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耀德
一
在我的記憶里,古翰林大約是古城學問最深的人。他到底有多深的學問,我一直沒弄清楚。不過有一件事印象很深,至今難忘。
那是七十年代,那一陣,全國上下興唱“樣板戲”。那年夏天,說是人民公社舉辦樣板戲會演,各生產(chǎn)隊都要參加。那時候,也不知是誰向隊里推薦了古翰林,要他出來排戲。
古翰林是60年代來古城的。據(jù)說之前在清華大學讀書,尚未畢業(yè),因家庭成分高,傳說他家解放前是大地主,后來逃難,古城這邊好像有他一個親戚。他落戶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生產(chǎn)隊,住在我家不遠的一戶人家。他戴一副眼鏡,看上去,普普通通,倒沒什么裝滿知識的樣子。
不過,當時我們還小,沒有文化,總以為他叫古漢林,沒有注意到他叫古翰林。要是現(xiàn)在,你瞧瞧“翰林”兩個字就夠了,那是有學問人家的氣派。莊稼漢的孩子,大多起個諸如二狗、鐵蛋、軍軍、鎖鎖之類的名字就夠好的了,哪有那么多文化,哪知道翰林是干嘛的。
是啊,他的名字就叫翰林,他父親大約想讓他給皇帝老子做個翰林,光耀門楣。沒有想到歷史巨變,帝制被推翻了,古翰林的父親要光宗耀祖的夢想破滅了。
而古翰林呢,他是如何想的?關于這個問題,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后來,我回憶古城的時候,時常想起他來。我想,那時候的古翰林心里的苦真叫苦啊。
對于沒有一個文化人的生產(chǎn)隊來說,古翰林這個有文化的人肯定是能排戲的。這樣,古翰林就被拉出來做總指導,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總導演。那時候,農(nóng)村的條件極差,吃飽肚子都很困難,別說唱戲排練了。不過,古翰林真有兩下子,他居然用一個晚上時間寫出三個劇本:《紅燈記》《劉胡蘭》《沙家浜》。劇本有了,就開始在全隊男女老少中選演員。隊長招來鐵匠、木匠、縫衣匠,做服裝,做道具,置辦舞臺所需的各種器械器材,短短幾天時間就進入排練階段。
夏季,正值農(nóng)忙,所有參加排練的人,白天要從事生產(chǎn)勞動,晚上點上馬燈,在生產(chǎn)隊的大庫房里排練。很難想象,那時候的人熱情怎么那么高。我們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經(jīng)常去看熱鬧。那段時間,我們只是湊了熱鬧,感覺新鮮、好奇罷了。記得一開始扮演李鐵梅的是曹西瓜的小嫂子,剛從老家來,一口蘇北話,一張口笑得人肚皮疼。扮演大胡子張全保的鐵山,大字不識幾個,也記不住臺詞,動作僵硬得跟木偶似的,常常胡說八道。有時候,他現(xiàn)場發(fā)揮的還有那么回事兒。
事實上,大部分演員都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而古翰林呢,與其說是他一字一句教出來,一段兒一段兒地灌出來的,不如說是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動作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表情、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琢磨出來的,雕刻出來的。
盛夏季節(jié),山村的夜晚安詳而寂靜,明月高照四野,夜空星宿閃爍,夜風吹著山谷和田野。村里,一群莊稼漢在昏暗的馬燈下排著戲。
日子,就這么一個晚上一個晚上地翻過。慢慢地,他們的戲也有了形狀了,演戲的人也慢慢進入角色,出了些味道。
秋收后,公社樣板戲會演,古翰林搬出的三臺大戲一下子轟動了東城。
那天晚上,這群莊稼漢演員們可真把戲演絕了,好像他們將所有的情感和藝術細胞都融入戲中了。悲的時候真的哭了出來,是悲泣,是悲憤交加;憤怒時,兩眼冒火,面容改色,如熊熊之火在胸中燃燒,恨得咬牙切齒。尤其劉胡蘭的扮演者李玉蘭,把這位十五歲的女共產(chǎn)黨員,面對敵人的鍘刀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大義凜然演得活靈活現(xiàn)。那一刻,他們好像不是我熟悉的村民了,而是真正的革命戰(zhàn)士,是那場戰(zhàn)斗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那場戲把全場觀眾一下拉進那場殘酷的大革命洪流中。演出結束時,觀眾們竟然忘了鼓掌,人們眼中噙著熱淚,依然置身于那慘烈、悲壯,充滿豪情的歷史情景和回憶里。等到謝幕之后才驚醒,舉起握鐵锨和鐮刀、粗糙而結實的雙手,報以熱烈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那場戲,最令人震撼的是劉胡蘭,她是那個時代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榜樣還有:《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雞毛信》中的海娃,還有小兵張嘎……
其實,關于劉胡蘭,當時我所知甚少,只是讀過一篇文章,還有一本小畫冊,記住了一首歌謠:劉胡蘭,十五歲,參加革命游擊隊……
