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對許多人來說,2015年的2月,是以一段歸家的旅途開始。每年,這些天南地北的人們,猶如涓涓細流,在大城市中交匯。然后到了年關(guān),便踏上了歸鄉(xiāng)的道路,沿著公路、鐵軌和上升氣流朝著故鄉(xiāng)飛奔而去。
許多年前,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那個時候,家里過年都會回爺爺家團年。爺爺家在一個叫做雙溪的山中小鎮(zhèn),小鎮(zhèn)處在重慶的邊緣,翻過山頭便是貴州的地界。那個時候別說是高速,連穿山隧道都沒有多少,大巴車要在坑坑洼洼的老路上一直顛簸6個多小時,其中一大段是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
車里面是相當逼仄的,回家的人們帶著大包小包,塞滿了整個車廂。小孩子是肯定沒有座位的,我坐在父親的腿上,望著窗外,看著大巴車轉(zhuǎn)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山頭,經(jīng)過了一片又一片的農(nóng)田,數(shù)著田埂中有幾頭老水牛,然后安靜睡去。再睜眼,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已經(jīng)冒著騰騰熱氣擺在了面前。
后來,爺爺奶奶搬進了城里。當我再回到那個差不多廢棄的小鎮(zhèn)時,已經(jīng)是很多年后了。此時高速路取代了老土路,隧道取代了彎彎繞繞的盤山路,曾經(jīng)6小時才能到達的地方,現(xiàn)在2個小時便到了。
我并不知道當年的老路現(xiàn)在是什么模樣,而這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道路其實還有很多。一如本期“最重慶”欄目中的那些老鐵路——1933年建成的北川鐵路,那是重慶有史以來第一條鐵路,拉開了工業(yè)革命的序幕;還有1959年修建的成渝鐵路,這是新中國自主設(shè)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銘記著這座城市的榮耀與夢想……曾經(jīng)在這些鐵軌上飛馳而過的,不只是蒸汽機的轟鳴聲,還有一個時代的印記。
也不是所有的道路都通往故鄉(xiāng)或是過往。在某些人那里,道路回歸了最原始的本質(zhì),代表著對未知的探求。比如媒體人楊見,他帶著一幫兄弟,開著他們心愛的越野車,穿行在曠野和山林之中,實踐著他的“極限前進”。還有一幫驢友,信奉著“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的信條,用雙腳硬生生地在武隆周邊的人跡罕至之處,找到了傳說中的黃金谷。
而另外一些人的道路不在腳下。比如出現(xiàn)在本期“圈子”欄目中的三峽博物館志愿講解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年紀最小的不過弱冠之年,而最大的已經(jīng)是花甲老人。他們不為名也不為利,當解說員只是為了追尋內(nèi)心的精神之路。
還有一些人的道路在文字當中,他們通過文字窺視另外一種人生可能,見識著遠方的陌生風景。他們是深夜坐在重慶購書中心讀書的文藝青年,是在路上抱著kindle手不釋卷的年輕人,也是此刻正讀著本期雜志的你。
祝福在路上的每一個人吧,祝福你們新春快樂,也祝愿你們在2015年的每一段行走之路都能溫暖如春。
On the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