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紅
【案例】
年近七旬的周姨多年來悉心照顧患有高血壓的老伴,將老伴的起居飲食照顧得無微不至。一年前,周姨的老伴又患上了老年癡呆,周姨要時刻關注老伴的一切,每天都十分忙碌。近日,周姨常常感到焦慮、煩躁,晚上睡覺時還會驚醒,并出現心跳加速、心悸等癥狀,接著就是徹夜失眠。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心理科主任醫(yī)師張柏芳表示,有相關的研究指出,若長期照顧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相對較低,患有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加。而我們常常習慣地只關注患者的情況,其實,照料者也需要家人給予更多的關注。
了解患者病情可減少內疚感
據了解,像周姨一樣因為照顧患病的伴侶而產生心理問題的老年人不在少數。張柏芳表示,對于照料者來說,他們會希望老伴在自己的照顧下變得越來越好。若情況相反,不少照料者就會產生內疚感,并加以自責,會出現如“為什么我這么盡心照顧老伴,但他還是不好呢”的想法。若這些自責、內疚的心理得不到及時的緩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并伴發(f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種種問題。
因此,對于照料者來說,減少內心的自責和內疚感是很重要的。張柏芳指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伴侶的病情有所了解,并適當掌握一些針對疾病的護理辦法。對于一些目前來說醫(yī)學還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如老年癡呆,若患者的病情漸漸加重,要認識到這是疾病的一個發(fā)展過程,并不是自己照顧不周所造成的,照料者無須感到自責和內疚。
無私奉獻也要忙里偷閑
若家中有久病的老人,身為子女,不但要關心患病的一方,對于照料者也應該多加關注。子女應主動承擔部分責任,要適時替換照料者,讓照料者得到適當的休息。
張柏芳表示,照料者首先要意識到照顧有慢病的患者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因此要懂得依靠身邊的親人,不要事事包辦?!昂芏鄷r候,有些照料者對子女替換自己照顧患病的老伴不放心,總是感覺別人沒有像自己那樣盡心盡力地照顧,于是更加擔心和焦慮?!睆埌胤冀ㄗh,于照料者而言,要意識到自己也是老人,應該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能一味地無私奉獻。要明白,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老伴。因此,要學會放松自己,給自己悠閑的時間,舒緩身心的壓力,有利于排除焦慮感。
和患病伴侶溝通要包容
最后,張柏芳提醒,照料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對患病伴侶進行照顧外,更需要和伴侶進行溝通。但很多時候,一些慢性疾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思考,如患有中度以上的老年癡呆,照料者與他們溝通就會比較困難。這時更需要的是包容,要明白患者的“無理取鬧”是因為病情所致,并不是患者不愿意與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