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懷勇 薛俊坤
危難之時顯身手
文|李懷勇 薛俊坤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
志愿組織已成為現(xiàn)代日常生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好評。今年4月份,中國支援服務聯(lián)合會首次命名了52個志愿者組織為“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
金秋十月,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省青島市,走進52個志愿組織之一的“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
城陽區(qū)青威路邊上的后桃林社區(qū),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隊部就在這里。一輛整裝待發(fā)的救援車停在門前,車體上“藍天救援”四個大字格外顯眼。走進一樓,各類專業(yè)救援設備整齊有序地擺放著。二樓是接待室和辦公室,四面墻上掛滿了錦旗、獎牌和證書。
記者了解到,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中心)是由普通志愿者自發(fā)成立的民間組織,是2008年冬天成立的,當時也不是救援隊,主要是利用無線電技術為重大賽事提供通訊保障。當時就是玩玩,后來才有這個想法,希望通過手中的無線電技能在救援中發(fā)揮作用。2009年被青島紅十字會正式吸納為志愿者救援隊,并在2010年的玉樹地震中首次參與救援。救援隊剛剛成立時僅有7名成員,都是無線電愛好者。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擁有61名正式救援隊員、104名考察隊員和320余名志愿者。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有醫(yī)生、教師、警察、退伍軍人、心理專家、農(nóng)民、司機等,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56歲。其中,退伍軍人和女志愿者各占10%。救援隊自成立以來,共實施各種救援170余次,救助600余人。
2010年青海玉樹發(fā)生7.1級地震,這也是藍天救援隊首次執(zhí)行救援任務。“我們救援隊總共去了4個人,主要負責廢墟挖掘營救、物資發(fā)放、信息排查以及傷員救治。那時候看著災區(qū)一片殘垣斷壁,就想多出點力?!卑l(fā)起人之一、通信組組長甄仁向告訴記者,去玉樹救援給了他很大的震撼,尤其是當他們帶著醫(yī)生,給一位骨折后臥床6天的婦女進行救治后,這位婦女的婆婆用藏民傳統(tǒng)的最高禮節(jié)向他們表示感謝。“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從事救援服務的意義,也讓我們下定決心要把救援隊建設得更好!”
對于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來講,救援過程中條件艱苦、忍饑挨餓、徹夜搜救、刮擦碰傷都是家常便飯。
之后,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救援任務之中,并通過參加專業(yè)培訓和野外生存訓練,練就了救援的專業(yè)本領?!拔覀兺ㄟ^紅十字會學習急救知識,請潛水教練練習水下搜救,到國家救援培訓中心學習地震的救援,還到繩索技術最專業(yè)的廣西探洞協(xié)會學習,用于山地搜救?!闭缃M長說,只有練就了專業(yè)的搜救技能,才能在保證自身安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幫助別人。
對于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來講,救援過程中條件艱苦、忍饑挨餓、徹夜搜救、刮擦碰傷都是家常便飯。“生活條件艱苦是難免的,一般遇到重大災難我們都是按人按比例自帶食品和水,而且只能帶些壓縮餅干、泡面這樣的方便食品。救援任務多在下班后接到,夜間救援占到了總救援任務的90%左右。搜救過程持續(xù)48小時連軸轉(zhuǎn)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甄組長介紹,救援隊曾經(jīng)連續(xù)在雪天進行山地搜救整整12天,對每個人的體力和精力都是一種考驗。
在救援的同時,危險時有發(fā)生。甄組長說:“我們在云南彝良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時都曾遇到余震和滾石。記得在云南彝良的一天晚上,我們從山上往山下撤離,山地坡陡,走的都是土路,當時是李延照隊長開著車 ,就看到風擋玻璃上落下了土塊,李隊長下意識地加速沖了過去,瞬間,一塊巨石落了下來,差一點就被砸在石塊下面,非常驚險?!?/p>
2014年“8·3”魯?shù)榈卣鸢l(fā)生時,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第一時間響應,在紅十字總會授權青島紅十字會的指揮下,迅速分兩個梯隊進入災區(qū)。一梯隊搭乘最早的航班,攜帶輕便救援裝備在24小時內(nèi)進入震區(qū)展開作業(yè);同日,二梯隊分乘兩輛救援車攜帶重裝、后勤補給、醫(yī)療等物資長途奔襲32小時趕赴災區(qū)。
進入災區(qū)后,團隊在紅總會和當?shù)卣慕M織協(xié)調(diào)下,充分發(fā)揮團隊技能優(yōu)勢,勘查現(xiàn)場后,設計搭建了第一個物資轉(zhuǎn)運中心;強行徒步進入重災區(qū),建立第一個前進指揮部;抵達龍頭山鎮(zhèn)后,又建立了一個指揮部和災民安置點;第一梯隊成員根據(jù)指揮部命令,攜帶裝備進入救援工作面,當日在龍頭山鎮(zhèn)老街,和國家救援隊協(xié)作破拆三個作業(yè)面,營救遇險群眾5人。
第二天,根據(jù)指揮部命令,全隊攜帶技術裝備突入甘家寨子。甘家寨子是震中的震中,全寨房屋無一幸免,被地震震塌的山體全部掩埋了,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是第一支攜帶專業(yè)技術裝備進入的救援隊。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yè)面后,又協(xié)同武警云南總隊、云南消防和陸軍第14集團軍在現(xiàn)場開展救援,為政府救援力量提供技術和裝備的支持,從廢墟中搜出遇難者8人。他們的事跡,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云的高度贊揚。
一些企業(yè)老板也愿意有條件地給予幫助,救援隊沒有接受。他們認為,這是一支公益性的救援組織,而不是廣告宣傳載體。
當記者問到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時,甄組長說,購買和更新救援裝備的資金不足、沒有社會化的保險公司愿意為隊員投保是眼前最大的困難。當?shù)氐募t十字會組織和一些愛心人士給予很大的幫助,現(xiàn)在基本的裝備都來源于此。但這遠遠不夠,一旦有應急事件發(fā)生,我們裝備和物資還是短缺。因此在訓練的時候,大型救援裝備能不用就不用,以減少磨損,增加使用壽命,用在最關鍵的時候。
一些企業(yè)老板也愿意給予幫助,條件是“藍天”所有的標識都要換成他們的。李隊長和隊員們都沒有接受。他們認為,這是一支公益性的救援組織,而不是某一個公司的廣告宣傳載體,做的是救死扶傷的人道援助,而不是通過這種渠道去賺取金錢。如果那樣,我們藍天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變。
甄組長說:“困難是有的,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走進我們,支援我們?!?/p>
為了讓更多人擁有美好的生活,我們藍天人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