劉胡蘭是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她是1932年出生的,她的父親劉景謙是個老實巴交的貧農(nóng),一家人生活很苦?!氨R溝橋事變”后,抗日烽火席卷全國,她的童年也經(jīng)歷了火與血的洗禮。她從小目睹了敵人的殘暴和戰(zhàn)爭的慘烈。她8歲喪母,10歲成為兒童團團長,站崗、放哨、為八路軍送情報。13歲的她參加了當?shù)攸h組織開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14歲就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且成為候補黨員。一年后,由于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利誘,她回答說:“給我一個金人也不投降。”劉胡蘭被鍘死時,年僅15歲。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黨員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
劉胡蘭犧牲后,被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吧膫ゴ?,死的光榮”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給劉胡蘭的題詞?!芭滤啦划敼伯a(chǎn)黨?!边@是劉胡蘭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也可以說是她留給世人的遺言?,F(xiàn)在聽來依然令人敬仰。
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她的生,依然很偉大;她的死,也依然很偉大。想一想當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竟然出現(xiàn)了百萬漢奸,也是我們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們中除了一群土匪、黑社會、職業(yè)流氓外,以大漢奸汪精衛(wèi)最為臭名昭著。汪精衛(wèi)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早年他曾跟隨孫中山先生鬧革命,是民主革命時期的民國要員,投敵前曾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主席、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等要職,是位置僅次于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其他的,如國民政府的一些官員、軍閥、知識分子、工商業(yè)者,還有一般的士兵,相比于他們,劉胡蘭實在太偉大了?!皞ゴ蟆币辉~,對于劉胡蘭是當之無愧的。
據(jù)說解放后,云周西村就更名為劉胡蘭村。正如左權縣、志丹縣一樣,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和精神,完全夠得上一個村莊的名號。
二
后來,在縣里舉行的樣板戲大賽上,古翰林他們也拿了大獎,包括劉胡蘭的扮演者李玉蘭,大胡子張全保的扮演者鐵山,黨代表扮演者李隊長,都出了點小名。最出名的是楊桂花,她是李鐵梅的扮演者。
楊桂花是村里長得最漂亮、嗓子最亮的姑娘,曾傳聞她與古翰林相好過,也確有其事。
楊桂花是什么時候開始跟古翰林好上的沒有人知道。大約是排練的時候吧,古翰林教她臺詞、教她唱歌的時候。
古翰林真是個人才,編劇本,說臺詞,唱歌,跳舞,演奏樂器,幾乎是樣樣精通。所有的服裝、道具都是他一一布置的,有的還是他親手制作,或者指點鐵匠、木匠們做的。我一直不明白,當時隊上的人為什么那么聽他的話,他說什么,別人就做什么,他怎么說,別人就怎么做,不講條件,不計辛苦,大家都很努力,唯恐做不好。楊桂花也不例外,并且,她還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辛苦,因為她是主角,是這場戲的靈魂人物之一,不能有絲毫馬虎。
楊桂花的汗水沒有白流,她的天分好,進步快,常常得到古翰林的夸獎。這夸獎吧,頭次、二次,大家可能也沒多在意,次數(shù)多了就有人留意了。
有一次排練的時候,曹西瓜的小嫂子嗓音老打轉,估計是來號了。古翰林批評她不認真,要她向桂花學習。天下的女人都是醋壇子。其實古翰林自己當時并不知道,他在村里女人中間可搶眼了。他經(jīng)常表揚桂花,就已經(jīng)讓幾個女演員心里不舒服了。不過,她們再怎么不舒服,也不敢表現(xiàn)出來,因為她們都是些大姑娘。曹西瓜的小嫂子可不一樣了,她可是天天跟男人在一起的。曹西瓜的小嫂子說,誰能跟桂花比呀,人家可是古城子最俊的姑娘,是人家夢里的月亮……
曹西瓜的小嫂子這么一說,大家伙兒都笑起來。兩個人的臉就立馬紅了,一個自然是楊桂花,另一個就是古翰林了。原本大家并沒有往那邊想,估計桂花可能有了心思。古翰林呢,或許有,或許沒有,當時沒有人知道。
原本大家以為古翰林會發(fā)點脾氣,至少也會說曹西瓜的小嫂子一頓。沒有想到,古翰林清了清嗓子,自己也笑起來。笑過之后,他說,大家白天收莊稼,晚上搞排練,實在辛苦了,就笑一笑吧。笑可以解乏!
