝)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5~30克,兌水45~50公斤噴霧,對田間褐飛虱有效控制期可長達20天左右。為提高速效性可與48%毒死蜱乳油或25%稻虱克星混用,有條件的用機動噴霧器噴霧處理,效果更佳。
噻蟲啉 ?目前上市的有40%噻蟲啉懸浮劑、50%噻蟲啉水分散粒劑,為新型煙堿類廣譜殺蟲劑。該藥劑主要通過干擾昆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傳導(dǎo),引起神經(jīng)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膽堿的大量積累,從而使昆蟲異常興奮,全身痙攣、麻痹而死。該藥劑具有較強的內(nèi)吸、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刺吸式口器的褐飛虱高效,且持效期長。每667平方米用40%噻蟲啉懸浮劑4.8~6.7克或50%噻蟲啉水分散粒劑5.0~6.9克,兌水50公斤,在褐飛虱1~2齡若蟲高峰期噴霧,防治效果好。
螺蟲乙酯 ?該藥為高效廣譜殺蟲劑,可有效防治各種刺吸式口器害蟲,用于防治褐飛虱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如用24%螺蟲乙酯懸浮劑(畝旺特)30克,兌水45公斤噴霧。處理后7天、14天,防治褐飛虱的效果分別為76%、82.5%,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
醚菊酯 ?該藥是一種醚類擬除蟲菊酯殺蟲劑,屬神經(jīng)毒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無內(nèi)吸傳導(dǎo)功能,殺蟲活性高,殺蟲迅速,持效期長。市場上有20%醚菊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藥量為45~55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是取代對褐飛虱已產(chǎn)生抗性的吡蟲啉、噻嗪酮的理想藥劑,在使用時與其他選擇性藥劑復(fù)配或混配施用,效果更好。
吡蚜酮與烯啶蟲胺混配 ?這兩種農(nóng)藥混用有利于提高防治褐飛虱的效果,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chǎn)生。市場上有多個吡蚜酮與烯啶蟲胺的混配劑,可用于防治褐飛虱,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含吡蚜酮60%、烯啶蟲胺20%),每667平方米用藥量為5~10克,兌水45~50公斤噴霧;25%烯啶·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含吡蚜酮15%、烯啶蟲胺10%),每667平方米用藥量為10~12克,兌水45~50公斤人工噴霧或機動噴霧,對晚稻后期褐飛虱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持效期可長達20~30天。
(湖南 ?曹滌環(huá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