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閣
我不崇拜名人,因為名人與我無關;我不吹捧名人,因為真正的名人不需要吹捧;但我尊重真正的名人,因為——我尊重真正的藝術和一切有價值的存在。
在20世紀80年代,有兩位民勤籍書法家新穎的書法面目令我印象很深。一位是張有才老師,一位是周生香老師。而周生香就是現(xiàn)在的林中陽先生。他們書法的共同點是雄健瀟灑,骨力強勁,并能夠有意識地糅合現(xiàn)代書學元素,賦予筆意以更多的張力和韌性。
第一次看到林中陽先生的字,是80年代中期在民勤大壩城西朱有虎老師的家中,至今印象還很深刻,雖是寫在未經(jīng)裝裱的紙上,但那揮灑自如剛健靈動的字體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從此記住了他的名字。我不認識林中陽,但我一直在關注他,更關注他的書法。他的書法源于傳統(tǒng),而又能推陳出新,他的書法之根,深深地植于家鄉(xiāng)的土壤之中。當然,林先生的根在民勤,更多關注他的人其實還是民勤的父老鄉(xiāng)親。但作為有著傳奇色彩的林中陽先生來說,好像有些人對他頗多微詞,甚至各有說法,有些我認為是“文人相輕”的緣故,有些卻是一種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實有時候,欣賞別人也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胸懷和氣度。但不管怎樣,其人其書無疑體現(xiàn)出一種大家風范,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
思路就是出路,能力就是實力。林中陽先生的字寫得怎么樣我們暫且不議,但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崛起于中國書壇,并迅速走紅,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并值得我們?nèi)パ芯繉W習。尤其是他將書法藝術和民族文化巧妙融合,于“書法”中悟“書道”,并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到極致,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氣象不凡者,風骨自高。我不認識林先生,但他的奮斗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林先生從封閉的西部武威走向全國是不同凡響的作為,知名度的擴大不可能單靠操作和包裝就能實現(xiàn),最重要的還是實力,必須有能被別人和社會所認可的專業(yè)實力和綜合實力。林中陽先生用自己的書法切實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借助自己高超的書法技巧、高明的經(jīng)營方式、高遠的人生姿態(tài),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個書法家,尤其是能將自己的書法作品提升到國禮的層面,其中的內(nèi)涵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拿廣州林中陽藝術館來說,他能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游刃有余,并將書法作為事業(yè)發(fā)展到這樣的地步,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而且產(chǎn)生了真正的社會價值,這不僅是本事,簡直就是奇跡。世上的書法家多如牛毛,魚龍混雜,但能有幾個人達到這樣的高度。有些人拿著國家的俸祿,動不動就牢騷滿腹,唯一不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出路和價值趨向。
當然,我們還需要正確看待藝術的商業(yè)價值。書法作品是書法家藝術創(chuàng)作的勞動成果,這樣的勞動成果如同音樂一樣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這樣的能給人帶來思考、帶來享受的藝術品是無價的!有的人覺得藝術家就不應該收潤筆費,這其實是一個觀念問題?!坝袆谟械谩笔且粋€基本常識,但有的人收了潤筆費就覺得不舒服,總覺得“人民藝術家”就應該無償為人民服務。所以我們要走出狹隘的觀念,讓書法家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然后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
林中陽的書法,已經(jīng)超出了藝術本身。他不僅僅是書法家,他已經(jīng)超出了書法家的范疇。他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yè),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分別為寧夏、西藏、甘肅、重慶、武漢、新疆、江蘇、廈門、廣州、安徽、湖南、四川、貴州、河北等地的希望工程共捐贈人民幣100多萬元,并在全國各地興建了十多所希望小學!他為藝術賦予了一種社會的責任和意義,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藝術家來自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精神風貌,展現(xiàn)了一位書法家美好的藝術追求和高尚的藝德人生。
林中陽書法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庇械臅也恍加谒说淖髌?,一味鼓吹自己,孤芳自賞,一味標榜自己所謂的“純藝術”,豈不知任何藝術形式一旦離開了社會這個大舞臺,離開了道德這個載體,離開了實用的功能,便只能成為文人墨客之間的附庸風雅和相互唱和,而失去了書法這一藝術有價值的社會意義。有的書法家,拿著國家的工資,卻碌碌無為,自甘淪為稻粱之客,卻沒有能力或不愿意為社會做一點貢獻。
我們知道,書法有名人書法和專業(yè)書法之分。林中陽先生以藝術為媒介,以書法為事業(yè),以慈善為助力,服務社會,彰顯生命,成就非凡,似乎二者兼?zhèn)淞?。他將書法藝術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功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充分彰顯了自己的生命力度,并對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最好的詮釋,他是我們民勤人的驕傲,我們應該虛心向他學習,向他致敬!更希望我們能夠走出狹隘,展現(xiàn)實力,讓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把自己的藝術和能力轉化為生產(chǎn)力!時光流年,時間比水流失得還要快,所以想做事情就去努力,人這輩子,至少自己得對得起自己的理想。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盡其所能追求卓越,不要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關注林中陽先生很久了,而且總有寫點什么的想法。2010年的冬天,正在我有意為林先生寫點東西的時候,民勤“共同努力網(wǎng)”的“后臺老板”“愛吃桃子”在北京與我聯(lián)系,約我為林先生寫點文字,我雖不勝惴惴,但還是欣然答應了。但我總覺得,只要是文字性的東西,都或多或少具有社會流傳的功能,所以寫下每一個字的時候總是以很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尤其對別人評論性的文字更是再三再四地斟酌,既避免夸大其詞,又要注意不以偏概全,雖這樣也難免有所失卻。由于平時瑣事纏身,難以靜下心來思索,因此時至今日才算是完成了“愛吃桃子”交給的任務,同時也在思考中學到了很多。在我的文字形成之后,“愛吃桃子”在百忙之中進行了網(wǎng)上審閱,并對有些句段專門進行了修改,最終形成了對于林中陽先生的這些評議,在此特別說明!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理性的旁觀者,我們抱著積極客觀的態(tài)度,撰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既是對林中陽先生及其書法藝術的尊重,更是對家鄉(xiāng)盡一份責任,畢竟,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能夠成長出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書法人才是很不容易的。
我相信,歷史和民眾才是藝術的真正檢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