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亞,蔡錦達
(上海理工大學 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 200093)
文獻[1]采用顯示器測量人眼的對比敏感度函數(shù),文獻[2 ~3]研究了人眼對比敏感度視覺特性及模型、周圍環(huán)境對對比敏感度的影響,文獻[4]中Jens Buhren 等測量了不同亮度條件下人眼的對比敏感度,文獻[5]中I Arranz等研究了不同光譜功率分布對人眼對比敏感度的影響,但以上文獻研究得出的結論在視覺異常時不具有實際意義。根據(jù)調(diào)研,亮度對CS 的影響最大[6],年齡影響不大[6-11],性別[7],眼別[7],主導眼[7]三者對CS 的影響均較小。對于長時間受高亮度的電腦顯示屏和手機顯示屏光輻射的人群[8],眼睛基本均處于異常狀態(tài),研究異常狀態(tài)下的CSF 具有實際意義。
基于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使用顯示器來測試人眼的CSF 是應用最多的[1],但屏幕光與周圍環(huán)境光的光譜功率分布都會影響人眼CS 值[5],在用顯示屏測試得到不同環(huán)境光下的人眼CS 值后,為了得到單一光譜功率分布影響下,沒有屏幕光只有環(huán)境光時人眼CS 的變化,實驗把暗室環(huán)境下測試出的CS 值與有環(huán)境光時測試得到CS 值對比,即得到單一光譜功率分布下CS 值的變化情況。
文中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和計算出的異常視覺CSF 模型,對于正在進行CSF 研究的行業(yè)內(nèi)學者,對現(xiàn)代社會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的視覺研究[9]。
光柵形狀:由于任何一種圖像均可分解為許多不同空間頻率的正弦波光柵,即人眼看物體的實質為許多不同空間頻率的正弦波在視網(wǎng)膜上疊加后形成圖像,且視覺異常下人眼看物體都是模糊的,正弦光柵更接近視覺異常下人眼的視物特性,因此實驗選擇正弦光柵。
空間頻率:通過實驗觀察在Matlab 中生成的大量不同空間頻率的正弦光柵后發(fā)現(xiàn),當空間頻率超過18 cpd時,會發(fā)生光柵條紋的的視覺疊加現(xiàn)象,明亮條紋的分布就會很不均勻,對人眼造成視覺上的誤差,不具有研究價值。因此本實驗的空間頻率選擇為1.5,3,6,12,18 cpd。
光譜功率分布:日常人眼所接觸到的光譜功率分布包括日光,燈光,顯示屏,日光和顯示屏,燈光和顯示屏,共5 大類型。本文討論通常亮度下的光譜功率分布,包括日光,燈光,LCD 顯示屏,日光和LCD 顯示屏,燈光和LCD 顯示屏5 種光譜功率分布情況。
實驗樣本數(shù)量:9 人(7 男,2 女),視力矯正后均在1.0 及以上,實驗者均是在看電腦6 個小時以上后做的實驗,滿足視覺異常的條件。
顯示器校正:白點色溫6 500 K,γ 值2.2,標準白三刺激值X=95.04,Y=100,Z=108.92。
光柵背景及實驗室背景:50%標準灰。
LCD 顯示器:Eizo FlexScan S1932。
顯示器校正設備:EyeonePro 分光光度儀。
實驗室照度測量設備:KonicaMinolta CL-200A。
亮度調(diào)節(jié)設備:模擬不同環(huán)境的可控亮度的燈箱。
Weber 對比度定義為
正弦光柵的計算公式為
基于以上公式在Matlab 中編程得到了正弦光柵,為得到實驗需要的一定空間頻率和對比度的正弦光柵,計算出正弦光柵數(shù)學公式
其中,C 為光柵對比度,f 為空間頻率,j 為控制光柵條紋像素位置。
如圖1 為設計的部分正弦光柵展示圖,從上到下光柵空間頻率依次為1.5,3,6,12 cpd 逐漸增加,從左往右光柵對比度逐漸降低。
圖1 正弦光柵展示圖
人類視覺對比度閾值是0.003[5],實驗將對比度的調(diào)節(jié)范圍設為0.003 ~1.0,由于在0.1 ~1.0 范圍內(nèi),對比度很大,人眼看得較清楚,因此步長較大為0.1,在0.1 ~0.01 范圍內(nèi),以0.01 為步長,在0.01 ~0.001 范圍內(nèi),以0.001 為步長,從而在Matlab 中設計不同對比度的正弦光柵。
若將所有空間頻率對應的所有不同對比度光柵都設計出來,則光柵數(shù)量太大使實驗過于繁瑣,因此設計完之后用人眼觀察這些光柵,在確定的視角內(nèi),將對比度區(qū)別不明顯的光柵去除。選擇20 種對比度,在5 種不同空間頻率下實驗。讓實驗者在不同外界亮度下觀察LCD 顯示屏上不同對比度和空間頻率的正弦光柵,測出人眼的CS 值。
