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平
(崇陽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崇陽 437500)
皰疹性咽峽炎是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好發(fā)于夏秋季。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高熱、咽痛、流涎、拒食、嘔吐等,體檢可見咽部充血,腭咽弓、腭垂、軟腭等處有直徑2~4mm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皰疹破潰后形成小潰瘍,主要侵犯1~7 歲小兒。我院近年收治43例皰疹性咽峽炎患者,通過密切觀察和細致的護理,療效滿意?,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院共收治皰疹性咽峽炎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1~5 歲。均有發(fā)熱、咽部皰疹,體溫38.6℃~40℃。經(jīng)對癥治療,精心護理后痊愈出院。
2.1 一般護理 注意休息,減少活動。作好呼吸道隔離,接觸者應(yīng)戴口罩。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室溫18℃~22℃,濕度50%~60%,以減少空氣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2.2 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嬰幼兒進食后喂少量溫開水以清洗口腔,年長兒餐后漱口。
2.3 發(fā)熱的護理 臥床休息,保持室內(nèi)安靜、溫度適中、通風良好。衣被不可過厚,以免影響機體散熱。為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溫熱水擦浴,并及時更換被汗液浸濕的衣被。一般患者每4h 測體溫一次,如為超高熱或有熱性驚厥史者1~2h 測量一次。退熱處置1h 后復測體溫,及時報告醫(yī)生。
2.4 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水分 給予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的流汁、半流汁飲食,少食多餐,必要時靜脈營養(yǎng)。
2.5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體溫及飲食情況,特別注意觀察口腔其他部位及手、足、臀部有無皰疹,警惕手足口病。可疑時及時向醫(yī)生報告。
2.6 用藥護理 用解熱藥后應(yīng)注意多補充水分,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虛脫;高熱驚厥患兒使用鎮(zhèn)靜劑后,應(yīng)注意觀察止驚效果及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