在場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笑得真開心。
笑可以解乏,是我第一次聽說,也就記住了。后來我還知道,笑不但可以解乏,還可以延年益壽?!靶σ恍Γ晟??!币院?,但凡身心疲憊之時就會笑一下,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也笑一下,讓它過去。
楊桂花和古翰林那時候在一起到底談戀愛了沒有?我不知道,因為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戀愛”,也就不知道什么叫“談戀愛”了。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覺到,可能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什么秘密。
不過,有一天晚上隊里開會的時候,我枕在古翰林腿上睡覺,迷迷糊糊聽到他跟桂花小聲說著話,好像桂花說她爹她媽死活不同意。具體是不同意什么?沒有聽清,也不知道,也沒有在意。
后來的一件事讓村里人好生懷疑。
那年夏天,村里發(fā)生了一起偷情事件。那年月,這可是傷風敗俗的大事,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這樣,那天下午,在水地里薅草的李嬸去蘆葦?shù)乩锓奖?,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對偷情的鴛鴦。據(jù)李嬸后來給幾個婦女說,那天真是見鬼,剛干了一陣活肚子就痛,一同干活的男人很多,她只好到蘆葦?shù)乩锶?。盛夏季?jié),蘆葦很深,她解開褲帶剛蹲下,不知什么東西擦到了下身,一陣火辣辣地痛,她哎呀一聲驚叫。這一叫可不得了,她把自己也嚇了一大跳。更可怕的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眼前突然冒出兩個白花花的光身子,她以為是撞見鬼了。這下不得了了,她大聲尖叫起來。兩個驚慌失措的男女提著褲子落荒而逃,消失在茂密的蘆葦深處。
李嬸慌慌忙忙跑回來,別人問她怎么了,她說撞見鬼了。隊長罵她,大白天說什么瘋話。李嬸支支吾吾說,好像——看到——兩個——人,一男,一女……
幾個男人說要去追,看看究竟,隊長罵道,沒球事干了,薅草,別聽她胡說八道。
李嬸是個寡婦,平時眼神差點,這一點大家都知道??蛇@事不是鬧著玩的,兩個白花花的光身子,她說決不會看錯。但是,那兩個人到底是誰和誰?她說不上來。別人都說是她想男人想的,看走眼了。她笑嘻嘻地說,她看到兩個白花花的光身子就驚呆了,傻眼了,根本沒有顧上看人家的臉面。
后來,總有好事之人時不時地追問她,說她是不是有顧慮不愿意說。她呢,也賣起了關子,神秘兮兮地說,那女的身段兒長得還真好看,跟桂花一樣俊。此話傳播一番就走了樣,后來就扯到桂花和古翰林身上。
人們風言風語。這件事讓二強爹媽非常惱火,桂花被迫嫁了人。
蘆葦?shù)啬莾蓚€偷情者到底是誰?這件事也算是古城人心中的一個謎團。
細細想來,隊長當初不讓人去追是對的。要是真的追了出來,那兩個人可能就完蛋了,臭名遠揚不說,讓兩家老少也要蒙受恥辱,傷天害理呀。如此看來,隊長實在英明。
可是,李嬸千不該萬不該,她實在不該說那女的像桂花呀。禍從口出,這句話一點不假。也許她說這話也是有嘴無心,就這么一比方,畢竟桂花是村里最俊的姑娘,是村花呀。那時候,村里人說起來,沒有不贊美桂花的。可她這么輕描淡寫地一比方,事情就亂了套,桂花和古翰林的事情就暴露了。
反過來再想一想,要是隊長他們當時追上那兩個人,搞清楚了事實真相,那么,桂花和古翰林的事情是不是又是另一個結果呢?不得而知。
嗨,歷史沒有假設。命運要捉弄誰,不需要誰來提前安排。
三
不過,關于桂花和古翰林的事情,雖然我們只是個孩子,不大懂,但好像有些印象。
古翰林初來古城時住在二強家。二強爹曾是個走江湖的,從山東一路走來,結識不少江湖朋友。也怪了,古翰林初來乍到就讓二強爹給碰上了,然后就被拉到他家。后來又幫他打聽到了他的親戚,才在古城正式落了戶。二強爹可不是省油的燈,幾句話就探出了古翰林的學問。古翰林也就不好意思隱瞞了,每天晚上跟二強爹聊天,說故事。古翰林讀的書多,二強爹知道的故事也不少,兩個人扯扯拉拉很投機。
古翰林就在二強家旁邊的兩間閑房子住下了。
二強爹是道上的人,跟他來往的人多,都是五湖四海的江湖朋友。很快古翰林會說書的事兒就傳開了,老老少少的人都聽說了。在那個文化極度貧乏的年月,知識分子古翰林滿肚子的故事很快就變成了古城人茶余飯后的文化晚餐。那時候,我們經(jīng)常光顧他家。再說了,他光棍一條,我們?nèi)チ艘矡狒[。事實上,最初光顧他家的也不止我們這些孩子,有些愛聽書的大人,包括幾個愛熱鬧的老頭老太太也去。古翰林對誰都很熱情,畢竟他是逃難到這里的,是古城人收留了他。好像這里的每個人,無論大人小孩,都是他的恩人,他總是很小心,很謙卑。他曾給我們講過《說唐》《說岳》《七俠五義》之類。
后來,也不知道是誰向上反映,說古翰林蠱惑人心,宣傳反動思想。這事鬧起一陣風波,上面來人調(diào)查,搜查了他的住處,除了幾本古書,一無所獲。調(diào)查隊走訪街坊鄰居,四鄰老少都說他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老老實實,沒有偷沒有搶,也沒有壞思想。
事情雖然就這么過去了,但古翰林卻更加膽小了,仿佛有一種愧疚感,或者是內(nèi)心始終有一絲惶恐、不安,這些是我們無法體會的。
雖然他被審查的事情過去了,沒有人懷疑他了,不過他說書的歷史使命好像也結束了,因為他的內(nèi)地口音太重,大多聽不懂。剛開始都說湊熱鬧,后來,去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不過,我們這些毛孩子不管那些,有時候沒事干了,隔三差五還去。
記得有那么幾次,我們?nèi)ス藕擦旨业臅r候,碰到了桂花姐姐,桂花姐姐就和古翰林在一起。那時候正在排練樣板戲,桂花姐姐自然是跟古翰林學戲了,我們就是這么認為的。桂花姐姐好看,我們最喜歡,所以就想留下來看他們教戲?qū)W戲。可是,每次我們想要好好看一會的時候,桂花姐姐就說,有事情要走了。我們不明就里,待一會也就出去玩兒了。
