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文尚書》晚出詞語考

      2015-02-21 10:15:09楊柳岸
      新聞與傳播評(píng)論 2015年1期

      楊柳岸

      ?

      《古文尚書》晚出詞語考

      楊柳岸

      摘要:從漢語史的角度來鑒定古書的真?zhèn)问且环N科學(xué)方法。遺賢、影響、其一曰、昏迷、來世、師古、放牛等詞語僅見于《古文尚書》,終周秦之世杳無蹤跡,直到漢代以后文獻(xiàn)才“重新”出現(xiàn)?!豆盼纳袝分械倪@些晚出詞,是作偽者“不能完全阻止他所處的時(shí)代的語言向筆底侵襲”的明證,藉此可為《古文尚書》的辨?zhèn)翁峁┳C據(jù)。

      關(guān)鍵詞:古文尚書; 漢語史; 辨?zhèn)危?晚出詞語

      楊伯峻先生說:

      從漢語史的角度來鑒定中國古書的真?zhèn)我约八膶懽髂甏鷳?yīng)該是科學(xué)方法之一。這道理是容易明白的。生在某一時(shí)代的人,他的思想活動(dòng)不能不以當(dāng)日的語言為基礎(chǔ),誰也不能擺脫他所處的時(shí)代的語言的影響。盡管古書的偽造者在竭盡全力地向古人學(xué)舌,務(wù)使他的偽造品足以亂真,但在搖筆成文的時(shí)候,無論如何仍然不可能完全阻止當(dāng)日的語言的向筆底侵襲。這種侵襲不但是不自覺的,甚至有時(shí)是不可能自覺的。因?yàn)闃O端謹(jǐn)慎地運(yùn)用語言,避免在語言上露出作偽的痕跡,這一種觀念未必是所有古書的偽造者人人都具有的,或者非常敏感地、強(qiáng)烈地具有的??v使這一種觀念是他們都具有的,甚至非常敏感地、強(qiáng)烈地具有的,然而那些古書的偽造者未必是,也難以是漢語史專家,精通每一個(gè)詞、每一詞義、每一語法形式的歷史沿革,能夠選擇恰合于所偽的時(shí)代的語言,避免產(chǎn)生在那所偽的時(shí)代以后的語言。這種能力和高度的自覺性都不是古人所能完全具有的。縱是有,也都不能完全阻止他所處的時(shí)代的語言向筆底侵襲。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如果我們精通漢語史,任何一部偽造的古書,不管偽造者如何巧妙,都能在語言上找出他的破綻來。我們根據(jù)這些破綻,便可以判明它是偽書,甚至鑒定它的寫作年代。所以我說,從漢語史角度來鑒定古籍是科學(xué)方法之一??上У氖牵@一種方法并未被以前的學(xué)者所高度重視,廣泛地、充分地運(yùn)用。雖然如此,凡真能科學(xué)地運(yùn)用這一方法的,其所得結(jié)論經(jīng)常是正確的,并且是使任何狡辯者無法逞其狡辯的。*楊伯峻:《從漢語史的角度來鑒定中國古書寫作年代的一個(gè)實(shí)例——〈列子〉著述年代考》,載《列子集釋》,龍門書局1958年,第220~221頁。

      這個(gè)道理其實(shí)很好理解。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現(xiàn)了大量諸如“三忠于”“四無限”“紅寶書”之類文革時(shí)期的詞語,以及“菜鳥”“吐槽”“不明覺厲”“壓力山大”之類的網(wǎng)絡(luò)新詞,而聲稱該文為抗戰(zhàn)時(shí)期的作品,任誰也不會(huì)相信。如果這是篇長文,而這類詞語只出現(xiàn)了幾處,還可辯稱是后來抄寫者的“竄入”;如果這類詞語大量出現(xiàn),卻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傳世的《古文尚書》中的《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征》《仲虺》《湯誥》等,就存在這種問題。

