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一萌
重尋記憶中的好人大哥
文|夏一萌
10月8日,由《雷鋒》雜志“好人雷鋒”微信公眾號發(fā)出的一條尋找當年好人大哥的尋人啟事在朋友圈中引來了不小的反響,短短一夜,轉載率達到幾千次之多,到底是什么新聞讓雷鋒人如此關注?
“照片中穿軍裝的男孩,是1994年我在從湖南前往新疆打工的旅途中,深夜在寶雞火車站中轉時遇見的”,看著眼前的照片,陳煜華開始回憶起那段心酸的往事?!澳菚r候剛剛高中畢業(yè),為了盡早打工為家里掙錢,我決定去新疆打工,從湖南到新疆幾乎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的版圖。在規(guī)劃好路線后,我便一路扒火車去新疆。”
回憶起這一路的艱辛,陳煜華抑制不住難過的心情,交通問題解決之后,溫飽又是一大難題?!翱柿宋揖徒幼詠硭墒丘囸I卻難以忍受”,陳煜華說。深夜,在寶雞火車站中轉之時,陳煜華饑寒交迫的四處游逛,眼神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恐懼。
在幾近絕望之時,陳煜華遇見了幾乎改變他未來命運的“恩人”,他叫鄒辛逸,是一名軍人,跟陳煜華一樣同為寶雞火車站的“過客”。
看見陳煜華饑寒交迫的狀態(tài),鄒辛逸毫不猶豫地幫助了這位年輕人。除了解決溫飽之外,還將幾近絕望的陳煜華的夢想重新點燃,給他講了很多鼓勵他的人生哲理,并在臨行時將身上的零錢都留給了陳煜華,在鄒辛逸的一再堅持下陳煜華只好接受。鄒辛逸囑咐道:“去買一張火車票,堂堂正正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陳煜華堅持讓對方留下聯(lián)系方式以便日后答謝,當時的通信條件非常有限,鄒辛逸可以留給對方的僅有一張自己隨身攜帶的照片,并在照片后寫下了自己所在部隊的地址。(河南確山54633部隊81分隊——鄒辛逸)
上圖:照片中的主人公是1994年碰見的好人大哥
這是一個關于尋找記憶里恩人的故事,尋找照片中的主人,成為了陳煜華、這個現(xiàn)在在深圳經(jīng)商且頗有一點小成就的企業(yè)老板的一個心愿。
一路坎坷顛簸到達新疆,陳煜華終于找到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可是命運在當時似乎并不是很眷顧他,小偷的光臨使陳煜華被“洗劫一空”。在失望與傷心之下,他前往當時中國大多數(shù)商人的朝圣之地——廣東,開始做起電器生意。一路走來,陳煜華在生意場的“華山險路”上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坎坷與羈絆,可是每每想要放棄之時,他總會想起當年“恩人”對其說的話,而這些話成了慰藉陳煜華的“心靈雞湯”,也使其在一次又一次的逆境中得到重生。并成為經(jīng)營深圳電器設備的佼佼者。
2012年,陳煜華回到了老家重慶酉陽縣。這一晃20多年過去了,陳煜華總覺得心底有一件事讓他放不下,可是歲月的變遷又讓他不知在哪段碎片中“重拾記憶”。不經(jīng)意間的翻箱倒柜,竟讓陳煜華在柜子里找到了鄒辛逸當年留予他的照片。
往事如過電影般讓陳煜華無法平靜。他很懷念那位淳樸、善良的解放軍,他在生意場上一次次的“不拋棄、不放棄”,冥冥之中與這位解放軍有關。他開始利用當時炙手可熱的微博尋找鄒辛逸,可是3年過去了依然毫無音訊。如今,他想通過好人雷鋒這個集結好人力量的微信平臺來幫助他,只想告訴對方:“當年的滴水之恩,他從未忘卻”,陳煜華說:“我想當面對恩人說聲謝謝,我想去看望這位老朋友,如果對方現(xiàn)在很好,我會很欣慰。如果對方需要我的幫助,我想帶他到深圳,幫他開始新的生活?!?/p>
聽完陳煜華講述的往事,好人雷鋒立即發(fā)布尋找好人大哥的消息,一時間,轉載點贊如潮。一周后的10月13日,有網(wǎng)友看到微信的消息,并提供了尋找好人大哥的線索,如今的鄒辛逸已經(jīng)改名為鄒志金,現(xiàn)居四川內(nèi)江市威遠縣。
聽到這個好消息,陳煜華感動得熱淚盈眶,對《雷鋒》雜志和“好人雷鋒”的感謝更是無以言表。并決定于10月15日專程前往四川內(nèi)江“探親”。
聊起20年前的往事,鄒辛逸顯得略為茫然。雙方都從一個不懂事的毛頭小子一轉眼人到中年了,沒想到這樣一個不經(jīng)意的善舉會讓對方這樣刻骨銘心?;貞浧甬斈甑脑捳Z,陳煜華說;“從老家柜子里看到照片,我就使勁回憶,可是除了當初的感動絲毫沒有褪減外,聊天的內(nèi)容我確實有點記憶模糊了。”也許,這才是最真摯情感,它不如??菔癄€般波濤洶涌,確如雨后甘露般給人帶來絲絲清新。
通過聊天得知,鄒辛逸(鄒志金)從部隊轉業(yè)后在四川內(nèi)江威遠縣交警隊工作,而后又幾經(jīng)周折參與經(jīng)商。如今舊識重逢,鄒辛逸(鄒志金)不愿過多講述自己的艱辛。臨別前,陳煜華希望鄒辛逸(鄒志金)能夠跟他去深圳,對方表示等孩子放假了全家都去深圳找他旅游。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必須的大智慧。時光穿行,歲月游走,生命的長河里,流走的是青春,沉淀下來的才是成熟。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生命中的貴人,因為貴人改變了你,成就了你,提升了你,鍛造了你。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希望人人都可以感恩這個世界里曾經(jīng)給予我們幫助和關愛的人,希望人人都可以常懷一顆仁愛憐憫的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守一顆感恩的心。少年時代,要有禮贊生命的感恩;青年時代,要有自覺信念的價值;壯年時代,要有活水源頭的激進;老年時代,要有愉悅生活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