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學生地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王書紅 (河北省邢臺縣晏家屯中學 054000)
新課程理念要求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地理學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各種地理知識,在加強解題訓練的同時總結解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地理教學 解題方法 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新課程標準,并掌握各類地理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解題過程中,一定的知識儲備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并圍繞學習目標和重點從多角度加以訓練,使其明確、理解和掌握學習重點。其次,在記憶地理要點時,學生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而要圖文并用,既要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又要充分利用地圖,把有關的知識點與地圖結合起來記憶,從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構建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例如,對大洲和大洋的學習,學生只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是不夠的,要想在考試、做題中靈活應用這一知識點,還要記住大洲、大洋的特點、分布和界限。在記憶時,學生可先記住大洲、大洋的名稱,再按大洲、大洋的排列順序、面積大小、形狀特點和大洲、大洋與回歸線、極圈、赤道等特殊緯線的關系,從多方面進行讀圖練習。這樣,學生就會在反復讀圖的過程中記憶并構建空間概念,在此基礎上再結合題意進行分析、歸納、比較、推理,才能逐步提高地理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正確地解答各類地理問題。
教師還要從各種練習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不在多而在于精,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練習和歸納,通過對一些分析性、綜合性較強的選擇題和讀圖題的解答來進行綜合訓練,歸納題目類型和相應的解題方法,使學生做到對不同類型的地理題都能熟悉題目類型,掌握題目特點,采用適當?shù)慕忸}方法解答,逐步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
例如,某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南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以北為溫帶地區(qū),這一點地理坐標是( )。
A.23.5°N, 180° B.66.5°N,180° C.66.5°S,20°W D.66.5°S,160°E
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所涉及到的幾個知識點:東西半球界限、五帶的劃分界限和極晝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范圍及各界限的度數(shù)。其次,學生要根據題干要求逐一分析,“某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該點應為20°W經線上,而不是160°E;“以南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以北為溫帶地區(qū)”,這一點應該在南極圈上,而不是南北極圈都可以,北極圈上應該是以北有極晝極夜,以南為溫帶地區(qū)。解題的關鍵是不能混淆“東西半球界限、五帶的劃分界限和極晝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范圍及各界限的度數(shù)”這些知識點,而且要思路清晰,逐一分析判斷,切忌思維混亂。
讀圖填圖題是地理學科所特有的和必要的一種題型,也是學生學習和考試中的難點。要提高解答讀圖題的能力,學生先要真正掌握地圖,不僅要靜態(tài)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而且要動態(tài)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多用圖,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使用地圖的習慣,還要多總結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并將這些地理知識和地圖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
讀圖題靈活多變,內容廣泛,是對學生地理知識、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等技能的考察,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讀圖題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讀圖填空題。在作答以讀圖填空為主的讀圖題時,學生要認真閱讀題目,細致觀察題中地圖,再結合自己掌握的與該圖有關的基礎知識,進行思考、分析、判斷,準確地填寫答案。
第二類是讀圖分析題。這類題對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地圖的同時,還要認真對圖中信息進行嚴謹?shù)姆治龊涂偨Y。例如,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判斷某地氣候類型和特征,判斷時要分兩步,一是利用氣溫曲線判斷所處溫度帶:(1)全年溫差不大(曲線形狀彎曲度較小),氣溫高(一般多在20度以上),為熱帶;(2)全年溫差大(曲線形狀彎曲度較大),最低氣溫在-5度左右,最高氣溫在30度左右,為溫帶;再結合緯度位置判斷,溫帶緯度較高處為亞寒帶,一般最低溫度-10度左右,最高氣溫在20度左右;溫帶緯度較低處為亞熱帶,一般最低溫度0度以上,最高氣溫在30度左右。二是利用降水柱狀圖判斷降水狀況:(1)看降水是否均勻;(2)看降水量多少。以上兩圖相結合,可知氣候特征,再由特征推斷氣候類型。
第三類是填圖、繪圖題。對所填、所繪地理名稱或字母、數(shù)碼代號及線條等位置、符號力求準確、字跡清楚,讓人看了不致產生混淆和錯覺。
總之,地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方法的簡單掌握,也是習慣的養(yǎng)成。從一開始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基本訓練嚴格要求,要求學生無論是讀書、讀圖,還是填圖、書寫,都必須認真對待,不能馬虎,每次練習或考試都要力求做到審題嚴謹,分析全面,答案規(guī)范,書寫整潔,完卷檢查。教師要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嚴謹、細致的良好學習習慣,減少和杜絕練習和考試中的過失性錯誤。只有經過這樣多次嚴格的訓練,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練習、考試時可以盡量減少或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遺憾,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將大有益處。
王義堂,田寶軍,王碩旺.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
(責編 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