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旋 陸茹茵 黃貴芝 鄭春霞 周 娟
1.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特需病區(qū),廣東湛江 524001;2.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湛江 524001;3.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培訓部,廣東湛江 524001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一種常見的心血管內科急癥,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病變引起動脈血流供應障礙,從而導致心肌組織持續(xù)急性缺血而壞死。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新增50 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該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具有嚴重威脅[1]。該病臨床主要癥狀為發(fā)熱、胸骨后疼痛、白細胞計數升高及心電圖改變等。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隨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對其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惡化快等特點,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有序、合理、及時的急診搶救與臨床護理,對提升患者的存活率、確保預后良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fā)現,給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大作用[3]??梢?,護理質量是影響患者預后結果的重要因素,采取高效、高品質的護理方案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效果理想,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4 年3 月~2015 年9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 例,均與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相符,Killip 心功能分級均為Ⅱ級、Ⅲ級,且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同意書。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53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20 例;年齡42~75 歲,平均(63.16±3.72)歲;文化程度23 例初中,19 例高中,11 例大專及以上。實驗組:男31 例,女22 例;年齡44~76 歲,平均(62.83±4.01)歲;文化程度24 例初中,18 例高中,11 例大專及以上。兩組的性別、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體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及相關知識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如下。
1.2.1 制訂護理路徑 由臨床醫(yī)師、護士等多方醫(yī)務人員參與,共同制訂護理路徑內容
1.2.2 護理路徑內容 ①入院日:詳細介紹住院環(huán)境、醫(yī)療設施及相關醫(yī)務人員;制訂作息時間,強調臥床休息的重要性;給予心理疏導;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吸氧,體征監(jiān)測;介紹探視與陪護制度。②入院第2 天:向患者講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因素、臨床癥狀表現、治療方法等基本知識;講解藥物的應用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營造安靜的病區(qū)環(huán)境;加強飲食教育,遵循低鹽、低脂原則,進食半流質食物;多飲水,防止便秘;幫助患者更換體位,適當翻身;遵醫(yī)囑給藥,加強用藥指導。③入院第3 天:加強常規(guī)監(jiān)測;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了解患者的作息情況,提升患者睡眠質量;給予飲食教育,同第2 天;加強心理指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④入院第4 天至出院:遵醫(yī)囑給藥與輸氧治療;加強體征監(jiān)測;幫助患者完成康復鍛煉,循序漸進地進行四肢活動;叮囑患者進食易消化、低脂肪、低鹽食物,多食用新鮮蔬果,少飲用咖啡、茶;加強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視頻講解、圖片解說等方式;告知治療成功病例,提升患者治愈信心;叮囑患者改變不良習慣,戒煙酒。⑤出院當日:辦理出院手續(xù);叮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確保住所空氣流通;再次叮囑藥物使用方法與不良反應等;再次告誡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出門注意隨身攜帶;告知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到院檢查就診,并告知醫(yī)院的聯系方式。
1.2.3 實施護理路徑 嚴格按照護理路徑內容對患者進行護理,護士長負責監(jiān)督管理,對于不當之處,做到及時發(fā)現、改進。
觀察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護理滿意評分,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與不滿意4 種??倽M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出現并發(fā)癥3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6%,對照組出現并發(fā)癥1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7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死亡1 例,死亡率為1.89%;對照組死亡4 例,死亡率為7.5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8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傳統(tǒng)護理主要遵醫(yī)囑進行,缺乏清晰的護理目標,同時護理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也不夠嚴謹,健康宣教意識比較缺乏,從而導致患者無法得到全面、專業(yè)的護理。臨床護理路徑源于西方,主要指根據患者疾病狀況,對患者在某個時間段應該做的檢查與治療、護理,病情恢復或發(fā)展情況、出院時間等制訂目標,并詳細進行記錄、說明。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對護理方案于各時間段內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分析護理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從而給予有效的干預,使臨床護理路徑更具計劃性、預見性。在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更加細致,注重對患者身心的護理,鼓勵患者主動參與治療及護理,注重健康教育學習,使患者由以往的被動治療轉變?yōu)楫斍暗姆e極治療。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通過提供高品質護理促進患者盡早康復的護理模式,是以時間(入院日,入院第2、3 天等)為橫軸,以臨床診斷治療、住院介紹及藥物指導等為縱軸,由臨床醫(yī)師、護士等多方醫(yī)務人員參與制訂的護理內容,從最大程度上避免護理缺陷或護理遺漏。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護理的科學、合理、有序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促進各項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具有推動作用。當前,臨床護理路徑已普遍用于醫(y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中,使醫(yī)療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護理管理工作者可根據時間分明的護理路徑內容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jiān)管與評價;②能夠在確保護理效果的同時,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從根本上實現“為患者著想”“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4];③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降低臨床物質消耗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是護理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5];④該護理方法的實施不僅需要醫(yī)院上下部門的支持,還需要許多醫(y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從而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急診搶救,使患者平均住院日減少。文獻表明,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中,可促進患者更全面地掌握健康知識技能[6-7]。通過有計劃、有序、持續(xù)性的護理,可有效防治并發(fā)癥,對患者盡早康復出院具有明顯的促進意義[8]。臨床護理路徑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接觸,使患者對醫(yī)護工作者的信任感與治療積極性明顯提升[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6%,低于對照組的20.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死亡率為1.89%,低于對照組的7.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8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提升患者對相關知識技能的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與死亡風險,縮短住院時間,這與竇欣悅等[11-15]的報道基本接近。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徐翠榮,李國宏,陳泳,等.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12):82-83.
[2]繆薇菁,范小紅,馮巧,等.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路徑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6):68-70.
[3]張巧利,賀中云,陳靜,等.綠色通道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90-91.
[4]Hyde E,Murphy B.Computerized clinical pathways(care plans):piloting a strategy to enhance quality patient care[J].Clin Nurse Spec,2012,26(5):227-282.
[5]Wang SY.Exploring th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J].Front Med,2011,5(2):157-162.
[6]徐紅.大面積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驟停誘發(fā)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192-193.
[7]馮麗欽,陳東玲.PiCCO 在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精細容量管理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86-89.
[8]周芹,張芬蘭,馬紅波.品管圈護理對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8):1011-1013.
[9]劉春梅.全方位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3(9):128-130.
[10]滕紅,黃科林,李木珍.大面積心肌梗死并發(fā)心臟驟停臨床急救及護理干預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9):271-272.
[11]竇欣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16(3):116-117.
[12]胡敏芝,蘇若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病人的監(jiān)測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8):714-715.
[13]甄嚴杰,何翠竹.康復指導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復期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30-2431.
[14]肖長華,楊希立,周昭侖,等.急診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術中心律失常的臨床防治[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3,13(17):113-114,117.
[15]張萍,宋志宙.心肌缺血預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和近期預后價值的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0):118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