      韓愈《進(jìn)學(xué)解》云:“周誥殷《盤》,佶屈聱牙?!钡豆盼纳袝分写_有好些明白曉暢的句子,如《大禹謨》的“帝德廣運(yùn),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有些還對(duì)仗工整,如《畢命》的“政貴有恒,辭尚體要”。這些都不能不啟人疑竇。所以宋代吳棫開始懷疑其是否真為上古文獻(xiàn)。林之奇的《尚書全解序》說伏生之《書》“艱深聱牙而難曉”,孔壁晚出之《書》卻“坦然明白而易曉”。朱熹對(duì)此亦有疑問:“凡易讀者皆古文,……又卻是伏生記得者難讀,此尤可疑。”*《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第2051頁。繼元代吳澄、明代梅鷟之緒余,至清代閻若璩撰《尚書古文疏證》,此25篇為偽作似乎已成定讞。但是,隨著近年來學(xué)術(shù)界對(duì)“偽書”“辨?zhèn)巍睉B(tài)度有所改變,有些學(xué)者認(rèn)為《古文尚書》并非偽書*如張巖:《審核古文尚書案》,中華書局2006年;張富祥:《古文尚書辨?zhèn)畏椒ó愖h》,載《古籍整理研究與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科建設(shè)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論文集》,山東大學(xué)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獻(xiàn)研究所,第355~373頁。。從這些學(xué)者的論著看,楊伯峻先生所慨嘆的“從漢語史角度來鑒定古籍”“這一種方法并未被以前的學(xué)者所高度重視,廣泛地、充分地運(yùn)用”,在今日似乎并沒有全面的改變,時(shí)至今日仍然對(duì)《尚書》“每一個(gè)詞、每一詞義、每一語法形式的歷史沿革”缺乏全面深入的考察。因此,運(yùn)用漢語史方法辨析《古文尚書》真?zhèn)稳匀痪哂邢喈?dāng)?shù)膶W(xué)術(shù)價(jià)值。王力先生說:

      從前的文字學(xué)家……有一種很大的毛病是我們所應(yīng)該極力避免的,就是“遠(yuǎn)紹”的猜測。所謂“遠(yuǎn)紹”,是假定某一種語義曾于一二千年前出現(xiàn)過一次,以后的史料毫無所見,直至最近的書籍或現(xiàn)代方言里才出現(xiàn)。這種神出鬼沒的怪現(xiàn)狀,語言史上是不會(huì)有的。*王力:《新訓(xùn)詁學(xué)》,載《王力語言學(xué)論文集》,商務(wù)印書館2000年,第507頁。

      如果某些詞語在《古文尚書》中出現(xiàn),然后終周秦之世杳無蹤跡,直到漢代以后文獻(xiàn)才出現(xiàn),“這種神出鬼沒的怪現(xiàn)狀”,語言史上當(dāng)然也“是不會(huì)有的”。如果確實(shí)找出若干這類詞語,無疑有助于《古文尚書》的辨?zhèn)?。下文指出的,就是若干這樣的詞語,涉及到《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誥》《伊訓(xùn)》《說命》《武成》《微子之命》《君牙》等九篇。

      (一) 《大禹謨》“野無遺賢”*《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3頁。

      遺賢,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揚(yáng)雄《司空箴》:“昔在季葉,班祿遺賢。”*張震澤:《揚(yáng)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48頁。后世文獻(xiàn)漸較多見:《后漢書·循吏列傳》:“懷我風(fēng)愛,永載遺賢?!?《后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2483頁?!稌x書·列傳第六十四·隱逸》:“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不加敘用,深為朝廷惜遺賢之譏也?!?《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第2432頁?!端螘ぶ镜谑弧啡罚骸安氖妪R,古之遺賢。”*《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第614頁。

      (二) 《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5頁。

      影響,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心有所懷,威動(dòng)萬里,下之應(yīng)上,猶影響也。”*《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3090頁。影響,意謂如影之隨形,如回響之迅疾。該詞語似從“景從”“響應(yīng)”而來(景、影古今字),顯系后起。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王洲明、徐超:《賈誼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第7頁。班固《東都賦》:“登玉輅,乘時(shí)龍,鳳蓋棽麗,龢鑾玲瓏,天官景從,寢威盛容?!?《文選》,岳麓書社1995年,第25頁。

