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
全軍覆沒
“氣勢磅礴的伊瓜蘇瀑布群、潮濕茂密的亞馬孫雨林,風光旖旎,草色青青”,這是我們對巴西的慣有印象。而絕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國家的東北部卻不甚了解,事實上,那里遍布裸露的
全軍覆沒
“氣勢磅礴的伊瓜蘇瀑布群、潮濕茂密的亞馬孫雨林,風光旖旎,草色青青”,這是我們對巴西的慣有印象。而絕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國家的東北部卻不甚了解,事實上,那里遍布裸露的巖石,到處是布滿砂礫的荒漠,多刺的灌木叢需要在半干旱的貧瘠土壤中頑強抗爭才能夠生長。盡管,這片土地著實荒涼得令人意外,但這里卻生活著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鳥兒——小藍金剛鸚鵡。
國際鳥類保護協(xié)會的鳥類專家湯姆從1990年開始,就在巴西東北部尋找這世間罕有的“藍精靈”——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又名小藍金剛鸚鵡,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之一。最早由德國博物學家喬治·馬克桂福于1638年在巴西的伯南布哥州所記載。1819年,德國自然學家斯皮克斯前往巴西尋找異常美麗的鳥兒。他在巴西東北部一帶發(fā)現(xiàn)了這一品種,并射殺了一只制成標本,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
小藍金剛鸚鵡居住在卡巴爾河岸的森林走廊里(干旱森林氣候),它們十分鐘愛開闊的林地和有豐富種子的樹林。有意思的是,它們的羽毛呈深淺不一的藍色,如絕大部分羽毛呈精致的灰藍色,前胸和腹部帶點亮綠的色調(diào),頭頂羽毛為淺藍灰色,尾巴及翅膀部分又散發(fā)著迷人的亮藍色,而眼睛附近裸露的皮膚則為暗灰藍色。雌鳥和雄鳥在外觀上大致相同,但通常雌性個頭較為小巧。由于森林砍伐等人類活動范圍的日益擴大,原本生活范圍就很有限的它們很快暴露在盜獵者無情的獵槍下。1986年,全世界僅剩3只野生的小藍金剛鸚鵡。到2000年,最后一只野生小藍金剛鸚鵡也失去了蹤跡。小藍金剛鸚鵡被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四大美“藍”
其實,在金剛鸚鵡家族中,共有四種藍色鸚鵡,小藍金剛鸚鵡僅僅是四大美“藍”之一。藍金剛家族的另外三名成員分別是淺藍綠金剛鸚鵡、李爾氏金剛鸚鵡和藍紫金剛鸚鵡。它們無一例外都擁有異乎尋常的美麗外表、極其友善的性格以及碩大可愛的體型,這使得它們簡直成了盜獵者的心頭愛。在人類接連瘋狂的捕獵買賣中,它們的數(shù)量都急劇下降,近乎絕種。許多野生金剛鸚鵡在幼年時,就被走私者非法買賣、人工圈養(yǎng),以至于大部分成年金剛鸚鵡連基本的飛行能力都喪失了。
藍金剛家族中的淺藍綠金剛鸚鵡已經(jīng)在20世紀60年代絕種;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1978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它們的野外數(shù)量只有約60只;而在巴西潘塔納爾濕地及洪水泛濫的草地間活動的藍紫金剛鸚鵡最為人所熟知,它們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是藍金剛家族中野生種數(shù)量唯一超過1000只的種類。不過,當?shù)夭柯淙杂幸运{紫金剛鸚鵡的羽毛作為裝飾的習俗,它們碩大的體型在某些部落人眼中更是一頓美味的大餐。對覬覦它們高身價的偷盜者而言,藍紫金剛鸚鵡簡直就是搖錢樹,這讓藍紫金剛鸚鵡面臨的處境極為艱難。
李爾氏金剛鸚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鳥類標本博物館的“座上賓”。在過去,許多貴族對于這種漂亮的藍色鸚鵡羽毛的喜愛直接導致此種鳥兒被大量獵殺,制成標本或拔取羽毛。它們和藍金剛鸚鵡的其他成員一樣,都有著強壯有力的腿和爪、彎曲的喙以及華麗且極長的尾羽。和淺藍綠金剛鸚鵡一樣,它們被認為是可能已經(jīng)滅絕的物種,但是,1978年一次發(fā)現(xiàn),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
