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芳
無意識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人的無意識心理,將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教育內(nèi)容等寓于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組織活動與文化氛圍,引導受教育者去感受和體驗,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任何一種教學現(xiàn)象,學生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蹦敲?,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充分發(fā)揮無意識教育的作用,達到“潤物無聲,教學無痕”的理想境界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得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溝通、平等的探討關系,要認真分析學生,善于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抓住契機,強化實踐體驗,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本文試著從五個方面來闡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無意識教育策略的運用。
一、精設主題,“教”無痕
信息技術課一直都是初始年級學生最向往的課程,剛開始學生興趣盎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度的加深,新鮮感降低,開始出現(xiàn)畏難情緒,加上有些知識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在慢慢消退。為了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繼續(xù)保持高興致,我將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了整合重組,將知識點融合在或大或小的主題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
例如,在教學“WPS文字”模塊的內(nèi)容時,我利用學校一年一次的文化節(jié)書簽設計大賽活動,將原來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設計了“書簽制作”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從收集實物書簽開始,學習如何設計、規(guī)劃紙張大小,如何設置頁邊距,如何利用藝術字、自選圖形、文本框、圖片等進行排版、美化。學生帶著比賽任務,學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記了這是信息技術課,腦子里就想著怎么把自己的書簽做得更漂亮,怎么使自己的書簽與眾不同。幾節(jié)課下來,書簽做好了,WPS的使用方法也在無形中成為學生手中的技能了。
二、以玩促教,“學”無痕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是必須記憶的。傳統(tǒng)的方法是通過強制記憶和反復練習,但這種枯燥的被動記憶法往往需要大量時間,且效果較差。在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的情況下,往往只有個別學生會在課外完成這種純記憶的任務。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練習游戲,依據(jù)教學要求,讓學生進行練習和操作。在練習過程中,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可以讓學生在枯燥的練習過程中尋找“快樂”的學習體驗。
例如,三年級文字輸入的指法訓練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打字指法和打字姿勢后,我利用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借助多種打字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練習指法的興趣,以游戲促練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后讓學生們相互交流一下各自的戰(zhàn)況,看誰拯救的“蘋果”多,哪個同學打的“老鼠”多,哪個同學字母打得又快又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熱情,學生能夠自主地加強指法訓練,在游戲中無形地鞏固了知識。
三、誘導激勵,“愛”無痕
小學生都有好動、好勝、好夸、喜歡被表揚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隨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巧妙點撥,機智激勵,不著痕跡。即使是后進生,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體面地表現(xiàn)自己,實現(xiàn)自我成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比如,張同學是全年級有名的調(diào)皮學生,但他對信息技術課情有獨鐘,常跟我套近乎,說他最喜歡上的課就是信息技術課了。但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他卻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不是毫無征兆地突然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一點小事隨便發(fā)脾氣,有時在自己做完練習后隨便地離開座位去看別人的作品。平靜的課堂時常會被他攪得“浪花朵朵”。為了解決這個困惑,我在班上建立了“電腦小高手”制度,在學生自己練習時,“小高手”有特權離開自己的座位去指導本組同學學習。作業(yè)做得又快又好,又能遵守紀律的同學都有資格擔當“電腦小高手”。同組同學推薦,票數(shù)最多者就能當上“電腦小高手”,每月選一次。張同學為了能爭取當上小組的“電腦小高手”,可謂下足了工夫。從隨口說話到冒出一個字馬上下意識捂住嘴巴,再到后來順利當上“電腦小高手”并努力保持這個稱號,張同學的進步無疑要歸功于這個“電腦小高手”的稱號。
四、把握生成,“智”無痕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學過程中的變數(shù)要比其他學科大,操作結果經(jīng)常會背離教師預設,教學過程中也經(jīng)常會有一些突發(fā)事件。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捕捉教學中的生成,并加以智慧推進,給課堂教學帶來“未曾預設的精彩”。
學校LOGO語言興趣小組的溫同學是個小高手,這是大家公認的。有一次,我讓大家練習用LOGO語言畫一個尾遞歸的圖案,當我走到他身邊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竟然在使用for命令畫圖,可我還沒有講過這個命令,一問才知道他是使用軟件里的幫助菜單在邊學邊做。最后,他在我的幫助下使用for命令成功完成了這幅圖案的繪制。交流結果的時候我特意請他上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方法,并大大地表揚了會學習、愛動腦的溫同學,希望其他同學能向他學習,遇到困難可以使用軟件的幫助菜單來尋求答案。這個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成就了這堂課的精彩。
五、睿智高效,“巧”無痕
例如,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有學生偷偷上網(wǎng),或者玩游戲、小聲說話、偷看漫畫書……教師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上網(wǎng)的學生跟前,輕輕地咳嗽一聲,或者輕輕敲一下其課桌。這樣,學生自然“心領神會”。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多進行“大聲表揚、悄悄批評”,用眼光、手勢、旁敲等行為暗示,不露聲色地提醒學生。
看似無意卻有意,看似隨意卻精心。這就是無意識教育的魅力。教學需要無痕,要想讓學生將注意力傾向于教師含而不露的意圖之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淡化教育痕跡,精心選擇載體,營造一定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真知,學會做人,提高學習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掌握學習和自我教育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