      (三) 《五子之歌》“其一曰”“其二曰”“其三曰”“其四曰”“其五曰”*《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4~267頁。

      周秦時(shí)代表達(dá)序數(shù)的方式之一是“一曰”“二曰”“三曰”?!逗榉丁罚骸耙辉凰换?,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書正義》,第452頁?!蹲髠鳌氛压吣辏骸肮收豢刹簧饕玻瑒?wù)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shí)。”*《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2049頁。這一表達(dá)序數(shù)的方式,漢代以后文獻(xiàn)逐漸演變成了“其一曰”“其二曰”“其三曰”,等等?!洞蟠鞫Y記·帝系》:“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籛,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云鄶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姓。”*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第128頁。《史記·五帝本紀(jì)》:“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10頁。《衛(wèi)康叔世家》:“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嘗代惠公為君,八年復(fù)去;其二曰昭伯?!?《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1595頁。必須注意,《左傳》成公十年:“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906頁。此處的“其一曰”意謂其中之一說,不是作為序數(shù)。

      (四) 《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2頁。

      “~~之表”這一格式,只見于漢代以后文獻(xiàn)?!墩摵狻ふ勌臁罚骸皹O天之廣,窮地之長,辨四海之外,竟四山之表?!?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第474頁。《后漢書·儒林列傳》:“至如張溫、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聲馳四海之表?!?《后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2589頁。皇甫謐《三都賦序》:“大者罩天地之表,細(xì)者入毫纖之內(nèi)。”*《文選》,岳麓書社1995年,第1649~1650頁。按,皇甫謐生于漢末建安年間,死于西晉。托名李陵的《答蘇武書》:“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文選》,岳麓書社1995年,第1493頁?!读凶印珕枴罚骸半抟嘌芍斓刂聿挥写筇斓卣吆??”*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第149頁。《后漢書·南匈奴列傳》“老母寡妻設(shè)虛祭,飲泣淚,想望歸魂于沙漠之表,豈不哀哉!”*《后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2951頁。

      (五) 《胤征》“昏迷于天象”*《尚書正義》,第272頁。

      昏迷,又見于《大禹謨》:“蠢茲有苗,昏迷不恭”*《尚書正義》,第137頁。,遲至西晉以后才又出現(xiàn)。張景陽《雜詩十首》之五:“流俗多昏迷,此理誰能察?”*《文選》,岳麓書社1995年,第1101頁?!稌x書·文苑》:“然則侵弱昏迷,以至絕滅?!?《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第2432頁。

      “天象”則始見于漢代?!稘h書·五行志》:“兩宮親屬將害國家,故天象仍見?!?《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1337頁。

      (六) 《仲虺之誥》“予恐來世以臺(tái)為口實(shí)”*《尚書正義》,第291頁。

      來世,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对浇^書·絕德序外傳記》:“為之立祠,垂之來世,傳之萬載?!?《越絕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1頁。《漢書·王莽傳》:“眾言曰呂氏、少帝復(fù)出,紛紛為天下所疑,難以示來世,成襁褓之功?!?《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4045頁。

      (七) 《伊訓(xùn)》“檢身若不及”*《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04頁。

      “檢”的約束、限制義甚晚出,首見于《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議,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第534~535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漢書·食貨志》引作“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楊逢彬先生《孟子新譯注》(寫作中)據(jù)“檢”的約束義晚出而認(rèn)為“檢”應(yīng)讀為“斂”。今后可參。

      (八) 《說命》“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74頁。

      “師古”也甚晚起?!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254頁?!俄?xiàng)羽本紀(jì)》:“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第339頁。

      (九) 《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尚書正義》,第428頁。

      放牛,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妒酚洝ぶ鼙炯o(jì)》:“放牛于桃林之虛?!?《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129頁?!读艉钍兰摇罚骸胺排L伊种帲允静粡?fù)輸積。”*《史記》,第2041頁。《淮南子·要略》:“故縱馬華山,放牛桃林?!?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728頁。