這事慢慢傳到桂花爹媽的耳朵里,桂花被爹媽狠狠責罵一頓。據(jù)二強說,他娘問他姐是不是跟古翰林那小子好了?他姐不敢說話,他爹還打了他姐一巴掌,他姐哭得很傷心。
桂花最后嫁給了復員軍人袁得貴。古翰林呢,是不是傷心過?不得而知。
后來我想了想,古城這幾個樣板戲人物,命運都不怎么好。鐵山跟他扮演的角色大胡子張全保一樣,滿臉橫肉,橫行鄉(xiāng)里,他雖然沒有做過十惡不赦之事,但也有些雞鳴狗盜之事,為人一向蠻野、粗魯,在村里沒留下好印象。他近40歲了才從外地娶了個女人,聽說老實了幾年,耕田種地攢了點,又被別人騙了。那個一向為人忠厚的李隊長,是個真正的黨代表,一生沒有犯過一次大錯。分產(chǎn)承包后,他不再當隊長了,種了幾年地,收成不好,又買了幾十只羊,整天放羊。他放羊的時候,是否想起當年,樣板戲上他扮演的那個黨代表的威風呢。
最悲慘的是劉胡蘭的扮演者李玉蘭,她心氣很高,一直想嫁一個吃商品糧的公家人。后來離婚了,帶著兩個女兒嫁給了一個光棍漢農(nóng)民。沒過幾年好日子,這個丈夫又得了重病。為了給男人治病,家徒四壁,四處欠債,而男人的病最終也沒有徹底治好,日子過得非常清苦,四十多歲的人已經(jīng)憔悴的沒了形狀。據(jù)說她的女兒小蘭很爭氣,考上了大學,也算是她的一個盼頭吧。
四
好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想,就在一個生產(chǎn)隊兩百多口人中,他古翰林一個人,就那么準確地選出演員,所有的劇目都是他一手編寫的,所有演員都是他指導訓練的,所有的道具都是他指導制作的。在短短幾個月時間,成功地排練了三臺大戲,這個瘦弱的文人太神奇了。
不過樣板戲之后,古翰林依然默默無聞,只是生產(chǎn)隊給他安排了一些比較清閑的活,比如:看麥地、記工分等。他白天干活,晚上一個人點一盞小油燈看書。他看的多是繁體字的古書,別人借去了也看不懂。我們幾個孩子還時不時去他那里聽書,還是《說唐》《說岳》《水滸》《三國》《七俠五義》……好像他的故事永遠就是這些。他的故事從來沒有給我們講完過,什么時候都是開始,無論什么時候,不管你提起什么人,他都能講一氣,從不亂套。不過他的內(nèi)地口音實在太重,太難聽,太難懂。我們經(jīng)常學,經(jīng)常笑話,他倒是從來不生氣,我們學他,他也學我們,大家就一起笑。笑一笑,十年少……
文革后期,古翰林被中學請去當語文老師。聽說,他講課因為濃重的內(nèi)地口音,學生們聽不明白,他只好板書,一手漂亮的板書叫學生們抄得不亦樂乎。不過他指點的作文非常好,在學校當然無人能比。
古翰林在古城待了近二十年,四十出頭了,始終沒有結婚。別人倒是給介紹過兩個,一個是許天才的媳婦。那年,許天才在山上修路,放炮被炸死了。翻過年,按照村里的習俗,守寡的媳婦就可以嫁人了。許天才的媳婦人長得大大方方,帶一兒一女,她的婆婆也就是許天才的媽媽舍不得兩個孫子,想讓媳婦嫁到本地,有人就托媒到古翰林了。許天才沒死之前跟古翰林關系還不錯,排樣板戲的時候,許天才還扮了個角色。有時候,許天才還叫古翰林到自家吃飯,許天才媳婦能干,做一手好飯,古翰林還木木訥訥地夸嫂子飯香。古翰林平時不大說話,尤其是跟婦女們話更少。
不知為什么,這件事一直沒有下文。
村里有人說,許天才的媳婦再好,畢竟是個寡婦,還帶著兩個孩子,人家古翰林畢竟是個光棍漢,還有文化。也有人說,嗨,文化不文化的能干啥,只要人好,土地肥沃,春耕秋收,生活囫圇,一年四季平平安安,那才叫福。
之后跟古翰林扯上關系的是夏瘸子的傻丫頭胖妞。夏瘸子的老婆是個啞巴,又黑又胖,胖妞卻生得白白凈凈。村里人開夏瘸子的玩笑說,兩個黑饅頭合在一起就變成白饅頭了,雪白雪白的白。你娘的夏瘸子,偷吃紅軍的白面了。
那年排樣板戲,有人建議由胖妞扮演劉胡蘭。村里人大多不識字,以為英雄劉胡蘭的名字叫劉虎蘭,是老虎的虎,虎虎生氣,虎虎生威。胖妞當時也就十六七歲,與劉胡蘭的年齡相當。再說,胖妞身上也有那么一股子虎氣,有人說是一種傻氣,也有人說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夏瘸子聽說了,心里挺高興的,他這一高興就壞了事。有人說,夏瘸子的歷史有問題。
夏瘸子曾經(jīng)當過紅軍,據(jù)說當年看管女俘虜時出了點問題。那女俘虜是地主的小老婆,長得漂亮,后來逃跑了。夏瘸子為此受到部隊的處分。是那地主的小老婆為了逃命主動勾引了夏瘸子?還是夏瘸子一時糊涂違反了紀律?反正小地主婆是從他手里逃跑的,他逃脫不了干系,后來就回鄉(xiāng)養(yǎng)傷了。
胖妞最終沒有能扮演劉胡蘭,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還是胖妞的自身條件真的不合適?反正,她落選了,胖妞非常傷心。后來不知是誰閑得沒事,給胖妞點火,說那年排樣板戲,要不是你瘸子老爹那點破事,你早扮演劉胡蘭了。在全村全縣人面前演戲,要多風光有多風光。那人還說,其實人家古翰林一直很喜歡她。胖妞聽了高興得不得了,每天往古翰林處跑,幫他洗衣做飯,讓古翰林哭笑不得。
大約是七十年代末,或者是八十年代初,有人牽線,阿勒泰那邊有一個吃公家飯的城市姑娘,三十五歲了一直沒有結婚,說一定要找一個有學問的人。媒人把兩面的情況一說,雙方都覺得滿意。古翰林就去阿勒泰結了婚,后來留在那個遙遠的城市了。有說是當中學老師,也有說是到政府什么部門工作了。
二十多年后,大約古城人已經(jīng)把這個人遺忘了。不過,我始終記得,記得這個曾在特殊歷史時期為古城創(chuàng)造了文化的有學問的人。在那個特殊年代,他給村里拍了戲,讓一群目不識丁的莊稼漢當了一把演員,完美地回顧了那場難忘的紅色革命歷史,把革命者的英雄豪情和人間的美好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反面人物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那個時候的我記憶非常深刻,也對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有了一種更直觀的認識。我至今還記得那幾個扮演者的名字。
是的,我始終像記得古城一樣記得這位清華學人。
我始終在想,像古翰林這樣一個有學問的人,古城沒有留住他是古城的悲哀。要是古城留住了他,也許是他個人的悲哀。
那到底是誰的悲哀?
