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
2014年12月4日至11日,中國海軍航空兵多架大型飛機4次穿越第一島鏈上的要隘宮古水道,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作為資深“拍攝單位”,少不了貢獻一組精彩照片。這組照片中,有承擔搜索和目標數據中繼任務的“大鼻子”運8J雷達警戒機,有負責電子干擾和情報收集的“高新”8號綜合電子戰(zhàn)飛機,也有擔當反水面艦艇任務的轟6G反艦導彈轟炸機,可謂是“老中青”三代結合。
曝光的圖片中轟6G機頭微微昂起,機翼下四具掛架上的導彈掛梁齊全,明顯的是,內側兩具和外側兩具導彈掛梁的外形不同,和掛架等長的外側掛梁用來掛載常見的鷹擊83K型亞音速空艦導彈,而明顯向前延伸的內側掛梁似乎是用于掛載一種國產新型超聲速空艦導彈。
出島鏈作戰(zhàn),載荷航程性能是硬功夫,“飛豹”和蘇-30戰(zhàn)機雖然也能攜帶4~6枚鷹擊83K這類中型反艦導彈,但戰(zhàn)術飛機攜帶此類外掛時航程受到的影響遠甚于大型飛機,難以前出島鏈,更不要說尺寸重量和鷹擊83K均不是一個量級的新型超聲速空艦導彈了。
雖然一周內“四渡宮古”,但功夫顯然在宮古這個途經地以外。攻勢防御態(tài)勢下,今天的中國海軍航空兵逐漸有能力將戰(zhàn)場放在第一島鏈外,某些國家如果想自恃其強大??諏嵙Φ摹敖槿搿保蔷妥匀灰屗麄儑L嘗“反介入”的厲害。而現在看來,宮古水道很可能是“反介入”作戰(zhàn)中重要的通道。
進入島鏈外廣闊的水域,面臨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體系。除性能先進數量龐大的艦載戰(zhàn)斗機部隊外,僅防空導彈和近防系統就有“標準”家族遠程艦空導彈,改進型“海麻雀”中程艦空導彈,“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密集陣”6管20毫米近防炮,未來還將有激光近防系統的加入,可謂一張密不透風的天網。
想穿透這層天網,除需針對假想敵的發(fā)展特點在戰(zhàn)術上完善自身外,在技術上也不能滿足于易被攔截的傳統亞聲速反艦導彈。而外媒報道中的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新型超聲速空艦導彈一樣,都妙在《孫子兵法》“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中的“奇”字上。
據外媒分析,國產超聲速反艦導彈在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沉默后,近幾年開始厚積薄發(fā)。不久前在央視新聞中曝光的一種從武器試驗艦垂直發(fā)射系統中發(fā)射的反艦導彈也頗引人關注。而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外觀頗為類似“寶石”反艦導彈的CX-1型超聲速反艦導彈也以全尺寸模型形式公開亮相,這似乎說明中國已經補完了這一代不同類型的超聲速反艦導彈的“課程”,準備向更高領域進發(fā)。
關于平臺,由于要滿足飛行速度、射程和戰(zhàn)斗部威力幾大指標平衡,使得導彈尺寸重量難以控制,即便是在轟6G上也只能掛載2枚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這在火力密度上和戰(zhàn)術飛機相當,而平臺生存力卻明顯不強。在新一代大型轟炸機誕生前,也許只有換裝了D-30KP-2發(fā)動機的轟6最新型能夠作為一款過渡的打擊平臺。如果中國海軍航空兵能夠裝備一款以該型為基礎,可以同時外掛6枚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和完善電子戰(zhàn)設備的新型轟炸機作為過渡,下次再穿越宮古水道時,也許就該輪到更多人去“友邦驚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