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榮/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
地方債置換新政解
地方債置換是在現有《預算法》的法律框架下,實現了地方政府債務的規(guī)范管理,又較好地處理了新舊債務過渡,防范違約風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雖然在本質上是借新還舊,但也存在積極的意義。
第一,終結了隱性債務舊體制。眾所周知,我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是在違反《預算法》規(guī)定的情況下,通過國有企業(yè)(融資平臺)進行舉借的隱性債務?,F在將隱性債務顯性化,是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新飛躍。第二,終結了城投公司、融資平臺的融資怪象。長期以來,城投公司、融資平臺在舉債時大都從事公益性資本項目。然而,根據監(jiān)管要求,企業(yè)融資必須以較高的盈利能力為前提,而且只有資產多了負債才能增加。于是融資平臺成天包裝盈利、包裝利潤,本是地方政府正當的融資需求,卻要喬裝打扮,以符合監(jiān)管要求。在新體制下,政府債不再需要有盈利性要求,因此,在債務監(jiān)管方面就理順了:橋歸橋,路歸路,大大提高了監(jiān)管的有效性。第三,降低了利息成本。地方政府債券具有免稅、高信用的特征,融資成本遠低于融資平臺的銀行貸款或企業(yè)債券。當然,由于債務置換,造成銀行資產結構的變化:由融資平臺的債券和貸款變成了地方政府債券,其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購買地方政府債券的積極性不如前幾年了。第四,降低了承銷成本。目前城投債券的承銷費用在1%以上,而地方政府債券的發(fā)行手續(xù)費較低,3年期的只有0.05%,10年期的只有0.1%。
應當注意到,2015年第二批債務置換額度與第一批額度一樣,為1萬億,額度已經下發(fā)到各個省份。截至2013年6月底,審計署審計的地方債務中,2015年需要償還的債務為1.86萬億。這樣,兩次置換額度已經超過2015年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說明地方政府債務實際額可能高于上次審計得出的數字。而債務風險能否從本質上控制,要看地方政府是否擁有穩(wěn)定的財政資金來源和健全的地方財政收入體系。目前地方政府沒有穩(wěn)定的財源,面臨我國的城鎮(zhèn)化浪潮,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等都需要有財政資金作為保證。倘若這一問題不解決,地方政府“變壞”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地方債首批置換需在8月底之前完成,平均每月發(fā)行近2500億;第2批置換預計年底前完成,意味著9-12月平均仍有2500億發(fā)行。從資金量來講,市場完全具有承受能力。對于主要的投資者——銀行而言,無非是將原來的城投債券或貸款變成了地方政府債券而已。以2014年為例,該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9.78萬億元,將原來準備給融資平臺的商業(yè)貸款轉為地方政府債券,具有充足的操作空間。總的來看,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流暢的關鍵在于機制設計合理、穩(wěn)定,信息公開透明。
現在可能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地方政府債券(含置換債券)發(fā)行時存在利率過低的非市場化現象。以三年期地方債券為例,從5月21日至6月初,新疆、廣西、山東等省地方債券利率僅為2.84%~2.87%,遠低于市場預期,地方債招標利率與同期限國債一致甚至更低,銀行虧本持有。筆者懷疑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工作”,影響正常的市場化發(fā)行進程。二是商業(yè)銀行持有地方債券的意愿將逐步降低。從資產配置結構來講,商業(yè)銀行過多持有地方政府債券,將導致其盈利能力下降,因此下半年繼續(xù)申購地方政府債券的意愿可能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預計地方政府債券的發(fā)行利率將有所提高,以增加吸引力。
可以預見,經過此次置換,地方債被“關進”預算的“籠子”,將極大地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發(fā)生概率。筆者認為,新《預算法》已經把地方政府債務額度交由國務院分配和控制,因此如果新《預算法》能夠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地方政府發(fā)債的有效約束機制將得以建立。但《預算法》并不能禁止地方國有企業(yè)舉債。由于地方國有企業(yè)舉借的債務很難區(qū)分是政策性債務還是經營性債務,因此,今后的債務風險主要是地方國有企業(yè)的債務風險,特別是防止地方融資平臺借助國有企業(yè)的身份再度隱性融資。在監(jiān)控地方國有企業(yè)的債務風險上,可以多措并舉:
一是完善地方國有企業(yè)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民營、外資等股東,建立對地方國有企業(yè)的經營評價考核機制,能夠較好防范上級領導向國有企業(yè)任意發(fā)號施令,防止地方國有企業(yè)再度淪為地方政府融資的代理主體。二是強化金融市場的硬約束。在債券、銀行貸款、信托產品等融資渠道上,既要強化監(jiān)管,防止融資平臺死灰復燃,又要強化評級、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作用,使信息披露真實可靠,讓融資平臺的融資包裝行為無法成功。三是進一步落實政府官員的債務考核機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要把新增債務作為干部考核的指標,今后如果這一條能夠得到貫徹實施,政府官員通過債務搞活經濟、創(chuàng)造政績的動機就會減弱。■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
鄭春榮/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