有學問的人是否是文化的悲哀呢?
小金牙
在古城里,小金牙是個有故事的人物。
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小金牙是姚皮匠的老婆。而小金牙的故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估計她的瘸腿丈夫也不知道。老古城里,那些上了年歲的人或許知道,也不一定確切。
先說小金牙的丈夫姚皮匠,瘸子,黑瘦長臉,架一副茶色石頭鏡,戴頂黑色舊禮帽,像舊社會的破落文人,又像個算命先生。姚皮匠的腿是什么時候瘸的?為什么事情瘸的?沒聽人細說過。打小我就知道他拄著拐杖,顛著右腿,一瘸一拐地走路。
姚皮匠家住在老古城北面城墻下的土街旁邊。起初,他的皮匠鋪子就在自家小院里,村里偶爾有人找他,拿一張羊皮或者狗皮,做皮帽子、皮襖什么的。不過,找的最多的還是轉場路過的哈薩克牧民,有修理馬鞍上皮具的,有定做冬天牛皮靴子的。有的干脆拿七八張生羊皮來換三五張熟羊皮回去,自己做自己需要的喜歡的物件。那時候,姚皮匠的皮貨、皮活生意還很興隆。
后來,街面上商店、小賣部多了,物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姚皮匠的皮活生意越來越少了。他把靠路邊的窗戶打開,在家里開起小商店,賣些煙酒點心什么的。
姚皮匠家隔壁李二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婆姨一身的病,家徒四壁,日子很艱難。李家二花,十二三歲,又潑又傻。她經(jīng)常光顧姚皮匠的小店,有時拿一些小餅干什么的坐在自己家墻頭上臟兮兮地吃。
忽然一天,有人悄悄對李二家的說,你家二花跟姚皮匠這樣那樣了……
聽了這話,李二家的唰地跳起來,像吃了一味強心劑,病懨懨的身子骨碌一下來了精神。她從墻頭上一把拽下二花,一路罵罵咧咧,直撲姚皮匠的小店。
李二家的進了小店門,指著姚皮匠破口大罵,老畜生,你為啥糟踏我的丫頭,瘸老鬼,你不得好死!一邊臭罵,一邊鼻涕一把眼淚。
開始,姚皮匠支支吾吾,說別聽別人胡說,沒那事。他說餅干是二花偷偷拿的。二花立馬搶白說,是你給的,她罵姚皮匠說話不算數(shù)。雙方在小店里糾纏不清。
隨后,二花的兩個哥哥趕來。這兩個家伙都是壯小伙子,火氣旺盛,不由分說,將姚皮匠按翻在地,一頓暴打。姚皮匠的左腿也瘸了,干脆成了個癱子。
消息傳到十里外姚皮匠的兒子家,正在給兒媳婦伺候月子的小金牙急急火火帶著兒子趕回來,要找李二家論理,告狀。姚皮匠卻說,算了,都是鄰居,有些誤會,不告了。但是,小金牙不愿意,非要討個說法。
小金牙是什么人物?