      (十) 《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跡”*《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2頁。

      肇基,始見于西晉文獻(xiàn)?!度龂尽の簳ね跣l(wèi)二劉傅傳》:“神武撥亂,肇基皇祚,掃除兇逆?!?《三國志》,中華書局1997年,第623頁?!段簳の涞奂o(jì)》之“夏五月,天子進(jìn)公爵為魏王”,裴松之注:“昔我圣祖受命,創(chuàng)業(yè)肇基,造我區(qū)夏。”*《三國志》,第48頁。

      (十一) 《武成》“大統(tǒng)未集”*《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2頁。

      大統(tǒng),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笆咎煜轮仄?,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史記》,中華書局1997年,第2121頁?!稘h書·王莽傳》:“建平、元壽之間,大統(tǒng)幾絕,宗室?guī)讞?。?《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4082頁。

      (十二) 《武成》“前途倒戈”*《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5頁。

      倒戈,始見于西晉文獻(xiàn)?!度龂尽の簳ね鯕鹬T葛鄧鍾傳》:“牧野之師,商旅倒戈,有征無戰(zhàn)。”*《三國志》,中華書局1997年,第790頁。《吳書·是儀胡綜傳》:“昔武王伐殷,殷民倒戈。”*《三國志》,第1415頁?!锻跣l(wèi)二劉傅傳》“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之裴松之注:“將軍能聽粲計(jì),卷甲倒戈,應(yīng)天順命,以歸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三國志》,第598頁。

      (十三 )《武成》“萬姓悅服”*《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7頁。

      悅服,也即“說服”,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抖Y記·學(xué)記》:“近者說服,而遠(yuǎn)者懷之,此大學(xué)之道也?!?《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521頁?!秲x禮·士昏禮》:“主人說服于房,媵受;婦說服于室,御受。”*《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967頁?!稘h書·趙尹韓張兩王傳》:“奸邪銷釋,吏民說服。”*《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3234頁?!缎聲は刃选罚骸澳伺c晉人戰(zhàn)于兩棠,大克晉人,會(huì)諸侯于漢陽,申天子之辟禁,而諸侯說服?!?王洲明、徐超:《賈誼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第261頁?!缎聲ば倥罚骸暗壑?,內(nèi)行外信,四荒悅服?!?王洲明、徐超:《賈誼集校注》,第134頁?!尔}鐵論·本議》:“是以近者親附而遠(yuǎn)者悅服?!?王利器:《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第2頁?!犊鬃蛹艺Z·王言解》:“民懷其德,近者悅服,遠(yuǎn)者來附。”*《孔子家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頁?!讹L(fēng)俗通義·宋均令虎渡江》:“于是欣然悅服?!?《風(fēng)俗通義》,中華書局1981年,第128頁。

      (十四) 《武成》“崇德報(bào)功”*《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9頁。

      報(bào)功,始見于《禮記》《白虎通》《漢書》《論衡》等漢代文獻(xiàn)?!抖Y記·大傳》:“一曰治親,二曰報(bào)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506頁?!栋谆⑼āど琊ⅰ罚骸巴跽咚杂猩琊⒑??為天下求福報(bào)功?!?《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1994年,第83頁。《漢書·郊祀志》:“神祇功德至大,雖修精微而備庶物,猶不足以報(bào)功?!?《漢書》,中華書局1997年,第1256頁?!墩摵狻れ肓x篇》:“今所祭者報(bào)功,則緣生人為恩義耳,何歆享之有?”*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第1047頁?!度龂尽の簳の牡奂o(jì)》:“斯豈所謂崇禮報(bào)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三國志》,中華書局1997年,第77~78頁。

      (十五) 《微子之命》“德垂后裔”*《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21頁。

      后裔,始見于漢代文獻(xiàn)。《孔子家語·致思》:“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后裔者,豈非學(xué)之效也?”*《孔子家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頁?!度龂尽な駮弧⒍羵鳌罚骸皠⒀勺志桑木沽耆艘?,漢魯恭王之后裔?!?《三國志》,中華書局1997年,第865頁。