尋找“圣杯”
巴西動物學家赫爾·穆特在巴西東北部地區(qū)探險了不下10次,從1964年開始,他就熱衷于搜尋李爾氏金剛鸚鵡這個物種。可以說,他搜索過的區(qū)域,覆蓋面積都超過了他的家鄉(xiāng)法國。直到14年后,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蹤影。
這處隱藏頗深的野外棲息地位于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內(nèi)陸的砂巖懸崖上,那里植物群種極其匱乏、土壤貧瘠、氣候干燥。如若想要走進砂巖附近的地帶,就不得不騎馬前行。而且,想要穿越那適合貧脊干旱土質生長的低矮灌木叢并非易事。只有從洶涌的灌木叢中“掙脫”出來,才得以繼續(xù)徒步前行,一睹野生鸚鵡們的絕艷風采。穆特將這片荒地形容為:“遠離世界的震撼”。他的理解不無道理:當人們跋山涉水,正精疲力竭的時候,全世界最罕見的鸚鵡們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任誰都會瞬間被它們震撼,心都會被它們那攝人心魄的身影所融化。
1978年,穆特在某處荒原中碰巧遇見一位當?shù)孬C人。那位仁兄正在狼吞虎咽地吃著一只“烤雞”,不過,地面上卻灑滿了藍色的大羽毛。內(nèi)心狂喜的穆特毫不猶豫地拾起最為精致的幾片,如獲至寶。和這位獵人別過后,他回到住地,對羽毛進行了詳細的測量,由于曾經(jīng)在動物園里研究過李爾氏金剛鸚鵡,在測量完的一瞬間,他立刻明白,“圣杯”也許就在不遠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1978年12月的最后一天,赫爾·穆特終于發(fā)現(xiàn)了約有60只李爾氏金剛鸚鵡的野生鸚鵡種群。它們棲息于巴西東北部的這塊砂巖峭壁上,大部分在砂巖峭壁上筑巢,也有些會在棕櫚樹樹洞中筑巢。
李爾氏金剛鸚鵡具有驚人的價值,一只成熟的李爾氏金剛鸚鵡售價可高達1~2萬美元,這可大大刺激了那些想要發(fā)現(xiàn)它們并抓住它們的盜獵者。最受盜獵者青睞的捕獵方式是降低織網(wǎng)密度,當金剛鸚鵡飛離固定區(qū)域,它們就會被這些網(wǎng)纏住,然后開始“環(huán)球旅行”,成為富有的私人收藏家的萌寵。
李爾氏金剛鸚鵡不僅有被捕的高風險,還面臨食物短缺的危機。它們尤其鐘愛利科瑞棕櫚樹的果實,可以說它們90%的食物都源自這種獨特的果子。因此,高度依賴單種食物的特性也是導致李爾氏金剛鸚鵡生存困難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近親繁殖的問題已然敲響了警鐘。巴西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的過度開發(fā)以及無情的森林大火,導致僅有幾對鳥兒能正常繁殖,這60只大部分都是兄弟姐妹。擴充基因庫迫在眉睫,否則還是會因為近親繁殖問題產(chǎn)生病變而造成絕種。因此李爾氏金剛鸚鵡的前途十分堪憂。
目前,人們尚不清楚,為何李爾氏金剛鸚鵡如此罕見。但無論其稀缺性的原因是什么,有一點毫無疑問,即李爾氏金剛鸚鵡已瀕臨絕種。它們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也就是說,這60多只野生李爾氏金剛鸚鵡可能會是此種鳥兒完全滅絕前的最后一批。
震驚世界的保育成果
在這次驚人的發(fā)現(xiàn)之后,許多國際性保護組織展開了一系列緊急的救援行動,再加上巴西政府的明令保護政策,20世紀90年代,它們的野生數(shù)量上升至100多只。2001年,猛增到250只;2004年,數(shù)量達到可觀的400~500只;2006年,達到630只;2008年,李爾氏金剛鸚鵡的復育數(shù)量已突破千只大關。這是個多么鼓舞人心的數(shù)據(jù)啊!不過,由于環(huán)境嚴重干旱,人們還是擔心,環(huán)境問題或可影響其未來繁殖。另一方面,走私和非法買賣的情況仍然屢禁不止。在1992~1995年間,就有20只被偷運走私。僅1996年這一年,就又有19只失去了蹤影。
