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孫立新 趙光輝
人生紀事
帶著泥土氣息的笑聲遠去了
——憶笑林
□《中國農資》記者 孫立新 趙光輝
笑林的離世很突然。從網絡上最先知道這個消息,有些悲傷,更有些不解。才五十多歲,從事的又是與笑聲為伴、傳播歡樂的職業(yè),怎么說沒就沒了?慢慢回憶多年來我們與笑林合作的點點滴滴,笑林已遠去的音容笑貌又清晰起來。
與笑林的結識與合作,說起來還都是因農資而結的緣。
那時候,他已經開始在央視農業(yè)頻道主持“每日農經”節(jié)目。他的這個轉變既有當時相聲演員多元化發(fā)展的背景,也有他自己的“三農情懷”。笑林出道比較早,與李國盛搭檔的很多作品膾炙人口,通過春晚這個獨特的大舞臺,“笑林廣播臺電臺”成為他的一個標志。他的“柳活”(學唱)惟妙惟肖,很見功底。當他把多年在相聲舞臺積累的經驗運用到農業(yè)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時,一張熟面孔,三分笑開腔,流暢樸素、輕松愉快的風格,很得農民觀眾的喜愛。他也深為服務農民而滿足、自豪。
作為形象代言人,笑林與農資行業(yè)結下深厚情緣。
后來笑林談起自己主持《每日農經》節(jié)目時,有的觀眾不理解,說一個相聲演員當主持人是不務正業(yè)。但笑林說,農民朋友說他主持的這個節(jié)目生動活潑有特色,特別喜歡。那時候節(jié)目組每天接到的觀眾來信,有一多半是寄給他的。這對他是個極大的鼓勵。也在他心中培育了跟“三農”身后的感情。后來只要是與農業(yè)有關的活動、節(jié)目找到他,他總是毫不推辭,也不講什么價錢。
2005年6月,我們中國農資傳媒策劃的首屆中國BB肥行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請他去做論壇主持,他特別爽快答應了,并且確保了論壇的圓滿成功。后來我們受邀為煙臺眾德集團策劃組織“眾德三農大學堂”,邀請他出場,他說這是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的好事,你們不邀我,我自己還要參加呢!再后來玖源BB肥邀請他做形象代言人,他首先考察的是企業(yè)和產品。斷定是好產品,那就好說!
在他去世后,我們從他人的回憶文章中發(fā)現,笑林的樂于奉獻是得到大家交口稱贊的。他總是參加些出力受累不掙錢的活動。他曾說:當個演員,總要有人請你去演出,還有人喜歡看你演出,這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嗎?看來,他濃濃的“三農情懷”中,還蘊藏著他追求的人生幸福和精神境界。
2007年11月,我們策劃組織的首屆全國農資百佳優(yōu)秀經銷商推選和頒獎活動在成都舉行。這是中國農資行業(yè)的創(chuàng)舉,也是全國農資經銷商喜慶的新鮮事。在為頒獎晚會挑選主持人的時候,我們頗費了一番心思。既然是第一次為中國農資經營群體表先頒獎,一定得挑一個有名氣,挑得起大梁,顯得出分量的主持人;同時他最好能與農業(yè)、農資有些交集。這樣他熟悉農資,參加晚會的全國農資經銷商也熟悉他。條件一合并,笑林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記得接到我們的邀請后他很愉快就答應了,而且對主持人的出場費沒有提什么要求。為表示感謝和歡迎,他到成都那個晚上,我們請他吃飯,他說簡單點,還得準備明天的晚會。我們就在住地附近找了一家富有成都特色的火鍋店,一邊涮鍋子,一邊聊晚會的安排。作為有著多年舞臺表演經驗的藝術家,又主持了農業(yè)電視節(jié)目,這臺晚會對他而言應該不太具有大的難度。但他還是很重視,一邊吃飯一邊通讀串場的主持詞。遇到拗口的地方就多讀幾遍。結果那天的飯吃了很久。我們溝通得也很充分。等走出火鍋店時,已經是月明星稀。
2007年11月,笑林受邀主持首屆全國農資百佳優(yōu)秀經銷商年會。
后來我們才知道,笑林對待工作,一向以認真著稱。他在主持《每日農經》節(jié)目時說,這是給農民傳經送寶的,可不能當外行!笑林說他過去在農村插過隊,但那是走馬觀花,沒有真正地深入下去。再說離開農村多年了。因此,那些化肥農藥的專業(yè)內容和名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主持好《每日農經》,他滿腦子都是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拌種等詞匯。他說:演員講究曲不離口,主持人要克服準備,自然熟能生巧。他還道出了自己當主持人的一大收獲:從主持《每日農經》節(jié)目以來,他花費很多時間走到田間地頭、農民家里,真正深入到了農民的生活中,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很多農村生活的好素材。他自信能創(chuàng)作出超過他以往農村題材的更好的相聲作品。如今,斯人已逝,那些還未來得創(chuàng)作出來的相聲作品成了永久的遺憾!
第二天晚上,首屆全國“百佳”農資經銷商200多人歡聚一堂,笑林張弛有度的主持充分體現了他對農業(yè)的熟悉、對節(jié)奏的把握,整個頒獎晚會進行得既隆重熱烈,又親和愉快。相信很多當年的“百佳”經銷商一定還記得頒獎典禮上火熱的氣氛,《中國農資誠信宣言》簽署時的踴躍;也一定記得笑林流暢自然的主持。
笑林已經離我們而去,這是中國相聲界的一大損失,也是“三農”領域的一大損失。因為像他這樣鐘情于農業(yè)領域、鐘情于為“三農”服務的藝術家還是越多越好。我們在追憶他的時候,分外懷念他留給我們的快樂笑聲,分外懷念他對中國農資傳媒的那份熱忱和支持。
那天在火鍋店里,他小心翼翼地把飛機票根翻出來,寫上時間、地點。見我們有些奇怪,他說這是他的習慣,每次出差到一個地方,都會把票根留下來,多年積累下來就是一個可觀的個人收藏;那天晚會前,他特意要了一杯牛奶喝,說不能吃太飽,要不會影響吐字發(fā)聲。看他舉輕若重的認真勁頭,我們覺得跟他合作,太讓人放心了。如今,這樣的人上哪里尋找呢?
“笑林廣播電臺”停止播音了。但他那中氣十足又熱情質樸的聲音,必將化作永不消逝的電波,長久地回響在我們心間。
笑林那人們熟悉的笑容永遠定格在了3月23日。但他的音容笑貌沒有消失,必將長久地浮現在喜愛他的觀眾心中,浮現在我們這些與他有過合作交往的農資人心中。
笑林,你遠去的路上,一定灑滿帶著泥土氣息的笑聲。一路走好!