由圖2 所示的3 種光譜功率分布下的視覺異常CSF 曲線與正常視覺下的CSF 曲線進行比較,可明顯看出視覺異常時的CSF 值在整個空間頻率范圍內(nèi)均大幅度下降,但明顯可看出不同頻率區(qū)域下降幅度不同,中頻區(qū)下降幅度最大,低頻和高頻區(qū)下降幅度相對較小。同時可看出人眼相對最敏感空間頻率發(fā)生轉移,由6 cpd 變?yōu)?2 cpd,顯著增加。
圖2 不同光譜功率分布人眼異常CSF 與正常CSF 對比
從圖3 ~圖5 可看出,在3 種不同光譜功率分布下,在低空間頻率區(qū)間時,視異常時n1~n99 位實驗者的人眼對比度敏感值均不相同,且具有較強的波動統(tǒng)計特性,方差較大,即不同人眼的對比度差異較大;在高空間頻率區(qū)間時,不同人眼的對比度敏感值基本保持一致,人眼差異性較小,即不同人眼的視敏度差異相對較小。
圖3 不同人在節(jié)能燈和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的異常CSF 曲線
圖4 不同人在日光和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的異常CSF 曲線
圖5 不同人在暗室(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的異常CSF 曲線
圖6 中n1~n9分別表示9 位實驗者在節(jié)能燈和顯示屏,日光和顯示屏,暗室3 種光譜功率分布下的視異常CSF 曲線。暗室環(huán)境下只有顯示屏發(fā)出的光線,把暗室環(huán)境下(只有屏幕亮度)測試出的CSF 曲線與有環(huán)境光時測試得到CSF 曲線對比,即得到只有環(huán)境光光譜功率分布下CS 值的變化情況,可觀察不同光譜功率分布的環(huán)境光對不同人的影響程度。
圖6 n1 ~n9 實驗者分別在3 種不同光譜功率分布下的異常CSF 曲線
由n1~n9可看出,視異常下不同人眼受環(huán)境光光譜功率分布的影響不同,編號為n4~n7的實驗者在環(huán)境光光譜功率分布不同時的CSF 曲線基本一致,即光源光譜功率分布對其影響相對較小,n1~n3及n8~n9實驗者就容易受到節(jié)能燈光譜功率分布的干擾,可看出節(jié)能燈光譜功率分布下的CS 偏離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的CS 最多,但日光光譜功率分布基本不影響,曲線偏離較小,且可看出日光光譜功率分布下的人眼CS 和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的CS 基本一致。
根據(jù)韋伯-費希納定律[10-11],人對外界刺激的感覺是與對應物理量的的強度的常用對數(shù)成正比的,其公式為S=KlgR。純光學調(diào)制傳遞函數(shù)MTF=(最大亮度-最小亮度)/(最大亮度+最小亮度)。CSF 實際上是總的CSF,是純光學調(diào)制傳遞函數(shù)MTF 和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傳遞函數(shù)NCSF 之積[12]。
使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推出視異常下的CSF 模型
其中模型參數(shù)如表1 所示。
表1 節(jié)能燈和顯示屏(CFL)、日光和顯示屏(DL)、暗室(DR)3 種光譜功率分布下的CSF 模型參數(shù)
如圖7 是根據(jù)上述模型在Matlab 中擬合出的3 種光譜功率分布下視覺異常CSF 曲線,圖中離散點為人眼CS 的實測數(shù)據(jù),可看出模型的擬合度很高。
圖7 實測值與擬合曲線
由圖2 可知,人眼中間頻率通道最敏感,波動性比較強,在外界因素(光學輻射)的影響下變化較大。由于低空間頻率反映人眼的對比度,高空間頻率反映人眼的細節(jié)辨識能力,中空間頻率綜合反映對比度和細節(jié)分辨能力,由于中空間頻率通道CS 下降幅度較大,說明視覺異常下眼球神經(jīng)獨立通道的光學成像能力也發(fā)生了變化,此時人眼主要使用高空間頻率通道和中空間頻率通道在視網(wǎng)膜成像。人眼的最敏感空間頻率顯著增加,由約6 cpd 變?yōu)榧s12 cpd,可得出視異常下人眼對高空間頻率的物體最敏感,即對細節(jié)比較清楚的物體靈敏度相對較高,而對對比度的分辨則相對較弱。