時至今日,由于保育行動的落實,嚴禁盜捕與買賣政策工作的加強以及保護區(qū)范圍的擴大,給了李爾氏金剛鸚鵡一次重生的機會。2007年,巴西環(huán)保組織在美國鳥類保護協(xié)會的協(xié)助下,將原有保護區(qū)的覆蓋面積擴大了10倍,其中就包括有著大量懸崖以及裸巖的荒漠地區(qū)。這無疑在物種的保護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李爾氏金剛鸚鵡只吃利科瑞棕櫚樹這一特定樹種的果實。不過,這種果實很硬,所以它們有時候會在牧地上撿被牛羊反芻過或是排泄出來的果實來吃,因為這樣,果實吃起來會比較軟。但一旦這樣做,它們嬌小的身軀就很容易成為牛羊踐踏的對象。棲息地的破壞與利科瑞棕櫚樹脆弱的生長環(huán)境造成這種棕櫚果實一直沒有充分的數(shù)量供給李爾氏金剛鸚鵡,所以保護利科瑞棕櫚樹也是李爾氏金剛保育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在某基金會的支持下,有些長著利科瑞棕櫚樹的地方已經(jīng)被圍了起來。不過,要維持主食供應仍是一個不小的任務,大約450顆棕櫚樹果實才能喂飽一只李爾氏金剛鸚鵡。
現(xiàn)今,至少有74只圈養(yǎng)李爾氏金剛鸚鵡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家手中和國家動物園里。這些鳥兒也同樣具有保護價值,但是卻無法統(tǒng)一記錄和管理。因此,它們的處境仍然不容樂觀。值得慶幸的是,成功拯救李爾氏金剛鸚鵡這一事實給我們?nèi)祟惿狭酥匾徽n,我們有責任去拯救其他瀕危的物種。巖石,到處是布滿砂礫的荒漠,多刺的灌木叢需要在半干旱的貧瘠土壤中頑強抗爭才能夠生長。盡管,這片土地著實荒涼得令人意外,但這里卻生活著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鳥兒——小藍金剛鸚鵡。
國際鳥類保護協(xié)會的鳥類專家湯姆從1990年開始,就在巴西東北部尋找這世間罕有的“藍精靈”——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又名小藍金剛鸚鵡,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之一。最早由德國博物學家喬治·馬克桂福于1638年在巴西的伯南布哥州所記載。1819年,德國自然學家斯皮克斯前往巴西尋找異常美麗的鳥兒。他在巴西東北部一帶發(fā)現(xiàn)了這一品種,并射殺了一只制成標本,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
小藍金剛鸚鵡居住在卡巴爾河岸的森林走廊里(干旱森林氣候),它們十分鐘愛開闊的林地和有豐富種子的樹林。有意思的是,它們的羽毛呈深淺不一的藍色,如絕大部分羽毛呈精致的灰藍色,前胸和腹部帶點亮綠的色調(diào),頭頂羽毛為淺藍灰色,尾巴及翅膀部分又散發(fā)著迷人的亮藍色,而眼睛附近裸露的皮膚則為暗灰藍色。雌鳥和雄鳥在外觀上大致相同,但通常雌性個頭較為小巧。由于森林砍伐等人類活動范圍的日益擴大,原本生活范圍就很有限的它們很快暴露在盜獵者無情的獵槍下。1986年,全世界僅剩3只野生的小藍金剛鸚鵡。到2000年,最后一只野生小藍金剛鸚鵡也失去了蹤跡。小藍金剛鸚鵡被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四大美“藍”
其實,在金剛鸚鵡家族中,共有四種藍色鸚鵡,小藍金剛鸚鵡僅僅是四大美“藍”之一。藍金剛家族的另外三名成員分別是淺藍綠金剛鸚鵡、李爾氏金剛鸚鵡和藍紫金剛鸚鵡。它們無一例外都擁有異乎尋常的美麗外表、極其友善的性格以及碩大可愛的體型,這使得它們簡直成了盜獵者的心頭愛。在人類接連瘋狂的捕獵買賣中,它們的數(shù)量都急劇下降,近乎絕種。許多野生金剛鸚鵡在幼年時,就被走私者非法買賣、人工圈養(yǎng),以至于大部分成年金剛鸚鵡連基本的飛行能力都喪失了。
藍金剛家族中的淺藍綠金剛鸚鵡已經(jīng)在20世紀60年代絕種;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1978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它們的野外數(shù)量只有約60只;而在巴西潘塔納爾濕地及洪水泛濫的草地間活動的藍紫金剛鸚鵡最為人所熟知,它們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是藍金剛家族中野生種數(shù)量唯一超過1000只的種類。不過,當?shù)夭柯淙杂幸运{紫金剛鸚鵡的羽毛作為裝飾的習俗,它們碩大的體型在某些部落人眼中更是一頓美味的大餐。對覬覦它們高身價的偷盜者而言,藍紫金剛鸚鵡簡直就是搖錢樹,這讓藍紫金剛鸚鵡面臨的處境極為艱難。