據(jù)古城老人說,小金牙原名霍金花,解放前是當?shù)爻隽嗣逆郊?。?jù)說她原本也是貧苦人家的孩子,七八歲時被人販子從內(nèi)地拐來,先是賣給一個大戶人家的少爺做童養(yǎng)媳。十四五歲又被賣給一家地主做小老婆。這時候的小金牙出落得跟花骨朵似的,很得地主歡心,也引起地主大老婆的嫉妒。大老婆家有錢有勢,地主不敢得罪。小金牙好日子沒多長時間又被趕出家門。
小金牙離開地主家,身無分文,無依無靠,后來就做起暗娼。
小金牙最初是在什么地方營生的沒有人知道。她又是什么時候來到古城的,也沒有人確切記得。小金牙初來古城,常受惡人騷擾,其實就是混混常二桿子,白吃人家的豆腐不給錢,還隔三差五收她的份子錢,真是欺負人。小金牙初來乍到,沒有保護傘,只能忍氣吞聲,強忍著淚水。后來遇上幾個大兵,她看到了希望。
那時候的古城很小,就是一座小土城,僅有幾十戶人家。城里沒有什么重要設施,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一座糧倉了。守城看庫的民國大兵每月發(fā)了糧餉,喝酒、賭博、抽大煙,自然也常光顧小金牙,在她溫暖的小炕上逍遙游,一個個“袁大頭”就裝進了小金牙的儲錢罐。另外,她還讓民國大兵收拾了那個常二桿子。因為與民國大兵的特殊關系,小金牙在古城可是響當當?shù)?,街上的地痞混混都老實了,沒有人再敢隨便找她麻煩了。
小金牙時常鑲金戴銀,披綢戴花,涂脂抹粉,小嘴唇一翹,露出一顆小金牙。后來,人們干脆叫她小金牙,至于她姓啥名誰,已經(jīng)不重要了,也沒人在意了。
小金牙成了大頭兵們的尤物,風光了一陣。但大頭兵終歸是大頭兵,沒有幾個錢可折騰,再加上這些家伙平常抽大煙,哪有那么多錢給小金牙。一次偶然的機會,小金牙就瞄上了張三少爺。張三少爺家是古城里的富戶,他家有上千畝土地,牛羊成群,少爺手里當然有錢花銷了。小金牙是如何捕獲張三少爺?shù)模渴菑埲贍斅勚澬扔H自上門的?還是小金牙賣弄風騷主動勾引的?兩種說法都有,反正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就是那蒼蠅蚊子臭蟲蟑螂,臭味相投,一路貨色。
日子久了,這張三少爺對小金牙動了感情,有了納小金牙做小妾的念頭。對此,小金牙不以為然。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前車之鑒啊,昨天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錐心刺骨,怎么能輕易忘記呢。小金牙沒有答應,她也不能答應。張三少爺很不開心,整天悶悶不樂。
小金牙雖然沒有答應張三少爺,但她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愛上了他。沒有不透風的墻,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恩恩愛愛的事情很快讓他老婆知道了。張三少爺?shù)睦掀趴刹皇鞘∮偷臒?,她哭哭啼啼地就告到她婆婆那里,說那小金牙有花柳病,要讓張家斷子絕孫。老太太大怒,立馬派人去教訓教訓這賤貨。張三少爺?shù)睦掀艓Я藥讉€兇悍的老媽子怒氣沖沖而來,將小金牙一頓羞辱。臨走還威脅說,再敢勾引三少爺,定扒了她的房子,趕出古城去。
小金牙氣不過,琢磨著如何出這口惡氣。機會說來就來,一個地方官員很快爬上小金牙的花床。他叫李警長,是縣里有權有勢的人物。這位李警長是軍人出身,是一位國軍團長的警衛(wèi)員,戰(zhàn)場上傷了一只眼睛,被就近安排到警察局當警長。小金牙盡展所能,把這位爺伺候的舒舒坦坦的,湊準機會告了張三少爺老婆的黑狀。小金牙說,那死婆娘罵你是一只眼的臭烏龜。李警長大怒,罵罵咧咧就要去找她的麻煩。小金牙說,這樣去了她不會認賬,得抓她個正著,也不用你親自出馬,她會自己送上門來的。小金牙如此這般一說,李警長點點頭。
第二天,張三少爺再次來找小金牙,小金牙將張三少爺安頓在里屋。然后,她說弄幾樣小菜小飲幾杯,順便出來給了門口要飯的小兒一個銅板,讓他去叫李警長。又給了撿破爛的小丫一個銅板,告訴她到張三少爺家門口嚷嚷,說張三少爺?shù)搅诵〗鹧兰摇R磺邪才磐.?,小金牙端上酒菜,跟張三少爺喝起來。一會兒工夫,張三少爺就醉倒了。原來是她提前給他下了蒙汗藥。他將張三少爺拖到伙房桌子下面藏起來。
李警長一來,小金牙笑臉相迎,兩個人又繼續(xù)飲酒作樂。不一會兒,張三少爺?shù)睦掀艓б粠团舜蜻M門來。小金牙讓李警長先躺在炕上不要吭聲。張三少爺?shù)睦掀艣_進來破口大罵,騷婊子,看你還敢勾引男人。小金牙一邊往炕邊跑,一邊說,是他自己來的,不管我的事。張三少爺?shù)睦掀胖钢簧嫌至R,你個臭烏龜,縮在婊子炕上算什么英雄。李警長掀開被子大喊,哪個瘋婆子敢罵老子,揚起手就給了張三少爺老婆一個嘴巴。張三少爺?shù)睦掀磐蝗灰汇?,還沒有反應過來,接著又罵了一句,臭烏龜,臭王八,為了一個臭婊子,你還敢打我。李警長大罵,瞎了你的狗眼,啪啪又是兩記耳光。
這時候,跟張三少爺老婆一起來的女人發(fā)現(xiàn)不對勁,趕快給李警長賠禮道歉,說,少奶奶,弄錯了,是李警長。張三少爺?shù)睦掀抛旖橇餮瑖樀脩?zhàn)戰(zhàn)兢兢,她到現(xiàn)在也沒有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丈夫就消失了,冒出個李警長來。她拿出隨身攜帶的銀兩給李警長賠罪,灰溜溜地走了。小金牙呢,在一旁偷偷樂著。
