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漪瀾
有一部叫《未來水世界》的科幻電影,主要講的是2500年,地球兩極冰層融化,世界變成汪洋一片,人類面臨著生存的窘境。人們在廣袤無垠的水世界建起了浮島,作為自己的居住地。那時,泥土是最最寶貴的稀有資源,電影中甚至出現(xiàn)這樣的一個特寫:用一罐土來換取水和番茄苗。當然,這只是人們假想的500年后人類可能會遭遇的困境,然而誰能確定,這不會成為殘酷的現(xiàn)實?!
據(jù)專家分析,我國土地的沙化現(xiàn)象日趨嚴重,每年約有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被漫天黃沙吞噬。而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昔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景象已不復存在;天山綺麗的千里牧場,秀麗的容顏也受到損毀……
原因何在?主要是我們不合理的開發(fā)建設活動,使大地母親蒙難,使人類美好的家園色彩黯淡!
是的,環(huán)境惡化,土地流失,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而罪魁禍首恰恰是我們人類自己!人們伸出貪婪的雙手,亂砍濫伐;人們貪圖享受和所謂的高質量生活,盲目建起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農民們四處打工,向城市挺進,大片大片的莊稼地無人耕種,以致雜草叢生,沃土變荒地……
土地是神圣的,土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因此,遠離祖國的游子會帶著一抔家鄉(xiāng)的泥土闖蕩世界,游走四方。只要有家鄉(xiāng)的泥土相伴,游子的心就不會孤單。絲絲的牽掛和憶念,讓游子記得:哪怕走得再遠,總有一天要回到故鄉(xiāng)。
每每看到從泥土里拔出來的白白胖胖的大蘿卜,它的根須上會蓬松地掛著一些泥土;從竹林里掘出來的彎彎長長的竹筍,它的筍尖兒上也會沾著一些泥土;剛剛摘下的青翠碧綠的大西瓜,它貼地的部分常會帶著一小塊濕泥……除了覺得有趣,更有一種親切感溢滿我們的心胸,而這種親切感,足以與跋涉于荒漠中的旅人覓得一小方綠洲時體驗到的快樂相提并論!
天文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位于500光年外的天鵝座,是否適于人類居住還是個問題。當人類的家園不保,有人想移民外星球的幻想終歸是幻想,因此,我們更應該善待地球,更應該珍惜每一寸土地。
請記住:地球也許根本就是一顆“孤星”呢!沒有了地球,人類將寄身何處?
佳作點評
現(xiàn)代化、城市化的進程下,一幅幅田園牧歌、詩意盎然的圖景逐漸幻滅,土肥水美的家園也離我們遠去。這篇帶有反思精神的文章批判了人類不計代價的過度開發(fā),這種以犧牲環(huán)境與資源為代價的急功近利,最終會葬送人類自己,文章的立意很具警示意義。此外,文章最可貴之處在于揭示了土地背后的人文內涵,詩意地道出了土地與人的情感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土地的“神圣”。文中“從泥土里拔出來的白白胖胖的大蘿卜……與跋涉于荒漠中的旅人終于覓得一小方綠洲時體驗到的快樂相提并論!”一段非常精彩,立意新穎,令人有所觸動,頗具說服力。開頭的科幻電影引入效果好,但邏輯上稍有欠妥之處,文章的中心是土地沙化現(xiàn)象,科幻電影的內容指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調整一下會更好。 (李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