李爾氏金剛鸚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鳥類標本博物館的“座上賓”。在過去,許多貴族對于這種漂亮的藍色鸚鵡羽毛的喜愛直接導致此種鳥兒被大量獵殺,制成標本或拔取羽毛。它們和藍金剛鸚鵡的其他成員一樣,都有著強壯有力的腿和爪、彎曲的喙以及華麗且極長的尾羽。和淺藍綠金剛鸚鵡一樣,它們被認為是可能已經(jīng)滅絕的物種,但是,1978年一次發(fā)現(xiàn),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
尋找“圣杯”
巴西動物學家赫爾·穆特在巴西東北部地區(qū)探險了不下10次,從1964年開始,他就熱衷于搜尋李爾氏金剛鸚鵡這個物種??梢哉f,他搜索過的區(qū)域,覆蓋面積都超過了他的家鄉(xiāng)法國。直到14年后,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蹤影。
這處隱藏頗深的野外棲息地位于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內(nèi)陸的砂巖懸崖上,那里植物群種極其匱乏、土壤貧瘠、氣候干燥。如若想要走進砂巖附近的地帶,就不得不騎馬前行。而且,想要穿越那適合貧脊干旱土質生長的低矮灌木叢并非易事。只有從洶涌的灌木叢中“掙脫”出來,才得以繼續(xù)徒步前行,一睹野生鸚鵡們的絕艷風采。穆特將這片荒地形容為:“遠離世界的震撼”。他的理解不無道理:當人們跋山涉水,正精疲力竭的時候,全世界最罕見的鸚鵡們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任誰都會瞬間被它們震撼,心都會被它們那攝人心魄的身影所融化。
1978年,穆特在某處荒原中碰巧遇見一位當?shù)孬C人。那位仁兄正在狼吞虎咽地吃著一只“烤雞”,不過,地面上卻灑滿了藍色的大羽毛。內(nèi)心狂喜的穆特毫不猶豫地拾起最為精致的幾片,如獲至寶。和這位獵人別過后,他回到住地,對羽毛進行了詳細的測量,由于曾經(jīng)在動物園里研究過李爾氏金剛鸚鵡,在測量完的一瞬間,他立刻明白,“圣杯”也許就在不遠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1978年12月的最后一天,赫爾·穆特終于發(fā)現(xiàn)了約有60只李爾氏金剛鸚鵡的野生鸚鵡種群。它們棲息于巴西東北部的這塊砂巖峭壁上,大部分在砂巖峭壁上筑巢,也有些會在棕櫚樹樹洞中筑巢。
李爾氏金剛鸚鵡具有驚人的價值,一只成熟的李爾氏金剛鸚鵡售價可高達1~2萬美元,這可大大刺激了那些想要發(fā)現(xiàn)它們并抓住它們的盜獵者。最受盜獵者青睞的捕獵方式是降低織網(wǎng)密度,當金剛鸚鵡飛離固定區(qū)域,它們就會被這些網(wǎng)纏住,然后開始“環(huán)球旅行”,成為富有的私人收藏家的萌寵。
李爾氏金剛鸚鵡不僅有被捕的高風險,還面臨食物短缺的危機。它們尤其鐘愛利科瑞棕櫚樹的果實,可以說它們90%的食物都源自這種獨特的果子。因此,高度依賴單種食物的特性也是導致李爾氏金剛鸚鵡生存困難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近親繁殖的問題已然敲響了警鐘。巴西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的過度開發(fā)以及無情的森林大火,導致僅有幾對鳥兒能正常繁殖,這60只大部分都是兄弟姐妹。擴充基因庫迫在眉睫,否則還是會因為近親繁殖問題產(chǎn)生病變而造成絕種。因此李爾氏金剛鸚鵡的前途十分堪憂。
目前,人們尚不清楚,為何李爾氏金剛鸚鵡如此罕見。但無論其稀缺性的原因是什么,有一點毫無疑問,即李爾氏金剛鸚鵡已瀕臨絕種。它們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也就是說,這60多只野生李爾氏金剛鸚鵡可能會是此種鳥兒完全滅絕前的最后一批。