張三少爺?shù)睦掀抛詮谋焕罹L教訓一頓后,再也不敢找小金牙的麻煩了。小金牙和張三少爺繼續(xù)瞎混,她盤算著下一步如何讓張三少爺休掉老婆,以便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沒有多久,新疆和平解放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李警長跟隨他的老團長走了。這時候,張三少爺?shù)睦掀抛プC會,找了一幫人對小金牙一頓報復,小金牙被打得鼻青臉腫。小金牙身上的傷還沒有完全康復,縣城就解放了。張三少爺家的財產(chǎn)被政府沒收,娘死爹上吊,張三少爺想逃跑,被打死了。
土改以后,小金牙失業(yè)了,變成了被改造的對象。被政府教育來教育去的,還帶著一個不知爹是誰的女兒,整天不得安生,不得已嫁給了瘸子姚皮匠。至于小金牙嫁給姚瘸子的細節(jié)也有個說法。
那時候,小金牙被批斗的沒了人形,批斗她的,就是常二桿子,這個地痞無賴,流氓無產(chǎn)混混,搖身一變,居然混進了革命者陣營,成了政府的人。他帶一幫窮人瘋狂地批斗小金牙,他要小金牙說出她女兒的親爹是誰,他要小金牙說出她在古城勾引了多少男人,他甚至利用工作之便試圖強迫小金牙就范。小金牙害怕極了,舊社會的流氓地痞混混她見識過的多了,民國大兵她見過的多了,還有地主惡霸土匪黑社會,沒有現(xiàn)在這么狠的,沒有這么不講理的,沒有這么邪惡的。她實在是怕極了,感覺末日來臨,眼前一片漆黑。常二桿子見小金牙不肯就范,就讓她嫁給姚瘸子,有一點作踐她折磨她的意味,她同意了。她想,這可能是她唯一的活路了,也許是救命稻草。
小金牙嫁給姚瘸子,雖然少了常二桿子的騷擾,但也沒過幾天安生日子。三反五反運動,少不了批斗她,讓交待敵特情況。她跟民國大兵睡過覺,跟李警長纏綿過,這些事情古城里的老人都知道。但是,她沒有參與政治活動,也沒有沾染軍事行動,要說她利用民國大兵收拾地痞混混,這倒是真的,她不敢說,因為,常二桿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人物了。她利用李警長教訓地主婆的事情倒是可說,但張三少爺已經(jīng)家破人亡,沒有可說的意義了。她交待不出來,就只好接受批斗,無休無止地批斗。
文革時期,小金牙還常被紅袖章們拽了去,脖子上掛上一雙破鞋,推推搡搡的,游街批斗,細皮嫩肉的臉兒經(jīng)常被人啐的污穢不堪。
那時候我正在上小學,對古城深處冒出的這么一茬子事有些好奇。一次,我從姚皮匠家經(jīng)過,看到小金牙站在門口,皺巴巴的,偶爾露出土黃色的牙,被老樹皮似的嘴唇包裹起來,風吹得她一臉的灰塵。
再后來,好像是風調(diào)雨順了,生活太平了一陣,人們也消停了,沒什么折騰了。小金牙很少出門了,又生了個兒子,做起了生兒育女的事。慢慢地,人們也就把她淡忘了。
現(xiàn)在,小金牙站在自家門口,痛罵自己的丈夫。姚皮匠氣不過,兩人對罵起來。小金牙越罵越生氣,指著姚皮匠說,你個老東西,老不正經(jīng),自己沒臉沒皮,還一點不顧及孩子們的體面。姚皮匠惱羞成怒,又搬出了她的成年舊帳。這下,小金牙可受不了了,那么多見不得人的破爛事,作為一個母親,當著兒子的面,能不生氣嗎。她一咬牙,說要和姚皮匠離婚。兒子勸說無用,一氣之下回了自己家。
幾天后,法庭的人到了姚皮匠家,協(xié)調(diào)財產(chǎn)分割問題。小金牙說,家產(chǎn)只有這些爛房子、爛家什。姚皮匠一口咬定,他多年來開皮匠鋪掙的錢都由小金牙保管。兩個人一個說無,一個說有,爭爭吵吵,沒有結果。
后來,法庭的人到下面了解了一些情況。第二次上門協(xié)調(diào)的時候,法庭的人將小金牙單獨叫了去,過了半天,小金牙在法庭的人監(jiān)督下,從自家雞窩下,挖出一個陶罐。小金牙抱著陶罐大聲痛哭,嘴里不住地喊著,命根子,我的命根子……
法庭的人打開陶罐上的塑料紙封口,將里面的東西輕輕倒了出來,一些金銀首飾、袁大頭,還有一沓十元幣值的人民幣,約兩千元。
最后的結局是,房產(chǎn)家什一人一半,金銀首飾和袁大頭歸了小金牙,現(xiàn)金大部分給了姚皮匠養(yǎng)老,小部分留給小金牙當作生活費。后來,姚皮匠賣了房產(chǎn)跟兒子一起生活去了。小金牙帶上金銀去外地投靠女兒,故事就此結束了。
幾年后,聽說姚皮匠死了,小金牙失去了音訊。只是現(xiàn)在,我常在酒樓賓館聽到有人說那些做小姐的年輕姑娘時,就想起小金牙,不由自主地回頭看一眼,她們是否也有一顆小金牙。
啞 妻
胥瞎子是古城唯一的老紅軍,他的經(jīng)歷鮮為人知。而他的啞巴老婆的身世更是個謎。
胥瞎子長一副玉石眼,貓腰駝背,渾身臟兮兮的,那副邋遢相,怎么能夠和偉大而神圣的紅軍聯(lián)系在一起呢?可他家門楣上確確實實掛著“光榮之家”的紅色匾額。在六七十年代,這塊小小的匾額,上面寫著“光榮之家”四個金光閃閃大字的紅色匾額,對于一個家庭的榮耀是可想而知的。
在村里,他跟平常社員沒啥兩樣,普普通通,默默無聞。實際上,他甚至連個普通社員也比不上,他既不會伺弄莊稼,也不能干農(nóng)活,整天病歪歪的,牽不得牛,趕不動馬,說不會說,道不會道,笨得要死,邋遢得要命。要是沒人提起,誰知道他還是個老紅軍?