由圖4 和圖5 可看出日光加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及單獨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下,中空間頻率CS 值下降到和高空間頻率基本相同,圖3 節(jié)能燈光譜功率分布下中頻CS 值,比圖4 和圖5 下降幅度更大,可得出人眼在視異常時,在節(jié)能燈環(huán)境下工作時,其光譜功率分布對人眼CS 的影響大于日光加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及單獨顯示屏光譜功率分布對人眼CS 的影響。
根據(jù)圖6 可得出對于長期處于計算機光輻射下的人群,環(huán)境光光譜功率分布對不同人的CS 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且人眼受自然光源光譜功率分布的影響程度小于人工光源,人眼CS 基本不受正常光照強度的日光光譜功率分布的影響。
本文實驗得出的視覺異常下的視覺特征和計算出的CSF 模型相對于正常視覺環(huán)境下研究得出的對比敏感度函數(shù)有更大的實際意義,為估計暮視飛行員眩光狀態(tài)下辨認目標的錯誤率及反應延時長度,或對在顯示器上進行圖像處理、視覺評價及其它顏色實驗等提供了參考。
[1] 石俊生,姚軍財,于鴻飛.用顯示器測量人眼襯比度敏感函數(shù)[J].光學學報,2007,27(4):745-748.
[2] 姚軍財,石俊生,楊衛(wèi)平.人眼對比度敏感視覺特性及模型研究[J].光學技術,2009,35(3):334-337.
[3] 姚軍財,申靜,任亞杰.周圍環(huán)境對人眼對比度敏感視覺特性的影響[J].液晶與顯示,2010,25(3):444-448.
[4] Jens Buhren,Evdoxia Terzi,Michael Bach.Measur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under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comparison of three tests[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06,83(5):290-298.
[5] Arranz I,Matesanz B M,Rosa C,et al.The influence of 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on contrast sensitivity[J].Ligh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2,44(3):364-376.
[6] 張艷龍,李麗華,高祥璐.對比敏感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眼視光學雜志,2009,11(3):221-226.
[7] 祁媛媛,張豐菊,于芳蕾.人眼對比敏感度的相關影響因素及評價分析[J].眼視光學雜志,2007,9(5):328-331.
[8] 陳瀟,何書喜.光污染對人眼視覺質量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3):530-532.
[9] Santos N A,Oliveira A B,Nogueira R M,et al.Mesopic radial frequency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for young and older adults[J].Braz Journal Medical Biology Research,2006,39(6):791-794.
[10]Pesudovs K,Hazel C A,Doran R M L,et al.The usefulness of Vistech and FACT contrast sensitivity charts for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outcomes research[J].Scientific Report,2004,88(1):11-16.
[11]Fiorentini A,Porciatti V,Morrone M C,et al.Visual ageing:unspecific decline of the responses to luminance and colour[J].Vision Research,1996,36(21):3557-566.
[12]王光霽.不同對比度視力表及其臨床應用[J].眼視光學雜志,1999,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