震驚世界的保育成果
在這次驚人的發(fā)現(xiàn)之后,許多國際性保護組織展開了一系列緊急的救援行動,再加上巴西政府的明令保護政策,20世紀90年代,它們的野生數(shù)量上升至100多只。2001年,猛增到250只;2004年,數(shù)量達到可觀的400~500只;2006年,達到630只;2008年,李爾氏金剛鸚鵡的復育數(shù)量已突破千只大關。這是個多么鼓舞人心的數(shù)據(jù)??!不過,由于環(huán)境嚴重干旱,人們還是擔心,環(huán)境問題或可影響其未來繁殖。另一方面,走私和非法買賣的情況仍然屢禁不止。在1992~1995年間,就有20只被偷運走私。僅1996年這一年,就又有19只失去了蹤影。
時至今日,由于保育行動的落實,嚴禁盜捕與買賣政策工作的加強以及保護區(qū)范圍的擴大,給了李爾氏金剛鸚鵡一次重生的機會。2007年,巴西環(huán)保組織在美國鳥類保護協(xié)會的協(xié)助下,將原有保護區(qū)的覆蓋面積擴大了10倍,其中就包括有著大量懸崖以及裸巖的荒漠地區(qū)。這無疑在物種的保護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李爾氏金剛鸚鵡只吃利科瑞棕櫚樹這一特定樹種的果實。不過,這種果實很硬,所以它們有時候會在牧地上撿被牛羊反芻過或是排泄出來的果實來吃,因為這樣,果實吃起來會比較軟。但一旦這樣做,它們嬌小的身軀就很容易成為牛羊踐踏的對象。棲息地的破壞與利科瑞棕櫚樹脆弱的生長環(huán)境造成這種棕櫚果實一直沒有充分的數(shù)量供給李爾氏金剛鸚鵡,所以保護利科瑞棕櫚樹也是李爾氏金剛保育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在某基金會的支持下,有些長著利科瑞棕櫚樹的地方已經(jīng)被圍了起來。不過,要維持主食供應仍是一個不小的任務,大約450顆棕櫚樹果實才能喂飽一只李爾氏金剛鸚鵡。
現(xiàn)今,至少有74只圈養(yǎng)李爾氏金剛鸚鵡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家手中和國家動物園里。這些鳥兒也同樣具有保護價值,但是卻無法統(tǒng)一記錄和管理。因此,它們的處境仍然不容樂觀。值得慶幸的是,成功拯救李爾氏金剛鸚鵡這一事實給我們?nèi)祟惿狭酥匾徽n,我們有責任去拯救其他瀕危的物種。
當鸚鵡遇到富豪
你肯定有所耳聞,一些富豪們通過曬自己和獵豹“萌寵”的合照來 “炫富”。這都不算什么,在一處野生動物保護中心,里面有超過2500只罕見的野生動物,可以說,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瀕危物種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這個地方不在亞馬孫的熱帶雨林里而是在遙遠的阿拉伯國家——卡塔爾,它就是阿爾·瓦布拉野生動物保護中心。
起初,它只是一座因私人興趣而建立的動物收集中心,由于收集奇異動物給富豪帶來了極大的樂趣,于是富豪把它翻新擴大,建起了一座頗具專業(yè)化水準的稀有動物育種研究基地。這里擁有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動物護理團隊、實驗室、最好的天然食品,以及人工降雨設備。
研究基地不向公眾開放,許多區(qū)域標有“禁止入內(nèi)”標志,呈封閉狀態(tài),此舉的目的是希望游客別去打擾那些生性敏感的罕見動物。有些圍墻專門用作隔離,這一獨特做法,成功保護了那些繁殖困難的野生物種。多年下來,這里收集了許多世界上最美麗的動物物種,包括極樂鳥、大型鸚鵡、獵豹、大羚羊等,同時他們肩負著多個瀕危物種的拯救工作,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拯救小藍金剛鸚鵡。在2000~2003年,這位富豪從兩位生物學家手中購入了30多只圈養(yǎng)小藍金剛鸚鵡,交由他所建立的龐大育種基地進行繁育。擁有充足資金和技術支持的育種基地頓時成為了擁有最多圈養(yǎng)小藍金剛鸚鵡的機構,且每年都有新的小藍金剛鸚鵡成功誕生。目前,這里的圈養(yǎng)小藍金剛鸚鵡的數(shù)量已接近百只,占目前全球現(xiàn)存數(shù)量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