      (十六) 《君牙》“涉于春冰”*《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761頁。

      季節(jié)名修飾“冰”始見于《淮南子·說林訓(xùn)》:“冬冰可折,夏木可結(jié)?!?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593頁?!按罕眲t始見于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一首》:“念負(fù)重于春冰,懷御奔于秋駕?!?《文選》,岳麓書社1995年,第1666頁。王融尚晚于獻(xiàn)《古文尚書》的梅賾一百幾十年。按,《墨子·非攻》有“夏冰”*吳毓江:《墨子校注》,中華書局1993年,第220頁。,夏日結(jié)冰之謂,“冰”作謂語,不是季節(jié)名修飾“冰”。

      ●作者地址:楊柳岸,武漢大學(xué)哲學(xué)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Email:yangliuan51002@sina.com。

      ●責(zé)任編輯:何坤翁

      以上16處晚出詞語之見于《古文尚書》,具體說來,如何有助于辨?zhèn)文??由于這些詞語數(shù)量較多,且與其上下文條理連貫,因而不大可能是“竄入”。如此,理論上就只存在兩種可能:1.《古文尚書》不偽,這些詞語不見于周秦文獻(xiàn)而只見于漢代以后文獻(xiàn),純屬巧合;2.《古文尚書》是偽作,這些詞語只見于漢代以后文獻(xiàn),乃是因?yàn)樽鱾握摺安荒芡耆柚顾幍臅r(shí)代的語言的向筆底侵襲”。第一種可能,即王力先生所謂“神出鬼沒的怪現(xiàn)狀”,當(dāng)然“語言史上是不會(huì)有的”。那么只能是第二種可能了。

      還有若干詞語始見于戰(zhàn)國晚期的文獻(xiàn)。如《伊訓(xùn)》的“忠直”*《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05頁。,始見于《韓非子》*王先慎:《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第114頁。;《泰誓》的“厚賞”*《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17頁。,始見于《管子》*黎翔鳳:《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第920頁?!秴问洗呵铩?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年,第327、518、522、584、651頁?!俄n非子》*王先慎:《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第214、420、443頁。;《武成》的“偃武”“垂拱”*《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28、439頁。,始見于《管子》*黎翔鳳:《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第889、900頁。。這些,當(dāng)然也是辨?zhèn)蔚暮貌牧稀O抻谄?,就不再贅述了?/p>

      本文成文后得到臺(tái)灣高雄師范大學(xué)蔡根祥教授的指正,并根據(jù)其意見進(jìn)行了刪改,特致謝忱。

      On the Later -appeared Words inTheBookofHistoryinAncientScripts

      YangLiu’an(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As a reliable way of discriminating pseudograph,the methodology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There are several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Book of History in Ancient Scripts which never showed up throughout the classics before Han dynasty.However,they suddenly emerged in the literature in and after Han dynasty in quantity.These later-appeared words and phrases are the evidence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Book of History in Ancient Scripts was made in a later period,not earlier than Han dynasty,since the pseudograph-makers is not able to prevent every words of his own period play a role in the pseudograph they made.

      Key words:pseudograph; The Book of History in Ancient Scripts; later-appeared words and phrases;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DOI:10.14086/j.cnki.wujhs.2015.01.015

      仁化县| 济阳县| 金阳县| 洛南县| 金湖县| 正宁县| 三明市| 西藏| 出国| 呼伦贝尔市| 嵊泗县| 海阳市| 离岛区| 嵊泗县| 苍梧县| 壶关县| 凤冈县| 科尔| 卢龙县| 成武县| 衡山县| 阿拉善盟| 大丰市| 运城市| 镇平县| 铁岭县| 鹤峰县| 惠水县| 自治县| 基隆市| 瑞丽市| 吐鲁番市| 桐柏县| 西青区| 葵青区| 田东县| 察隅县| 龙门县| 安塞县| 阿拉善左旗|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