我上小學的時候,胥瞎子曾經(jīng)被請進學校講革命英雄事跡。這家伙一口老家話(四川或貴州方言),誰也聽不懂,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后來聽人說,胥瞎子在老家被抓了壯丁,后來又被紅軍俘虜參加了紅軍。北上時受了傷,與隊伍失散。據(jù)說,他的玉石眼就是打仗時被炮彈炸的。
看起來,胥瞎子的故事還挺有些傳奇色彩的。但是,對自己的經(jīng)歷,胥瞎子一句也說不清。一個是他不愿意說,另一個是他說起話來嗚嗚啦啦,顛三倒四,沒人聽,都說他瞎球諞。
胥瞎子的啞巴老婆,又黑又胖,整天哇哇亂叫。啞巴老婆給他生了兩兒兩女,大兒子外號雪大郎,個兒高,跟他爹一樣,有些窩囊。據(jù)說剛上學時,他總是把自己的姓寫成雪,遭人笑話。雪大郎初中沒畢業(yè)就在生產(chǎn)隊參加勞動了。大女兒年齡與我年齡相仿,小學時同年級,整天吊兩通黑鼻涕,學習差,常留級。小兒子長得白白凈凈,挺聰明,人們叫他雪小郎。另一個女兒也是臟兮兮的。你別看雪大郎窩窩囊囊的,從我記事起,他們家實際上就是雪大郎在當家,胥瞎子不吭不哈,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雪大郎說了算。難怪要叫雪大郎呢。
胥瞎子家在小學附近,每天上學放學的小學生從他家門前走過,總有調(diào)皮搗蛋的,哇哩哇啦地學啞巴。黑啞巴大怒,從屋里沖出來,哇哩哇啦地罵著。土牛的嬸子是啞巴,懂些啞語,給別人教了,結果惹得黑啞巴搬上石頭瓦片追著學生打。這時候,雪大郎出現(xiàn)了,對啞巴媽媽喊兩聲,比劃一下,啞巴哇啦一聲,撂下石頭,氣哼哼地走了。一邊走,一邊扭過頭來,翻著大眼睛,嘴里咕咕叨叨罵著。雪大郎對學生說,哎,啞巴啥也不懂,惹急了,她拿石頭砸傷你怎么辦?
每年春節(jié)前公社要搞擁軍優(yōu)屬活動,給每個軍烈屬家發(fā)一副春聯(lián),“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另外就是會餐,有紅燒肉、粉蒸肉、牛肉丸子等等,這是最實惠的。那時候窮的丁當響,家家戶戶都吃不飽,沒有油水,別說肉了。會餐有限制,每個軍烈屬家只允許一個大人參加,當然,一個大人可以帶一個小孩。后來,允許一個大人帶兩個小孩。每年都是雪大郎帶著他弟弟會餐。胥瞎子是老紅軍,自然要上桌子的,跟領導們在一起。那副邋遢相,平日里也不受領導們待見,只是這樣的活動,他才受到最高禮遇,反正一年也就這么一次,領導們顯得還很熱情。而他的啞巴老婆,帶著兩個臟兮兮的女兒被攔在大門外,聞著饞人的油肉香味,哇哇哇地亂叫。雪小郎那小子機靈,乘大家爭著吃丸子的工夫,他把丸子咬一口,剩下的一半趕快捏在手里,又去搶另一個。等上下一道菜的工夫,他趕快跑到大門口,把兩個半拉肉丸子悄悄塞給他的啞巴母親。這時候,啞巴不再叫了,她把兩個半拉丸子分給兩個女兒,伸出舌頭用力舔著手上沾著的油和肉末兒,臉上流著淚,幸福地笑著。大約這是我唯一見到啞巴笑的樣子。
后來,一次偶然機會,聽到一則消息,說有一年春節(jié),胥瞎子在老鄉(xiāng)家喝醉了酒,說出了啞巴的身世……
那一年,他們的隊伍在甘陜一帶被馬匪打散,他負了傷,躲進一個山村,被一戶老兩口救下。馬匪追進村,發(fā)現(xiàn)了血跡,馬匪拿刀指著老兩口,要他們交出共匪,老兩口說不知道,馬匪就把老兩口給殺害了。老兩口有個啞巴女兒,大約十六七歲,被幾個馬匪糟蹋了,她硬是沒有指出胥瞎子的藏身之地。馬匪走后,胥瞎子幫著啞巴掩埋了老兩口,又去找隊伍了。后來,一時找不到隊伍,他又回到了啞巴家……
多年以后,我一直在想,要是胥瞎子當年沒有負傷,他會怎樣呢?要是啞巴把他交給了馬匪,他自然是馬匪的刀下鬼了。好長一段時間,我眼前總浮現(xiàn)啞巴那張臉,那個眼神。就是擁軍優(yōu)屬會餐時,她在門外焦急地吶喊和憤怒的表情,感覺她有什么話要說。我始終在想,要是她不是啞巴,會說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