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高壓氧與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治療療效觀察
許玲
目的觀察高壓氧對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50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膽紅素腦病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在治療有效率、后遺癥及死亡率上的差異。結果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0%, 觀察組有效率為84%,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28%, 觀察組后遺癥發(fā)生率12%,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死亡率12%, 觀察組死亡率4%,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可在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治療上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
高壓氧;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是一種神經細胞中毒變性、神經系統臨床表現異常的疾病, 其是由未與白蛋白結合的游離狀態(tài)膽紅素, 通過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的[1,2]。臨床上常采用苯巴比妥、抑制溶血的丙種球蛋白或者可減少游離未結合膽紅素的白蛋白來治療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高壓氧可增加人體血氧含量, 同時可迅速消除機體的缺氧現象[3-6], 文本在常規(guī)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治療方法的基礎上, 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 通過分析治療效果、后遺癥及死亡率結果可知, 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可在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治療上起到重要作用,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來院就診的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患兒50例, 男24例, 女2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例。本文所選取患兒的診斷依據, 均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診斷標準進行[7], 并排除:①母乳性黃疸; ②生理性黃疸; ③近7 d服用可引起黃疸的藥物者; ④在其他醫(yī)療機構進行過高壓氧治療者;⑤因各種原因未完成治療者。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組別 例數 性別 年齡(d) 體重(kg) 身高(cm)男女對照組 25 11 14 5.3±0.4 3.1±0.8 50.6±0.07觀察組 25 13 12 4.9±0.9 3.4±0.4 48.7±0.06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光照療法、換血療法、酶誘導劑苯巴比妥和白蛋白用藥治療[苯巴比妥:靜脈滴注,1 g/(kg·d),3 d;白蛋白:口服5 mg/(kg·d),3次/d,5 d], 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對患兒進行止痙攣處理, 并改善腦代謝、營養(yǎng)腦神經。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 待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 早期行高壓氧治療。采用透明嬰兒高壓氧艙, 0.04~0.05 MPa下吸氧60~70 min,1 次/d,10次為1個療程, 每療程間隔5 d, 共治療2個療程后停止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效果評定標準見表2??傆行? (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表2 效果評定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 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非參數檢驗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療效、后遺癥及死亡率綜合情況,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0%,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4%;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28%, 觀察組后遺癥發(fā)生率12%;對照組死亡率12%,觀察組死亡率4%, 兩組在總有效率、后遺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效、后遺癥及死亡率比較(n, %)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是由未結合的膽紅素, 因其分子量小, 可通過BBB沉著于神經細胞, 從而導致的神經系統中毒的一種異常腦病。此類疾病的輕重程度, 與膽紅素的結合程度和日齡等因素有關[8,9], 若不及時治療, 可引發(fā)患兒斜視、聽覺障礙及智力落后, 抽痙或陣攣, 抬頭乏力及流涎等后遺癥, 甚至可以導致死亡。高壓氧, 可顯著恢復使因缺氧而受損的腦細胞, 還可增加肝臟內的血氧含量, 從而使肝臟代謝活動增強, 已降低血膽紅素含量, 從而減輕膽紅素對腦組織的損害[10,11]。
本文在常規(guī)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治療方法的基礎上, 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 通過分析結果數據可知,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0%,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4%;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28%, 實驗組后遺癥發(fā)生率12%;對照組死亡率12%, 觀察組死亡率4%, 兩組在總有效率、后遺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聯合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 可在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治療上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
[1]胡亞美, 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475-477.
[2]谷現芳, 華子瑜.高壓氧對膽紅素腦病新生鼠海馬神經細胞凋亡和學習記憶的影響.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1(18):1770-1773.
[3]房金勇, 李紅玲, 紀慶紅, 等.高壓氧對兩種實驗性腦出血大鼠模型出血灶周圍水腫及水通道蛋白—4 表達的影響.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11):987-992.
[4]陳昌輝, 李茂軍, 吳青, 等.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和治療.現代臨床醫(yī)學,2013,39(2):154-160.
[5]姚麗平.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臨床分析.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
[6]李寧, 黃懷.高壓氧臨床治療學. 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7:171-173.
[7]蒲偉叢.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研究進展.國際兒科學雜志,2011,38(5):477-483.
[8]肖平田.提高高壓氧治療時機與劑量意識, 加強其時效與量效研究.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6):577-580.
[9]李云珠, 夏振煒. 新生兒黃疸及膽紅素腦病發(fā)病機理的研究進展.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7,12(2):73-75.
[10]賁曉明, 秦玉明, 陳舜年. NMDA受體拮抗劑治療膽紅素腦病的實驗研究. 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00,11(1):33-34.
[11]陳舜年, 賁曉明, 夏振偉. 膽紅素腦病動物模型制作與鑒定.新生兒科雜志,1997(12):166-1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95
2014-12-29]
518105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