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林煒棟,邱麗君
直升機飛行員長期工作在高噪聲環(huán)境中,噪聲強度大,且距離噪聲源近,現對16名警務直升機飛行員聽力進行測試,以觀察長期慢性積累對聽力影響的程度?,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警務直升機大隊飛行人員共16名作為噪聲暴露組,男性,平均年齡(31±3.8)歲。選取同一單位未接觸飛行噪聲的男性警務人員18名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33±2.7)歲。2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噪聲暴露組與對照組人員均經耳鏡檢查,排除中耳炎、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填寫聽力自評量表后進行純音測聽。測量方法如下:脫離噪聲環(huán)境24 h后,在噪聲本底<25 dB的測聽室內,采用美國Belton Model 120測聽儀,依次測雙側 1、2、4、8、0.5、0.25 kHz氣導聽閾。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噪聲暴露組與對照組人員自覺癥狀調查情況 直升機飛行員噪聲暴露組主訴有耳鳴癥狀者9人,自覺聽力下降或耳悶脹感6人,煩躁、失眠者7人,而對照組被調查者僅有3人有輕度耳鳴癥狀。
2.2 噪聲暴露組與對照組人員聽力變化(以每例中任一耳聽力異常計算) 純音測聽結果顯示,250、500 Hz處,2組人員聽閾值均小于25 dB,即在低頻的聽閾正常。噪聲暴露組有3人聽力圖形呈現凹陷型變化,3人出現平坦型變化,2人出現下降型變化,其中4 kHz處,噪聲暴露組飛行員聽閾值下降明顯。
2.3 噪聲暴露組與對照組人員各頻率閾值比較(2組均以單側耳計算) 噪聲暴露組飛行員在1、2、4和8 kHz的聽域閾值分別是(22.7 ± 9.5、18.8 ± 10.4、35.6 ± 13.8、28.7 ±12.7)dB,均高于對照組的對應值,分別是(11.8 ±6.7,12.3 ±7.3,9.4 ±6.8,7.5 ±5.2)dB,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噪聲是飛行人員所暴露的重要環(huán)境物理因素[1-2],直升機噪聲源主要由發(fā)動機工作和旋翼高速旋轉產生,以低頻高強度噪聲為主,地面試車和懸停時艙外噪聲可達108 dB[3],但由于直升機密封性不高,座艙內外噪聲差別不大,對長時間巡航的警務直升機飛行人員的影響不容忽視。筆者發(fā)現,由于直升機飛行人員長期暴露在噪聲環(huán)境,一部分人員出現眩暈、耳鳴、聽力下降等自覺癥狀及相應植物神經癥狀,這可能是長期的噪聲暴露引起聽覺系統(tǒng)與中樞植物性神經的一系列應激和適應性保護反應。耳鳴是最早出現的自覺癥狀,也是最多發(fā)的癥狀。噪聲引起的耳鳴是聽力下降的預先征兆。從聽力圖形看噪聲暴露驗組部分人員的聽力損失呈現4 kHz出現“V”形切跡的高頻聽域變化,證明噪聲工作環(huán)境下聽力損失的進展特性。
噪聲對聽力的影響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早期聽力下降多為暫時性聽域偏移,脫離噪聲環(huán)境后,一般可恢復原有聽力水平,然而長期慢性暴露于低頻高輕度噪聲環(huán)境,即可引起聽力損害,一般最先累及高頻部分,逐漸影響低頻的語言頻率,表現為明顯的聽力下降[4]。
警務直升機巡航和懸停時,艙內噪聲大,可超過90 dB,而飛行人員單日空中巡航時間達1~3 h,達到或超過噪聲暴露限度。因此,從保護聽力的角度看,直升機飛行人員均應按規(guī)定佩戴噪聲防護裝備,并定期進行聽力檢查,發(fā)現高頻聽力損失后可通過減少噪聲暴露時間,服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避免噪聲暴露進一步危害語言頻率。
[1] 李春光,王轉斌,劉軍壇.飛機噪聲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探討[J].甘肅科技,2006,22(9):130-132.
[2] 柴光軍.空軍預防醫(yī)學與航空醫(yī)學[J].航空軍醫(yī),2002,30(4):163-166.
[3] 吳興裕.航空航天生物動力學[M].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西安:1999.
[4] 馬峰杰,楊劍,楊秀云,等.185名中國民航飛行員聽力狀況調查[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3):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